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渔阳郡(今北京东部五区和相关河北、蓟县)之所以在历史上有大名,那是因为陈胜、吴广要去渔阳修长城。但其实他们刚刚走到安徽宿州(大泽乡)就造反了。总体上和渔阳没什么关系。

幽州突骑名扬天下

在惜墨如金的青史上,渔阳直到王莽灭亡、东汉建立时才彻底崛起,年历史终成为决定天下稳定和统一的关键因素。

积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文“北京顺义何时在青史上留下大名?王莽覆灭,刘秀崛起时 ”,谈到了“位面天子刘秀”,刘秀统一天下的历程其实是比较艰辛的,既有委曲求全下险些被杀,又有“天才式”发挥下的一路过关斩将:两年灭王莽、三年平河北;一年灭赤眉、七年复陇西;一年收川蜀,一路上很顺。

总体上讲,虽然用的时间不短,但基本上比较顺利,我们看到的是:在刘秀的英明指挥下,以云台大将为代表的东汉武将们披荆斩棘下获得成功。那么,刘秀光靠智慧不行,还需要军士们的用命以及战斗力相对强悍的军队才能荡平贼寇。

从东汉到清,许多人都认为:刘秀之所以能够成功,就在于定河北,幽州十郡万余突骑横扫天下。

例如吕思勉先生就在《秦汉史》中说“光武所以终克(王)郎者,得渔阳、上谷之力实多”、“光武之定河北也,实以上谷、渔阳突骑”。

取得了河北强兵,集河南河北陕西三省的良将,刘秀终于坐稳了天下。

在幽州突骑中,渔阳突骑更是天下闻名,渔阳突骑更成了幽州突骑的代表。例如宋代的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中就有“渔阳突骑,邯郸游侠,其豪俊勇决,古有名称”;明代章潢的《图书编》中也有“渔阳突骑,故甲于天下”;王世贞《弇州四部稿》中也有“渔阳古称侠地,突骑精锐闻天下”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注:渔阳郡自秦汉到隋唐变迁,红色为秦汉时期

幽州和渔阳在东汉时期的地理位置,详见“先秦到隋:渔阳郡管理下的北京东部地区简说”一文。见上图

突骑是什么

突骑一词最早出现于《汉书·晁错》,晁错曾对汉文帝提及匈奴和我们的三长、五长,长就是长处、我们或匈奴不如匈奴或我们的特点。

匈奴的三长即:战马的素质;骑兵能力——险道(时)且驰且射;匈奴兵的忍耐力。

倾仄

我们的五长即:平原易地轻车突骑(地势平缓时我方的快速突击冲击能力,又有些重骑兵的味道);劲弩长戟,射疏及远(武器搭配);坚甲利刃,长短相杂(我方盔甲保护设备和兵器);游弩往来,什伍俱前(平地作战阵型);材官驺发,矢道同的(我方弓弩);下马地斗,剑戟相接(白刃战能力)。其实,这五长主要就是:弓弩、阵型、白刃战、突骑的突防能力。

颜师古在突骑一词的旁边注释曰:突骑,言其晓锐可用冲突敌人也。“突骑”的“骑”就代表它属于骑兵;“突”就代表迅速。

其实这句话既可以理解成轻骑兵的快速突防能力;也可以理解为重骑兵的突破挤压能力。两方观点古代也都有,在此并不赘述。当然,有人认为军事、战马全铁甲的重骑兵出现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东汉初期恐怕不会有这么全面。

我也认为有道理。要知道,刘秀起兵时还是骑着牛打仗呢。而且当时幽州的经济又相对比较落后,所以,幽州突骑更多的应该是属于装备比较好、甲胄比较全面的的轻骑兵范畴。与三国以后的重骑兵相距甚远。

简单地说,渔阳突骑属于轻骑兵到重骑兵的过渡阶段。战士们刀马纯属有些匈奴且驰且射的特点,又有中原政权盔甲保护设备、坚甲利刃的武器优势。因为燕赵大地长于非中原政权的他族作战,自幼习武白刃战、骑射非常有优势。应该是晁错说的三长五长的结合阶段。

为什么这么说呢?吴汉指挥的渔阳突骑内部就有不少非汉族勇士。可见,渔阳突骑乃至幽州突骑的作战目标是边防对外,因为战俘、投诚等多方面原因,幽州突骑内部就是各民族混编互相学习对方优点形成的综合战斗能力极强的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刘秀的诸多战将中,以“云台三十二将”外加马援等人为核心,这33人中,河南籍19人,河南系(此处的系是指军事资源来自于哪里)18人;河北籍6人,河北系7人,其中河北3人、北京3人外加一个河南籍的吴汉;陕西系3人、山东系1人。

籍贯在今天北京的3个人分别是生于平谷区的盖延、生于密云区的王梁、生于昌平区的寇恂。同时,王梁和吴汉的军事资源崛起于今天的顺义区。当时,王梁在今顺义区河东地区的狐奴县做县令,吴汉在今顺义区河西地区的安乐县做县令。

可以说,从王莽覆灭到东汉统一天下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北京市东部地区才真正意义上的崛起了。甚至成为刘秀决胜天下的关键地区,特别是武汉在“云台大将”排名中的位置很靠前仅在邓禹之后。

相关内容,详见主页

京东各区历史洗礼”前七篇:01区县级博物馆有啥可看?国宝虽少,却有历史亲情下的厚重;02北京顺义首家博物馆之不足:谈秦开扩地三千里与燕长城;03燕国在七雄中虽然最弱,但也有不输始皇帝的历史业绩;04先秦到隋:渔阳郡管理下的北京东部地区简说;05站在土丘上望着两千年前古城遗址,想到项羽、左宗棠和我;06幽州突骑纵横两汉四百年,渔阳太守一郡之兵造了刘秀的反;07北京顺义何时在青史上留下大名?王莽覆灭,刘秀崛起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