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秋的美国,臭名昭著的,恶意诽谤、肆意迫害美国国内疑似共产党和民主进步人士,乃至一切有不同政见者的“麦卡锡主义”,正愈演愈烈。

结果,一对旅居美国的华人夫妻,就被美国移民局投进了埃利斯岛监狱。美国人还威逼他们,说他们只有加入美国国籍,才会得到释放。

所幸,这对夫妻的状况被周恩来总理所知晓。周总理马上指示中国外交部,通过第三国跟美国人进行交涉。最终,中国政府用在朝鲜战争中俘虏的美国战俘,换回了这对夫妻。

1955年元旦之夜,这对夫妻终于回到了北京,随即受到周恩来和董必武等人的亲切接见。周恩来总理甚至还对他们说:“你们夫妇俩光荣地完成了党交给你们的使命,对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党的传奇特工谢和赓

这对夫妻,丈夫名叫谢和赓,妻子名叫王莹。他们之所以能得到周恩来总理的如此重视,其实源于谢和赓的真实身份。

出身名门的红色特工

他是我党历史上最著名的红色特工之一,曾潜伏敌营21年,负责党的隐蔽战线工作的三名最高级领导周恩来、董必武、李克农是他的直接领导;他曾经先后担任过抗日同盟军总指挥吉鸿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常务委员白崇禧、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的机要秘书。

除此之外,他还有其他一大堆闪亮的头衔,如蒋介石的大本营国防会议秘书、国民党中央军委秘书、全国回教救国协会理事兼理事长秘书、国民政府军训部西北战时巡回教育班主任秘书、桂林行营秘书等。

这位传奇红色特工的故事,还要从1912年12月25日说起。当天,广西桂林的一个书香门第世家诞生了一个叫做谢和赓的小生命。这户人家的男主人叫谢顺慈,是晚清的秀才,同时也是一名小有名气的书法家。

他虽然接受的是传统教育,但并不排斥西方的现代教育。谢顺慈曾经创办桂林崇德女子学校,并担任主要的教学工作。

谢顺慈与著名画家徐悲鸿是书画好友,双方经常互赠书画,当时被誉为是书画“二绝”。在这种家庭背景的熏陶下,谢和赓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并且在19岁那年就读于孙中山先生亲自创办的中国大学(今广东中山大学)经济系。

谢和赓在谢家子女中排行第八,他小时候非常胆小怕羞,结果被戏称为“谢八妹”。外人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个胆小羞怯的“八妹”,最后竟然成了一名深入虎穴的地下党。

这要从谢和赓的二哥谢铁民说起。谢铁民在当时广西省立第三中学读书期间,接触到了进步的思想,从此开始积极参加爱国学生运动。

1919年的五四运动中,谢铁民就已经是桂林学生运动的骨干。后来他来到广东,参加了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返回广西后,谢铁民建立了桂林的党组织。

当时还在读书的谢和赓,也在二哥的影响下,积极参加了许多宣传活动,并从中学到了不少党的理论知识。但1927年,国民党右派发起所谓的“清共”,当年7月11日,谢铁民不幸被捕,同年10月14日,在桂林英勇就义。

在这股反共狂潮下,广西的党组织遭到了很大的破坏,所幸谢家是当地的名门望族,谢和赓没有受到牵连,他只得暂时重新回归学生生活,等待着时机。

谢和赓革命生涯的引路人,他的二哥谢铁民烈士

谢和赓在桂林中学毕业后,他决定到北平求学。但此时正值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九·一八”事变,对中国发起侵略战争之际。贪得无厌的日本侵略者没有满足于吞并东三省,进一步地将侵略的魔掌伸向关内。

华北之大,已经容不下一张可以安静读书的课桌了!在民族存亡的危机时刻,谢和赓的革命斗志被重新点燃了!

他多次冒着被反动政府抓捕的危险,到北平的各大学去宣传抗日思想,抨击“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理论,号召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在这一次次的活动中,他的名气越来越大,开始受到各方的关注。

1932年秋,谢和赓收到了一封来自天津的信,这封落款为“西北军中抗日分子”的信邀请谢和赓到察哈尔的抗日前线去共赴国难。在这封信的感召下,谢和赓立即决心放弃学业,投身到抗日的洪流中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日同盟军奔赴察哈尔抗日前线

