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心理学家就是一群通过实验和研究理解人类行为本质的家伙。

发展至今,心理学对人们的了解可能会让你吃惊。

以下是习安心理咨询中心各位咨询师共同推荐的心理学史上10个很酷的心理学研究发现——或许有的让你熟悉,有的让你新奇,甚至有的你会不认同。

排名第10:人类的基本情绪与表达是相同的

Ekman和Friesen(1986)对人类情绪表达的本质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发现全世界范围内,快乐、悲伤、愤怒、惊讶、厌恶和恐惧等基本情绪相对应的面部表情非常相似。

从南太平洋的偏远游牧民族到在美国纽约市帕克大街上啜饮高档茶的百万富翁,表达情感的基本方法都是一样的。

排名第9:你和一只金鱼有着相似的学习过程

B.F.Skinner(1953年)提出,不同的动物物种之间,学习的基础过程(比如经典条件作用)非常相似,从狗到金鱼,从鸽子到老鼠,再到人类,

排名第8:你付的钱越多,ta就越不喜欢这份工作

在一组关于认知失调概念的经典研究中,Festinger和Carlsmith(1959)发现,

当人们从事不喜欢的工作,如果得到的收益很小,他们更可能找到某个理由说服自己其实是喜欢这份工作,从而降低自己的认知失调水平。相反,如果你给了较多的钱,他们反而容易无所适从,更加不喜欢这份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排名第7:大多人都会服从权威做超出底线的事情

在一系列关于服从权威的心理学研究中,斯坦利·米尔格拉姆(Stanley Milgram)证明,在某些情况下,绝大多数正常成年人,在某些貌似可信的权威人物的指示下(为了科学),甚至会愿意去杀人。 (Milgram, 1963)

排名第6:想要获得生活上的成功,情商往往比智商更重要。

这个理论很多人其实已经知道。

但实际上,在过去,主流文化一直认为智力在成功里面占据主导地位,但直到1997年,大量的研究认为,在行为和生活领域,情商比智商更能预测成功(Mayer & Salovey, 1997)。

排名第5:北美约有三分之一的杀人案与出轨有关。

虽然很多人认为人类是文明的,远比动物要有文明,已经脱离了野兽的本能。但这不是真的。Daly和Wilson(1982)分析了发生在北美的数千起杀人案,发现大约三分之一的案件被准确地定义为出轨带来的情杀。

排名第4:当环境气味怡人时,人们会更乐于给予。

在一项研究中,Liljenquist等人(2010)让参与者一组坐在一个最近没有打扫过的房间里,让参与者二组坐在一个最近打扫过的房间里——还喷过气味不错的清洁剂。

然后,同时给一二组的人发放邀请传单。结果显示:在气味较好的房间里的参与者——也就是二组,更有可能接受传单,并愿意为该组织做志愿者。

排名第3:人们对于为什么要做某些事情的解释,往往是完全错误的。

在一系列研究中,Nisbett和Wilson(1977)发现,尽管人们在为自己的行为提供理由方面没有问题,但他们往往完全不知道自己行为的真正原因。

例如,观看一部伴随着走廊里不断传来噪声的电影的参与者(A组),对这部电影的喜爱程度远低于观看同一部没有噪声的电影的参与者(B组)。

当被问到为什么他们(A组)不喜欢这部电影时,没有一个人提到嘈杂的声音。

排名第2:性格几乎不会影响我们的行为。

都说性格决定人生。

但是,在关于性格在预测行为方面的作用的研究发现,普遍来说,我们的性格特征在众多影响行为的因素里面,最多只占9%(米歇尔,1968)。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排名第1:人类并没有那么乐于助人。

心理学家邀请常青藤联盟大学的学生参加一个关于《圣经》故事的讲座,发现如果参与的大学生迟到了,他们会从一个需要帮助的人身上跨过。(Darley & Batson, 1973)。

References

Daly, M., & Wilson, M. I. (1982). Homicide and Kinship.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84, 372-78.

Darley, J. M., and Batson, C.D. (1973). From Jerusalem to Jericho: A study of Situational and Dispositional Variables in Helping Behavior.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27,100-108.

Ekman, P., & Friesen, W. V. (1986). A new pan-cultural facial expression of emotion. Motivation and Emotion, 10, 159-168.

Festinger, L., & Carlsmith, K. (1959). Cognitive consequences of forced compliance.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58, 203-210.

Liljenquist, K., Zhong, C-B., & Galinsky, A.D. (2010). The Smell of Virtue: Clean Scents Promote Reciprocity and Charity. Psychological Science. doi:10.1177/0956797610361426

Mayer, J. D., & Salovey, P. (1997). What i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In P. Salovey & D. J. Sluyter (Eds.), Emotional development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pp. 3-34). New York: Harper Collins.

Milgram, S. (1963). Behavioral Study of Obedience. Journal of Abnormal and Social Psychology, 67, 371–8.

Mischel, W. (1968). Personality and assessment. New York: Wiley.

Nisbett, R. E., & Wilson, T. D. (1977). Telling more than we can know: Verbal reports on mental processes. Psychological Review, 84, 231-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