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不容易,养育更难,是任由孩子自然发展,不加雕琢;还是从小严格要求,给孩子树立规矩,有意识有目标地进行早期教育和后天培养,教养不同,孩子长大后的差距很大。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别看孩子现在年龄小,父母可别小看了他,10岁前的孩子可塑性极强,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都在这一阶段,需要盯紧点儿,别妄图无为而治,会耽误了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小给孩子立下这6条规矩,孩子长大后有出息。

1、学会倾听,不打断别人说话

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这个毛病其实成人也经常犯,和别人交谈时心不在焉,一心二用,看起来很敷衍,自己感觉不出来,谈话者内心会感到极大的不安,从而对你这个人产生看法。

想要别人尊重你,首先要尊重别人,认真倾听别人的谈话是建立良好关系的秘诀。父母和孩子谈话时,不打断孩子的说话兴致,也提醒孩子让自己说完,然后再说出各自的想法,互相交流。

学会倾听,不以自己的看法先入为主揣测别人,懂得尊重别人的孩子,人生之路才能更坦荡,越走越宽。

2、没有经过别人允许的东西不能拿

昨天带孩子去附近的公园玩儿,一位老人摆地摊,有吃的喝的玩的,有的是卖的,有的则是老人奉献爱心,免费让孩子品尝。老人性格开朗,摆摊也就是图个乐呵,一会儿就自己找朋友玩去了。

地上摆着吹泡泡的玩具,一位小朋友拿起一个吹起来,我家二宝也跟着拿了一个,我立马说道:“放下,这是奶奶的东西,我们不能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宝宝立马辩解起来:“你看别的小朋友都玩儿”,我说:“别人是别人,不要跟着学,没有经过别人允许,不能动别人的东西,再说奶奶还要卖给其它小朋友呢。”宝宝听了,虽然心里有些不舍,还是乖乖地放下了。

一个孩子在公共场合的表现代表了个人修养,遵守公共礼仪,不占别人的小便宜,不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恪守原则,不跟风,有规则意识,孩子知道克制自己,不任性,和别人相处愉快。

3、敢于认错,勇敢担当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些错误,或许是对个人,或许是对家庭,或许是对他人,造成一定的伤害或者损失,孩子犯错后的第一感觉是害怕,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理,敢于认错,勇敢担当

陪同孩子将错误减到最低程度,比如孩子不小心打碎了碗,为了避免碎片碰伤孩子身体,要帮助孩子将碎片拾起,告诫孩子下次要小心注意。

孩子在学校欺负同学,父母知道后要让孩子向同学诚恳道歉,取得别人的谅解,孩子们在一起有时是“不打不成交”,经历了小插曲后双方更了解,友谊的小船可能会更牢固

4、用过的东西归回原位

这个小习惯看起来不起眼,却很能培养孩子的优秀品质,还很容易被家长忽略。每次孩子摆乱玩具,家长总是喜欢跟在身后收拾不迭,孩子没有自己要将东西归位的意识。

事情虽小,却能帮助孩子建立规则感,形成秩序意识。那次4岁的孩子去学画画,老师给我上了一堂课,记忆深刻,我也开始逐渐培养孩子的秩序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画完画后喜欢玩地上的立体玩具,爱不释手,准备回家时,老师说:“宝宝,你把地上的玩具收拾起来,再放回到原位。”这句话让我有些惭愧,忽略了这个小细节,于是连忙让孩子收拾玩具,完璧归赵。

从此以后,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我都要求孩子把用过的东西归位,这样孩子做事会很条理,有始有终,现在形成了习惯,主动自己收拾,还拒绝我帮忙

5、懂礼貌、学会感恩

看到长辈、老师、同学等熟人朋友要打招呼问好,这是基本的礼仪。“不学礼,无以立,”这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人为善,与己为善。

发自内心的真诚而不是流于形式,碰到孩子哪天不喜欢打招呼,也别逼着孩子,一顿训斥,大人孩子都很尴尬。

对别人的付出表示感谢,常说“谢谢你!”让“谢谢”成为生活中频率最高的词语,即使是对家人也是如此,孩子也会将”感谢”成为习惯,一个谦逊有礼,知道感恩的人总是会得到更多的礼遇和尊重。

6、自强不息、独立自主

靠谁不如靠自己,虽然有朋友和贵人相助,但首先自己要有这个能力,不能全指望别人帮忙,自己能解决的事情尽量不麻烦别人,当然真正需要帮助的时候,也别不好意思,好的人际关系也是在互相帮忙中建立的

孩子的安全感越强,独立性越强,从小感知到妈妈身上满满的爱,在脱离妈妈视线的情况下,表现更出色,独立解决的能力更强。

孩子的脸上写满了自信,神情是喜悦的,碰到困难倾向于独立解决,解决不了的时候适时寻求帮助,举止得体,性格良好。

养育孩子需要家长学习,而且这个过程是持续的,给孩子立几条家规,定一些规则,规范约束孩子的行为是适宜的。

欢迎关注@胡萝卜妈妈育儿说,高龄俩娃妈妈,家有高中生和幼儿园宝宝两枚,专注分享科学育儿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