1932年12月,谢和赓匆匆奔赴察哈尔抗日前线。当时冯玉祥、吉鸿昌等西北军将领正在那里筹划建立抗日同盟军。

在部队中,谢和赓认识了党派来工作的宣侠父等人,在他们的引领下,谢和赓重新开始接触到党的理论思想,并且于1933年2月加入中国共青团,并在一个月后即转为共产党员。

一日之内连升八级

同年5月,抗日同盟军正式成立。谢和赓最初只是一个小兵。总指挥冯玉祥在得知后,认为是“大材小用”,于是他立即给前敌总指挥吉鸿昌写信,推荐谢和赓当吉鸿昌的机要秘书。

于是谢和赓在一日之内连升八级,被吉鸿昌委任为上尉秘书,并兼任司令部教导队教员。此后谢和赓便随同盟军转战长城内外。

但好景不长,由于抗日同盟军遭到了日伪军和国民党军的两面夹击,在1933年9月最终失败。吉鸿昌、宣侠父和谢和赓等地下党员被迫立即转移。

在日本法西斯加紧侵略步伐,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中国共产党决心将之前“反蒋抗日”的方针政策转变为“逼蒋抗日”。

我党通过建立广泛的全民族统一战线,争取包括国民党嫡系和地方实力派中不愿意当“亡国奴”,愿意以民族大义为重,与共产党携手抗日的力量,达到最终“逼蒋”的目的。

就当时情况看,桂系与蒋介石的矛盾较深,便于我方利用国民党的派系矛盾。而且桂系在几个派别中属于实力较强的,一旦其对待中共的态度发生转变,会对其他派系也造成较大影响,因此中央决心从桂系这里入手。

桂系军政要员合影

北方局在派出宣侠父和谢和赓等人到对桂系进行统战工作前,对他们进行了交待。

上级要求他们先站稳脚跟,然后对桂系上层进行仔细调查研究,并设法接近李宗仁和白崇禧这两个桂系的巨头,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再在广西秘密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工作。

另外,他们要定期与上级党组织保持联系。上级尤其叮嘱谢和赓,让他只同宣侠父保持单线联系,同时受周恩来和李克农的直接领导。

从此,谢和赓就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一段经历。谢和赓没有贸然南下直接回老家,他在1934年初持吉鸿昌的介绍信到泰山去见冯玉祥。

冯玉祥在知道了谢和赓的来意后,见他既曾经是自己的部下,又是李、白的同乡,便照吉鸿昌的意思给谢和赓写了封推荐信。

同时,冯玉祥还答应谢和赓给李济深写信,请李济深也向李宗仁和白崇禧推荐谢、宣二人。

谢和赓在拿到了冯玉祥和李济深的推荐信后,才回到广西面见李宗仁和白崇禧。由于桂系和李济深的关系很密切,李、白二人就决定先留下宣侠父和谢和赓,视其能力再安排职位。

在谢和赓和白崇禧的闲谈中,白崇禧得知谢和赓的父亲是谢顺慈,与自己的岳父马健卿同是清末秀才,还是世交!正是有了这层关系,白崇禧决定把谢和赓留在自己身边。

白崇禧

谢和赓虽然暂时站稳了脚,但最初他只能干一些杂活,距离赢得白崇禧的信任,进而接触到机密事项还有很大的差距。

于是谢和赓便处处努力表现自己,桂系作为实力派,是很看重带兵打仗的能力,而谢和赓在这方面乏善可陈,于是他决定从自己的强项着手,靠文笔和文章打动白崇禧。

于是谢和赓将自己在大学期间的课堂笔记、读书心得和收集的各方面资料加以整理,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撰写了《半殖民地的中国经济概观》一书。

在书稿完成之际,精明的谢和赓在书稿上加上了自己的同学,白崇禧内弟马仲孚的名字,以两人合著的名义出版,然后又请桂系的高官刘斐作序。

通过这一系列的操作,谢和赓不但和桂系顶层人物拉上了关系,而且迅速赢得了他们的好感,为进一步开展工作打下了基础。

在这本书出版后,谢和赓又接连出版了《论美国倾销政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谈广西的对外贸易》等几篇重量级的文章,并分别呈给李宗仁、白崇禧和其他桂系上层加以指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宗仁

就这样,谢和赓逐渐赢得了白崇禧、李宗仁等人的信任和赏识。谢和赓便开始更进一步和他们拉拢关系。

力劝白崇禧北上抗日

白崇禧虽然是一介武夫,但是自诩是所谓的“小诸葛”,平时比较喜欢读书。谢和赓在白崇禧身边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就摸清了白崇禧喜欢读哪些类型的书籍和文章。

然后他会根据当前的形势,每周都有针对性地挑出几本书放在白崇禧的卧室里,供其阅读。这一点使得白崇禧对其刮目相看,开始有意识地培养他。

谢和赓不但在工作上尽心尽职,在帮助处理白崇禧的一些私生活方面也很给力。有一次,白崇禧突然找来谢和赓,说自己的岳父在桂林不慎骨折,情况很严重,他说自己有要事在身,不能走开,就问谢和赓能不能帮助处理一下。谢和赓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解放前的桂林

