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工程学院隆重举行了建校20周年表彰庆典,来自全国各地的校友、嘉宾与全校师生代表共计1200余人共聚一堂庆祝母校生日。
庆典上,重庆工程学院校长桂国庆教授在大会致辞中介绍学校建校20年来的办学成果,包括累积向社会培养输送超过3.5万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学校学生获各类国家及省市级学科竞赛1400余项奖励,位居同类院校前列,另经第三方机构评估,学校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并有不少学子被世界500强企业录用,学校多次被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授予“重庆市普通高校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其就业创业工作案例还入选“重庆市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


放眼重庆乃至全国,专业教学实力雄厚的本科高校比比皆是,重庆工程学院却以其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牢牢占据特色应用型本科高校中的一席之地。
2021年全国高考在即,今天,网易新闻就将带考生和家长走进这所特色本科高校。
师高弟子强 累计输送3.5万余名优秀人才
在当天的校庆活动上,学校精心制作的《二十年校庆纪念》特辑视频引发了全场师生的共鸣。据了解,这部视频是由历任校长、师生代表以及海内外校友们共同录制而成。看似短暂的一幕幕镜头,背后实则是重庆工程学院20年办学历程和办学成就的浓厚缩影。
20年风雨兼程路,重庆工程学院取得一系列丰硕办学成就,首先离不开优秀的教师团队。该校现有的专任教师中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占比40.72%,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占比77.99%,专业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达74.39%。其“虚拟现实(VR)应用技术研究团队”和“工业物联网智能制造应用技术研究团队”还被授予市级高校创新团队。正因为有了如此强大的师资力量做后盾,20年来,学校已累计向社会培养3.5万余名“理论基础好、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一大批优秀学子被世界500强等知名企业录用,部分学子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到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部队等参与基层建设,部分学子到国内外高校继续深造,还有部分自主创业者成为了优秀企业家。


与全球知名企业合作实践教学 培养应用型人才
不久前,全球跨国企业菲欧坦(重庆)数据科技有限公司与重庆工程学院签署了校企合作实践教学基地。而在此之前,学校还与国内腾讯云、阿里巴巴集团、无锡中兴教育、奇安信科技集团、永辉超市等知名企业以共建产(行)业学院、共建专业、共建实验室以及实践教学基地等多种形式,开展校企深度融合。
据了解,自建校以来,重庆工程学院紧紧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始终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办学模式,立足“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特色。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必须做好实践教学环节。为此,学校不仅建有软件开发与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科学与云计算、物联网与智慧城市、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工程、数字创意与虚拟现实技术、土木工程与智能建造、电子商务与大数据应用等实验教学中心,更建立了上百个专业实验室和科技活动与创新中心。
此外,学校还与深信服、重庆华日软件、慧与(中国)、新华三、重庆金科建筑设计院等为代表的知名企业共建专业,共建实验室。并与新华三、浙江大华、京东、旭硕科技、软通动力、浙江中科视传等国内知名企业共建了可满足学生实习需要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30余个,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和就业服务。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学校就业创业质量稳步提升
今年5月,来自重庆工程学院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团队,在2021年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品牌策划竞赛全国总决赛暨(新加坡)全球品牌策划大赛中国地区选拔赛中,成功斩获两个一等奖以及诸多其他奖项。

通过以下这组数据,重庆工程学院在专业技能比赛领域取得的成果可窥见一斑:近三年来,学校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全国高校数字艺术作品大赛等国家及省市级学科竞赛中荣获1400余项奖励,在同类院校中位居前列。
数据背后,是重庆工程学院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坚持“以创新促学业、以创新促就业、以创新促创业”,以及“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生动诠释。
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有了提升,学生的就业前景宽阔。据第三方社会机构评估,学校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一大批优秀学子被世界500强等知名企业录用。学校多次被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授予“重庆市普通高校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其就业创业工作案例还入选“重庆市2020届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典型案例"。


“辉煌荣耀二十载,扬帆起航再出发,走特色兴校和创新发展之路,以特色促质量,以特色促品牌,以特色促发展。”对于学校的未来发展,校长桂国庆教授表示,未来重庆工程学院将聚焦国家和重庆市重点建设发展的新兴产业领域,以新工科建设为抓手,抓住国家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的契机,以跨越式姿态,朝着办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工程技术大学目标奋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