民国时期,有这么一位人物,因为是国民党元老,对政治斗争采取淡薄无为的超然态度,为蒋介石所用,推举为国民党政府主席一职,长达12年之久,他就是林森,堪称民国版“汉献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森,原名林天波,字长仁,号子超。1868年3月4日,他出生于福建省闽侯县尚干乡凤港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中。父亲林道举,母亲张氏。出生后,由父亲林道举做主,将他过继给叔父林道炳为嗣子。1870年,因为生计问题,养父林道炳带着林森迁居到福州仓前山土地庙街,开了一家皮革店,努力经营下,经济逐渐好转富裕起来,这使得林道炳有更多的资金来资助林森获取优良的教育。1884年,林森完成了培元学校和英华学校的学业。他能说一口熟练的英文,并对国外资本主义革命有了很深的了解,这让他心中的民主政治思想开始产生萌芽,促进了他日后投身于反清革命事业。

在完成学业之后,他渡海去台湾寻找工作机会,最终通过自己杰出的才华,考进了台北电报局。

1914年,受孙中山的派遣,林森前往美洲主持中华革命党美洲支部工作,其重要任务之一为当时国内的反袁斗争筹集经费,林森工作十分出色,很快就筹集了大批款项,有力的支持了国内的革命斗争。林森不但工作能力出众,而且个人操守也极为廉洁高尚,虽然他曾一次就向东京国民党党部汇款120余万元,手握如此巨额的款项,但他个人生活却没有丝毫保障。他为国民党在美洲积极筹款是没有任何收入保障的,等于零工资为革命办事。日常的吃住都是靠革命同志支援,生活得十分困苦。为了生活,他不得不在工作之余教当地幼童中文,甚至卖些小饰品来维持生活。但由于工作十分不稳定,收入也渐渐难以为继。尽管如此,他却从来没动过经费分毫。孙中山得知林森在美洲的困难情况之后,马上从东京拨款三千给林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中山去世之后,林森参加了国民党的“西山会议派”,成为了领袖之一,受到广州国民党中央的警告处分。蒋介石谋取国民革命果实,成立南京国民政府,为了表明自己是孙中山的嫡系正统,大力争取国民党党内元老在政府任职。林森作为元老之一,功勋显著,而且其高尚的人品使得其有很高的人望。成为蒋介石理所当然要争取的对象。他采用两广陈铭枢的建议,任命林森为国民党政府主席。林森在经过“西山会议”的风波之后,对政治斗争心灰意冷,不再热心于党内的派系权力斗争,在政治场上保持“息事宁人”的无为姿态。在接受国民党政府主席任命之后,他对各派系势力都一视同仁,不表现出站队的姿态,极力保持国民党内林立的派系势力之平衡,避免各种政治斗争的风波矛盾。平时所做的都是一些接见外宾、慰问部署、出席仪式签字画押等形式方面的工作,对于实权人物操控权力从不妨碍。有一件小事情足以说明他在政治场上所采取的“无为策略”。汪精卫在出任行政院长之后,在宣布就任之后,竟然忘记去拜访国府主席林森,这对于一贯的官场礼仪而言,是很不体面的。过了三个月,汪精卫才想起此事,便派人通知林府,说次日上午访问云云。结果第二天上午赶到林府,发现林森已经外出回避,这让汪精卫感到十分惊讶。结果到了下午,林森亲自赶往行政院回拜,并说明上午是因为不敢承当的参拜大礼而刻意回避,弄得汪精卫哑然无语。之后,汪精卫在行政院的批文有拖延或者疏漏的情况,林森都会派自己文官长上门联系汪精卫,争取在私下解决,不至于公开闹矛盾。林森这种伏低做小的姿态,以及示弱息事宁人的做事策略。成功的避免了各种可能产生大矛盾的苗头,这让他在宦海风波中始终平稳无恙,成为党内矛盾斗争的缓冲剂、刹车,也让他成为了官场不倒翁,国民党内的政治吉祥物。

林森虽然在平日里表现出淡薄无为,不争权夺利的态度。但是在关键的大节大义上却从来没有丝毫退让妥协的表现。西安事变之后,以何应钦为首主战派坚决讨伐张杨,想置蒋介石的生命安全不顾。时任代理中央政治会议主席的林森以大局为重,认为领袖不可以有任何闪失,坚决反对“主张派”的挑起内战的主张,呼吁“讨伐令不可下”。促进了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蒋介石脱险之后,下了飞机,绕开了别人与林森第一个握手,表示感激之情。抗战爆发之后,林森在党政军会议上坚决表示要武装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并多次发表演讲与撰写文章,表达自己坚决抗日的决心。汪精卫叛国之后,成立伪政府,并在政府中也设立了一个国民党政府主席空缺欢迎林森前来就任。林森与之争锋相对,发表讲话要讨伐汪精卫,惩办卖国汉奸巨魁,将汪精卫等卖国贼开除国民党党籍。

1943年,林森从国民政府下班返回宅邸,经过化龙桥,因为车速过快,避让迎面撞来的一辆小车时,撞在路灯柱上,林森被震受伤,下车后当下就感到不适。但之后仍然坚持工作,后来病情逐渐恶化,到8月1日病逝于官邸。国民政府为林森举办了隆重的国丧。

林森曾称自己有“三好”与“三不”,就是“好佛、好古玩、好客”,“不再娶、不治私产、不杀生吃素”。纵观林森的一生,可谓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