从南宁到桂林最快的方法莫过于坐飞机了,但是当年比不得现在,当时广西没有民航,广西空军只有几架教练机能够载人,而且飞行员的技术和飞机的性能都很可疑,万一出意外很可能机毁人亡。

走陆路的话虽然安全,但广西的公路同样不好走,而且需要花很长的时间,老人的伤势很可能拖不起。

谢和赓一咬牙,决心赌一把,他在当地找了一位骨科大夫,然后靠着白崇禧的名头压空军马上派飞机把自己和医生送到桂林。在经过一番有惊无险的飞行和抢救后,白崇禧的岳父脱离了危险。

为此,白崇禧和夫人马珮璋都对谢和赓非常感激,不但在家里设宴款待他,还硬塞给谢和赓200大洋表示谢意。

在白崇禧夫妇的一再坚持下,谢和赓推辞不得,只能收了50元意思一下。这件事让白崇禧夫妇对谢和赓的好感度迅速提高,开始将其视为自己的心腹和亲信,并委以重任。

1934年冬,谢和赓在白崇禧的推荐下,出任广西工商局研究员及建设厅工商科一等科员。在工作期间,他起草了基本符合当时桂系保持半独立地位的“自治、自卫、自给”三自政策的计划和草案,受到了桂系高层的普遍好评,白崇禧也脸上有光。

于是,谢和赓在仅仅4个月后,就被白崇禧授予一枚第五路军总部的“特别出入证章”。靠着这个证章,他可以不经岗哨通报,随意出入李、白等桂系要人的住处,这在桂系中是只有少将以上才能享有的特权。

为了进一步拉拢谢和赓,白崇禧夫妇甚至还出面将马珮璋的表妹介绍给他,此后谢和赓就和白崇禧成了“一家人”。

白崇禧和夫人马珮璋

谢和赓在自己成功获得了桂系信任后,开始想方设法把宣侠父也介绍进来。

他利用李宗仁和白崇禧对自己的信任,多次有意无意地在他们面前提起宣侠父,称宣在黄埔时期就以“文武双全”著称,非常擅长从事联络各方势力的工作,如果桂系能够用此人,就等于在与各派势力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李、白二人于是便将宣侠父招来,在几次交流之后,他们对宣侠父的能力非常满意,立即将其委任为“广西绥靖公署”上校咨议。于是,宣侠父也算在桂系中站住了脚。

此后,他们两人就经常在闲暇之余,去一处临江花园那里秘密接头,交换对时局的看法,商量应对之策,并向党组织汇报有关桂系上层的情报。

随着卢沟桥事变的爆发,中国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蒋介石在全国人民高涨的抗日呼声下,不得不在庐山发表“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的演说,并且邀请各地方实力派首脑到南京共商抗日大计。

1937年8月2日,桂系也收到了蒋介石的电报。但对于要不要去南京,桂系高层内部产生了分歧。

以李宗仁为首的一批人认为蒋介石一向诡计多端,如果桂系高层贸然离开广西去南京,很可能会被扣押。以白崇禧为首的另外一派,虽然认为蒋介石在国难当头之际,应该不至于如此短视,但也举棋不定。

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面抗战的序幕

谢和赓担心桂系对蒋介石过多的猜疑会破坏全民族抗战统一战线的形成,于是冒险连夜写了一封长信给白崇禧。

谢和赓在信中指出,卢沟桥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重要转折点,国内的一切矛盾都将让位于中日之间的主要矛盾。

现在举国上下一致要求结束内战共同抗日,就连共产党也表示愿意接受国民政府的改编,实现第二次国共合作携手抗战。

在这种情况下,蒋介石不会冒天下之大不韪,违背全民的抗日意志,如果他胆敢扣留桂系高层,就会陷自己于不义的境地,彻底丧失支持。

因此谢和赓建议桂系和白崇禧应以大局为重,顺应民意,迅速去南京商讨全面抗战的事宜。这样子不但能借机提高桂系在全国民众中的声望,李宗仁、白崇禧会成为全国人民拥护的英雄,还能借着全面抗日的机会,把势力从广西扩张到全国各地。

白崇禧在接到他的信后,出于对他的信任,在和桂系其他高层进行了反复讨论后,最终决定去南京,并且要谢和赓与自己一同前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难当头之际,多数地方实力派都能同仇敌忾,共赴国难

1937年8月4日,白崇禧和谢和赓乘飞机去南京。在当天下午,一行人顺利抵达南京机场。从第二天开始,谢和赓就开始为白崇禧处理往来的文件和函电,成为白的机要秘书。

9月,在白崇禧的极力推荐下,蒋介石又委任谢和赓为大本营国防会议的唯一秘书,其职责是在秘书长张群的指导下,作国防会议的记录和会议需办的事务工作。

进入10月,由于淞沪战场的形势不断恶化,日军对南京步步紧逼。谢和赓根据当时敌我双方的综合情况,总结全面抗战爆发以来的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写成了一篇万言书,也就是《全民性全国军事总动员纲要》。

