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梗、不稳定心绞痛等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常见治疗方式是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手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手术完成后,通常还需要进行6-12个月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DAPT)、并长期接受抗血小板单药维持治疗,以防止血栓形成,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发生。

在后期的维持治疗中,标准疗法为阿司匹林,不耐受阿司匹林的患者采用替代药物氯吡格雷。但是对于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哪种药物作为长期抗血小板单药维持治疗的效果更好,并没有相关临床试验研究。

近日,美国心脏病学会(ACC)2021 年会上,相关研究人员公布了在接受PCI治疗患者中比较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单药治疗的结果(HOST-EXAM试验),证实,相比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预防血栓和减少出血具有更大的优势,该研究的相关数据已经同步发表在《柳叶刀》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thelancet

HOST-EXAM试验招募了已经完成了PCI手术及6-18个月的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5438名患者,将所有患者1:1随机分组接受氯吡格雷(75 mg/天)或阿司匹林(100 mg/天)的单药维持治疗,为期两年。

研究结果显示,在氯吡格雷组中,3.7%的患者发生血栓事件,而阿司匹林组为5.5%,氯吡格雷组的复合血栓风险显著降低32%;氯吡格雷组中2.3%的患者发生BARC 2级或更严重的出血事件,阿司匹林组为3.3%,氯吡格雷组的出血风险显著降低30%

▲氯吡格雷单药(蓝线)和阿司匹林单药(红线)用于PCI患者长期维持治疗,主要重点(A)和血栓事件(B)、出血事件(C)的发生率差异。(图片来源:参考资料[1])

此次研究虽然显现出氯吡格雷在预防出血和血栓风险中显著的效果,但是,由于研究的局限性,以及覆盖人群有限,吡格雷可能还不会立即全面替代阿司匹林用于心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但可能会被推荐用于出血风险高等特定患者

此外,研究人员指出,虽然两年随访时间已经比不少同类研究要长,但之后他们计划继续进行长达10年的随访,以进一步了解氯吡格雷与阿司匹林相比的长期益处。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用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从而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一组治疗技术,包括植入或不植入支架的经皮经腔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PTCA),主要适应证是心绞痛 (稳定或不稳定)、心肌缺血、急性心肌梗死(特别是在形成或已发生心源性休克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图源:slidesharecdn

在疼痛发生90分钟内进行经皮经腔冠状动脉血管成形术和支架植入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最佳治疗选择。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适用于心肌梗死(MI)后有反复心绞痛发作的患者,以及虽经药物治疗但仍有症状的心绞痛患者。

参考来源:

[1] Bon-Kwon Koo, et al., (2021). monotherapy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HOST-EXAM): an investigator-initiated, prospective, randomised, open-label, multicentre trial. The Lancet, DOI: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1)01063-1

[2] Mauro Chiarito, Giulio G Stefanini. (2021). Antiplatelet therapy for secondary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challenging the certainties. The Lancet, DOI: https://doi.org/10.1016/S0140-6736(21)01120-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