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介绍:

张明,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

中部六省湖北、河南、湖南、江西、安徽、山西位于我国版图的中心位置,横贯东西,连通南北,历史上曾经是我国最辉煌的地方。四通八达的高铁为中部地区带来新的机遇。本文详细描述了往日的“中部洼地”将迎来的产业机遇。

——本文摘自张明新作《五大增长极:双循环格局下的城市群与一体化》

中部地区(本文中指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和江西6个省份)是我国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地域广袤,人口众多;但由于地处南北东西的交通枢纽位置,历来也是受战争影响最深重之地。多年以来,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显著落后于东部地区。

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中部地区的经济建设地位也随之发生着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历史变化。

1949—1977年是重点建设时期。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新中国确立的全国均衡布局的发展战略使得中部地区成为重点建设地区。“一五”计划中苏联援建我国的156个项目有相当一部分建设在了中部地区,中部地区是仅次于东北地区的重点区域。“大跃进”时期,在大炼钢铁的风潮下,中部地区凭借其先期的重工业基础和劳动力优势,经济地位愈发凸显。

1978—2005年是发展边缘化时期。改革开放之后,东部沿海地区优先发展、率先开放,经济开始迅猛腾飞;20世纪末,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发展战略,西部地区逐步获得更多的政策扶持;2003年,国家又作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决策。这一时期,中部地区成为经济政策的“边缘区”,与其他地区相比无明显的政策优势。

2006—2016年是中部崛起时期。2006年国家提出“中部崛起”战略,要把中部建成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综合交通运输枢纽(三基地、一枢纽)。“中部崛起”成为继东部沿海开放、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之后又一重要的国家经济发展战略。

2016年至今,是中部崛起新规划时期。2016年12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2016至2025年)》。新规划在继承原有“三基地、一枢纽”的定位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一中心、四区”(全国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全国新型城镇化重点区、全国现代农业发展核心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方位开放重要支撑区)的战略定位。至此,中部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

(郑州)

优势

中部区域地理位置居中,其区位特点决定了中部能够起到承接东部发展和西部开发的“中间区域”功能,一方面对东部沿海进行产业承接,另一方面对西部地区发挥辐射作用,进行产品输出。

中部地区交通体系十分发达,拥有铁路、高铁、公路、航空、地铁、水运、管道等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以高铁时代风头最劲的郑州与武汉为例,“十三五”规划将郑州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数十条国家高铁干线在河南交汇;郑州东站是全国著名的“米”字型高铁枢纽,郑州北站是亚洲最大的列车编组站,武汉站和郑州站是全国最大的客运站之一,素有中国铁路心脏之称。“十三五”期间,湖北省计划将武汉建成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全国铁路路网中心、全国高速公路网重要枢纽、全国重要门户机场、全国重要物流基地,加速构建以武汉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网。

在 中,将武郑城市组列为中国战略重镇。作者罗天昊也认为,高铁时代,中部为王。

中部六省占全国总面积的10.7%,但总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6.6%,劳动力资源优势显著。相对较低的人均GDP水平和城市化率也意味着中部区域的劳动力成本相对低廉,可挖掘的人口红利空间较大,而目前中部地区并不发达的经济水平也蕴含着较强的发展潜力。

中部地区整体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水资源与森林资源丰富。中国最重要的三大河流——长江、黄河、淮河都流经中部,水资源总量占全国的23.5%。中部地区森林总面积占全国总量的21.52%,森林覆盖率达36.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5个百分点。矿产资源方面,中部六省煤炭、锰、铜、硫铁和磷的储量丰富,分别占全国总量的40.2%、36.4%、47.4%、30.1%和35.3%,山西、河南和安徽的煤炭储量分别居全国第一、第六和第七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武汉)

借鉴

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是依托美国和加拿大之间五大湖区形成的城市群,分布于五大湖沿岸,从芝加哥向东到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并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由密尔沃基—芝加哥走廊延伸至底特律—多伦多走廊。这片地区东西跨度约1500公里,南北跨度约1100公里,占地面积94250平方英里,人口约为6000万。

五大湖沿岸丰富的资源和充足的水源使其周围聚集了诸多城市并建立了庞大的工业体系。其中,较为著名的城市有美国的芝加哥、底特律和加拿大的多伦多、蒙特利尔等,是世界上著名的城市化区域之一;而发展较为成熟的工业行业包括钢铁、汽车等,钢铁集中在匹兹堡,汽车集中在底特律及周围地区。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都位于此区域,其产量和销售额占美国总数的80%左右,形成一个巨大的世界工厂。

五大湖区依靠丰富资源形成城市群,在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发展衰退之后,通过多元化战略,实现了区域经济的复兴。

北美五大湖城市群的规模、资源、发展历程与中部六省均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北美五大湖城市群发展的经验证明交通体系结构对于区域发展有重要影响。首先,便利的交通是北美五大湖城市群发展起来的基础禀赋;其次,城市交通体系结构对于区域内城市形态空间的扩展具有指向性的作用;最后,大城市依靠交通对周围地区产生辐射作用,催生卫星城市、新城市,进而改变原有城市群的结构。

我国中部地区应以武汉、郑州、合肥等省会城市为中心,加快高铁铁路网的建设,强化省会城市交通枢纽地位,以交通之利带动区域发展。

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最初的经济中心在芝加哥、克利夫兰、底特律等少数几个港口城市;随着城市规模不断增大,辐射效应逐渐增强,并依靠主要交通干线将核心城市经济中心连接起来,最终形成了区域内有密切联系的产业功能网络,实现了区域发展一体化。我国中部地区也应着力发展省会城市经济,打造区域内的经济核心城市,利用交通纵深,以点带面,最终辐射到整个中部地区,实现协同一体化发展。