谢和赓一方面秘密地将这篇文章通过驻南京的八路军办事处主任李克农转交给党中央,一方面又上交白崇禧。

此时白崇禧已经被任命为国军的副参谋总长,成为蒋介石智囊团的头号人选。白崇禧在读了这篇文章后,对谢和赓大加赞赏,并采纳了其中的一些意见,将其写入了抗战方略。谢和赓也由此被破格提升为上校。

由于国民党实行片面抗战的政策,导致接连丧师失地

1937年11月,由于淞沪会战失利,上海沦陷,日军随后沿着长江直逼南京。在南京沦陷前三天,谢和赓随指挥部撤往武汉。

台儿庄大捷功臣

日军占领南京后,一度气焰高涨。而李宗仁恰好在此时接任第五战区司令官一职。李宗仁决心利用日军第5和第10师团在对徐州进行南北对进之际,集中优势兵力给予日军迎头痛击,于是台儿庄大战拉开了序幕。

谢和赓在战役期间,曾参与拟定了战役的作战计划,并且还别出心裁地在战役期间将“赵小姐、李娘、钱先生”分别作为指代蒋介石、汪精卫和中共的暗语,以供李、白在通讯中使用,防止泄密。

这个代号受到了当时桂系巨头的一致好评,这自然又给白崇禧长了脸,也加深了白对谢和赓的信任和赏识。

李宗仁在台儿庄

1938年2月,蒋介石的侍从室向桂系高层转达了一个要求,要白崇禧身边的参议刘仲容和机要秘书谢和赓加入国民党,并且声称这是委座的意思。

李宗仁和白崇禧没觉得有什么不对,认为他们已经是国民政府的要人,办个手续加入国民党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于是两人让谢和赓马上写《入党申请书》,并转交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吴铁城。

谢和赓立刻报告给周恩来。周恩来指示他在特殊环境下的特殊问题要特殊考虑,要求谢和赓照着李宗仁和白崇禧的意思去办,避免引起怀疑导致暴露。

谢和赓于是打算照办,但他后来发现在国民党的入党程序不严密,有漏洞可以利用,所以他决定蒙混过关。

在办理完“入党”手续之后,按流程是要寄送表格到国民党中央党部存档的,但这事是由谢和赓自己负责的,所以他在寄送表格时,将自己的那一份扣了下来,而只寄出了刘仲容的。

当时因为时局紧张而且混乱,李宗仁和白崇禧公务繁忙,再也没有过问此事,都想当然地以为谢和赓已经办理了手续,是国民党员了。就这样,谢和赓就来了个瞒天过海,最终也没加入国民党。

武汉失守之前,国民政府让军事部门的高级人员必须统一填报文官登记合格证,这样可以让在军队中工作的文官取得一定的资格,在需要转职或升职时不至于发生“不合格”的情况。

李宗仁和白崇禧为了培养谢和赓,要他登记《文官登记合格证》,以便让谢和赓得到“文官八级”的资格。这样子谢和赓,一旦有机会就可以成为部委的次长(副部长),或者地方的市长、厅长等。

谢和赓一面向李宗仁、白崇禧表示感谢,并且按照李、白的介绍信,填好《文官登记合格表》,报送国民政府考试院诠叙部纽永建部长审批。

当时也在武汉的周恩来和董必武得知后,都觉得这是件好事,应该抓住机会,因为这样可以让桂系上下都以为他希望升官发财,另外也为谢和赓以后的进一步潜伏埋下伏笔。

抗战初期在武汉工作的周恩来

由于李宗仁和白崇禧的积极活动,加上谢和赓本人的能力的确出类拔萃,他很快就拿到了《八级文官合格证》,成为这次登记中唯一获得八级资格的军官,同时也是参加登记军官中最年轻的一人。

谢和赓一举成了当时在国民政府军、政两条线上都前途无量的青年俊才。周恩来在得知后,非常高兴,称赞谢和赓说:“你这一步走得很对!让他们深信你要升官发财,太好了!”

1942年,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谢和赓被国民政府派往美国留学,并先后就读于美国国际事务研究所和西北大学,暂时脱离了地下战场。但他仍然在异国他乡为党从事情报收集和统一战线工作,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最后。在美国歇斯底里的麦卡锡主义的狂潮中,谢和赓跟妻子一起,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结束了自己在隐蔽战线的斗争生涯。

《谢和赓传》,中共党史出版社

《中国共产党隐蔽战线研究》,中共党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