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雪松

“发展企业不是为了个人。”6月20日,河南省三门峡市非公企业骏通车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骏通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潘建锋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党和国家的政策为非公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更加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另外,当地多家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兼企业负责人也表示,讲党性、争先锋、强党建、促发展,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6月18日—21日,由中国行业报协会牵头组织的部分中央媒体非公党建基层行采访团走进河南省三门峡市,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随团深入非公经济一线采访发现,三门峡非公企业普遍重视党建工作,并且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十年时间,三门峡非公经济党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非公企业通过加强党的建设,为企业发展注入了红色动力,实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党建与非公企业“鱼水情深”

“党建和企业是分不开的关系,是鱼和水的关系,在社会主义体制下,在企业开展党建工作,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公有制企业,都是必要的。”谈起非公党建工作,三门峡市非公党工委书记、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赵冶钧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感慨,“以前,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非常难,磨破了嘴,跑断了腿,企业不理你。出资人脱离群众,党员也不愿亮明身份。”

从2011年开始,经过十年的艰苦努力,三门峡的非公党建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到现在已成为全国非公党建的一面旗帜,受到了河南省和中央有关部门的高度肯定。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使企业普遍面临困境。潘建锋告诉本报记者,正当骏通公司面临困难、感到迷茫的时候,国家及时出台了“六保”“六稳”等一系列政策,有关部门也及时向企业伸出了援手,给予低息贷款支持,加上国家调整战略,刺激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淘汰排放不达标的产品,在多种利好因素下,去年骏通公司“三个季度干了四个季度的活儿”,销售收入逆势增长19%。

在当地,有着类似经历的企业还包括河南三味奇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三味奇公司之所以有今天的规模和效益,离不开党的改革开放的好政策,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帮助,离不开广大消费者的大力支持。”该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何志行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去年新冠肺炎疫情也给公司带来了巨大挑战,不过由于政府有关部门科学决策,指导公司做好疫情防控,及时排忧解难,去年是公司成立20多年来发展最快的一年。通过抓党建,该公司和当地另一家非公企业河南振宇产业有限公司去年实现了30%-40%的增长。

类似的例子在三门峡还有不少。一方面,当地政府给予了非公企业全方位的大力支持,千方百计助力非公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非公企业也从政府真心实意的服务中感受到了关爱和支持,并且积极作出回馈,以党建引领企业文化,迈上发展新台阶。

记者采访发现,近年来,三门峡非公企业对党建工作积极性不断高涨,主动向党组织靠拢,形成了“鱼水情深”般的关系,企业普遍在党建方面加大了精力和物力投入,各种红色展览馆、红色教育基地、红色收藏馆、党史馆等红色文化如雨后春笋般兴起。

凝聚共识“党建也是生产力”

如今在三门峡,“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已经成为共识。有的企业出资人原来不是党员,后来主动入党。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采访中接触的当地非公企业出资人普遍成为了党委(党总支或党支部)书记,企业负责人普遍亲自大力抓党建,这在全国比较少见。用骏通公司一位员工的话说,“企业负责人的思想觉悟有了明显提高”,看到三门峡发展潜力巨大,这位员工便从郑州回到了家乡发展。

非公企业锦路集团通过抓党建尝到了甜头,公司中标额从2016年的2亿多元,迅速上升到了2020年16亿元左右。“我们通过抓党建,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带动下,企业凝聚力提升了,战斗力加强了,员工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企业发展更快了。”锦路集团党总支书记、董事长毛万里说。

当地非公企业出资人思想觉悟的提升,突出体现在他们能够正确地看待和处理党和国家、企业以及个人的关系,能够深刻理解发展非公经济和非公企业的根本目的和意义,更加重视回馈社会。如骏通公司希望通过做大做强产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伟宸集团希望通过党建把农民工团结、凝聚起来,让他们找到归属感,建立扶持基金,对有困难的员工进行帮扶,带领大家走共同富裕道路。春天集团则希望通过帮扶,让城市无业人员和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和实现乡村振兴。

非公企业党建难在出资人这一关,三门峡市重点围绕这一特殊群体,通过加强服务、思想感化、凝聚共识,使出资人意识到“党建也是生产力”,通过抓“一把手”思想政治工作,非公经济党建工作取得了重大突破,党员的价值、自豪感和带动作用显著提升,企业竞争力不断提高,非公经济实现了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