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感谢

在泸州一般都知道泸州沱江过河是小市,那么长江过河呢?这里针对的是老城区的长江过河,目前可以说三个地方,一个是茜草、一个是沙湾,如今是沙茜半岛,以前也挨着,另外一个就是蓝田坝了。如今从蓝田镇变成了街道。而且范畴也做了一些延展。

一般泸州长江过河还是指蓝田坝居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蓝田坝跟老城区一江之隔,虽然不属于主城,但是其历史也悠久,又属于曾经码头和驿站往来之地,这个地方在泸州有两个写法,今天你去蓝田坝老街还能可能到,除了写成蓝田,还有写出兰田的。到底哪个对?

首先,兰田这个写法肯定是不正确的。但是为什么有这个写法,说法不一。不够根据沽酒客的考证,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左右,全国推行新的简化字,当然这一次是非常不成公的,比如餐厅写成歺,萧写成肖。泸州‘萧’巷子变成了‘肖’巷子,而蓝色的蓝,成了兰草的兰,今天有的被改正了,有的则以讹传讹,越来越没有本来的面目。

有人会质问沽酒客,凭什么你说是蓝色的蓝,不是兰草的兰。首先,蓝田坝的称谓,起始于明朝,之前它叫永兴场,地方跟今天的蓝田坝或者是蓝田街道可能还有一定的区别。

到明末清初,当地人何玉川倡导在场下河滩上建坝与永兴场连成一片,逐步形成集镇,命名玉川镇。当时镇内遍地良田,盛产稻米,镇周围遍种玉兰(学名萼兰,一种蓝色染料)集镇形成后,染房兴起,色染水流入与玉兰相映衬,大片田地皆成蓝色,因此取名蓝田,又因蓝田场在冲击河地的中心,故习惯又称蓝田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兰田坝虽然有简化字的影响,但是从这个玉兰花的角度来说,也是可取,所以个人倒是觉得,用哪个都不为过,关键应该知道它的出处。

宋朝的时候,全国设立了67个草市,蓝田坝,不应该说永兴场就是其中之一。什么是草市呢?草市原来是乡村定期集市,各地又有俗称,两广、福建等地称墟,川黔等地称场,江西等地称扵,北方称集。

它起源很早,东晋时建康(南京)城外就有草市,大都位于水陆交通要道或津渡及驿站所在地。其命名用意,或说因市场房舍用草盖成,或说因初是买卖草料市集。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到唐代,其中一部分发展成为居民点,个别的上升为县、镇;而,紧临州县城郭的草市。发展成为新的商业区域。

到宋朝,逐渐发展成商业中心,这类草市,已经突破了原来乡村集市的涵义。成为州县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这类草市,宋政府并不把它作为乡村的一部分。而是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加以管理。

宋神宗熙宁年间,全国各地乡村都编排保甲。按时教阅。而对“诸城外草市及镇市”虽也编排保甲。但不把它们“附入乡村都保”。亦不按时教阅。而是与城市坊郭户一样。受厢的管辖。而在没有厢制的州县。则直接受县的管辖。同乡村完全脱节。城郭草市的发展表明:宋代城市的商业贸易,不但打破了唐代坊市制度的限制,而且也打破了城郭的限制,进一步发展到城郭以外的地区。

所以,你无法跟今天蓝田坝对照的是,它在宋代是蜀南、黔北、滇东一带最大的粮食、竹木、山货、土特产、耕牛的市场,也是滇云马帮、商队在泸州贸易的中心。

当时的蓝田也是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除了汉人,其他民族交流也非常频繁。当然现在你我是看不到了。据说汉唐时,这里是安抚各少数民族蛮夷的古寨堡。

茶马古道在蓝田与长江黄金水道连接,加之便捷的交通条件和驿站、码头、物流、人流、信息流,人们把蓝田称为埋金藏银的地方,甚至有商家放言:谁能拥有这块商业地产,谁就是商界奇才。于是,这里以永久兴盛而得名永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老的永兴场,地处泸州忠信乡南岸里第三都,场在牛市坎、黄桷坪的东大路石坡上。这里是旧时走牛背石、白节滩,走尧坝、登山场、大里岩、江门关的大路,几株百年黄桷树下,几家店铺、十几户人家,做点茶水、小吃、草鞋生意,为贩夫走卒提供过往方便。

知道抗战事情,驼峰航线,蓝田军用机场也提供了强大的后勤支撑,蓝田的很多历史价值,今天很少有人去探寻。

这是因为谁也没有料到,在泸州几个如蓝田、小市、沙湾、罗汉等这样水陆发达的古镇商贸之地,却在过去几十年内不约而同的相继衰退萧条,留下的只是那破旧的印记,再无法想见昔日的繁华。

如今,走在蓝田老街,一种川南古朴韵味气息扑面而来,然而它跟现代化都市的距离却越拉越远,假如它地处偏远倒还不太计较,如今感觉与主城相距很近,发展却缓慢,总是让人有些惋惜。当然也有人对此采取不同的看法,这种古镇韵味被较多保留的地方,或许它不是要你拆迁开发用作商业楼盘,而是成为城市里记忆的见证,文旅民俗留存的地标区域,就看有没有人能重新活化出它应有的价值。

确实,当你走过长长的石头台阶,放眼望去正是一片红砖绿瓦的老房子,和长着青苔的青石板路,走在这样的巷子里,能感受到岁月再泸州留下的痕迹,能够回忆那些往昔的故事。

这里的色调其实不在鲜艳,仿佛历史的调色板特意为它保留下一种灰扑扑,发黄而隽永的颜色,时刻在提醒你,它是有年轮的。

牛市坎、戏院、花果山、文昌阁、东岳庙、叫花营(栖流所)等熟悉的地名,应该是那里土著的回忆结,甚至每一条小巷子,每一处被不断修补的感觉充满补丁,破旧的房屋也成了这里的一种标志。

蓝田坝的老街,它该不该拆去还是旧房改造,我说了不算,我也没有资格去建议什么,因为首先是这里原住民的需求,才能是外部来给予建议,但是我个人希望它有一个两全其美的方式,或者有一天能看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