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正是通过区域多元化发展战略实现了复兴,许多大都市也成功地由之前的制造业中心转变为管理咨询、商务、法律、贸易、旅游等服务中心。一方面,多样化发展要充分结合本区域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找到最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这种多元化发展也构成了城市群产业错位发展的基础,减少区域内竞争,有助于区域长久繁荣。

中部地区六省之间资源禀赋、发展状况差异性很大,不能以统一的模板进行发展,必须结合自身情况,制定有特色的区域发展策略,实现区域多元化协同发展。

(合肥)

定位

综合对比六大省会城市的定位,武汉、郑州、合肥定位最高,未来发展潜力较大。

从城市战略看,郑州、武汉均为国家中心城市,合肥是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从交通看,三者均属国家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高铁建设高度发展,是区域内甚至全国的高铁枢纽城市。

从城市群看,郑州独占中原城市群,武汉与长沙、南昌共享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合肥更是属于经济发展水平甚高的长三角城市群,和苏州、杭州同列。

从产业基地看,武汉是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合肥是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这两个城市均是未来中国科研教育、工业、现代制造业重镇。长沙和南昌定位稍弱,两者与武汉同属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同是长江中游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此外长沙还是长株潭城市群的带头城市。

太原定位最弱,未能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仅属山西中部城市群,虽是以能源、重化工为主的工业基地,但深受煤炭产业的衰败所累,经济发展潜力有限。

(太原)

产业

以郑州、武汉、合肥、长沙等省会城市为重点,加快高铁铁路网建设,尽快建成连贯东西、汇通南北的高铁铁路网,并依托铁路网强化省会城市交通运输枢纽地位,以交通优势增强中部六省省会的不可替代性;依靠中部先天的区位之利与后天的交通之利,加快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将郑州、武汉、合肥等省会城市打造成为区域性甚至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

中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是我国区域经济结构调整的应有之义。

从劳动力成本角度,东部沿海地区的劳动力成本在越过刘易斯拐点后不断攀升,且东部沿海工厂普遍出现用工荒;而中部地区拥有较为充裕的劳动力,劳动力成本也更加低廉。

从土地角度,相比于东部紧张的产业用地,中部的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土地使用成本也相对较低。

从需求角度,中部地区人口众多,本身就拥有巨大的内需市场,可以有效消化产业供给。

从区位角度,中部地区连贯东西南北,且铁路、公路等交通发达,承接产业转移的运输成本低且具有产业转移完成后辐射全国的能力。

中部地区工业基础好,产业门类齐全,特别是最近10年表现出成为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潜力:一是中部地区现代装备和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二是中部省份普遍存在人力资源成本优势,三是湖北武汉、安徽合肥等地具有科教人才优势与高新技术开发优势,四是以山西省为代表的省份具有煤炭等能源优势。具体而言,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汽车、先进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新材料、现代生物医药、现代种业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应当是中部地区重点发展的产业。

中部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30%,棉花、油料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占全国的40%,中部地区的农业对全国农业的影响可以说是举足轻重的,且这一地位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改变。农业大省依然是河南、湖南、湖北等中部省份日后发展的重要属性之一。因此,河南、湖南、湖北等中部省份未来要继续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改造基本农田,培育优良品种,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在中部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同时,也继续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全国农产品供给提供有力保障。

我们看好郑州、武汉、合肥三地及其构成的三角区域的产业发展机会。

首先,三地均是我国高铁时代重要的交通枢纽,借交通便利之东风,三地构成的区域三角不仅相互之间产业联系越发紧密,而且具有较强的对外产业辐射能力;

其次,三地科教人才优势突出,产业基础相对于中部其他省会城市亦更为坚实,有利于产业转型与发展新兴产业;

最后,三地在城市战略中定位较高,在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三大定位中至少占据其一,未来发展政策支持力度较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沙)

房地产

中部省会的房价起点均不高。

2002年,六大省会城市商品房销售均价都在2 000元/平方米左右,其中郑州与太原略高于2 000元/平方米,其余各城市均低于2 000元/平方米。六大城市之间房价差异并不大。

武汉、郑州定位高,交通便利,未来发展潜力大,人口总量较大且仍在持续流入,房价有较好的支撑;房企拿地数据显示开发商对这两个城市较为青睐。但郑州由于土地供给持续趋松,房价后续的涨幅可能弱于武汉。

合肥定位高,交通便利,发展潜力同样大,前期土地供给过紧导致房价大涨,但人口流入状况一般,中长期内维持房价高增长的支撑力度不足。

长沙定位略弱,但交通便利,发展潜力较强,人口流入也较多;且由于前期土地供给过松,近期大幅缩减供地,房价补涨可能性较大。

南昌各项指标均中规中矩,但人口流出的压力较大,长期可能对房价形成压制。

太原城市定位较弱,人口流入水平一般,且深受煤炭产业的衰败所累,经济发展潜力有限,在中部省会城市中房价前景较为一般。

综上,我们看好武汉、长沙、郑州的房地产投资机会。

在双循环格局下,为寻求国内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新一轮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成为重中之重。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京津冀、中部六省、西三角,是我国最具代表性、最富增长潜力的五个经济区域。本书深入分析这五个经济区域不同的资源禀赋、产业优势、政策环境,并将它们对标国际上有相似特征的成功城市群,以借鉴先进经验,探讨五个区域经济体未来的发展路径、产业布局及投资机遇,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锻造交易成本更加低廉的全国大市场。

城市群、都市圈建设是解决大城市病、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扩大投资和消费的必然选择,本书对此进行了积极探索,描绘了我国基于城市群战略的未来发展新图景。

如果你对区域经济感兴趣

欢迎交流/投稿

请加微信号

政研君(1850007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