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由《物流技术与应用》杂志主办的“2021全球制造业供应链与物流技术研讨会”在苏州隆重举办。大会以“融合 赋能 智链未来”为主题,邀请来自制造和物流行业的专家,以及国际领先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世界工业集团百强企业、国际知名系统集成商、软件信息化企业、国内知名汽车生产企业的代表齐聚一堂,精彩分享智能制造中物流技术的创新与应用,深入探讨制造行业供应链与物流系统建设,共同展望面向制造行业的智慧供应链与物流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普罗格软件解决方案负责人蒋文磊

蒋文磊先生具有丰富的供应链物流信息系统规划、设计、集成、开发与应用、项目管理经验,专注于研究物流企业数字化转型与供应链软件产品的行业整体解决方案,曾为超过百家的大健康、新零售、智能制造的企业提供软件整体解决方案并支持项目成功上线。

会上,他以《面向数字化的制造业供应链解决方案》为题进行了精彩的主题分享。

数字化制造供应链发展的趋势

根据技术发展的时间点大致理解,第一就是互联网时代切入的点,我们定义为信息时代。第二个切入点是移动,从4G、5G的大力发展来看促成了移动互联网的到来。进入数字化时代就进入万物互联的时代,就是处理人与系统,系统与系统,系统与设备怎么样更好的互联,不仅仅只是链接、接触,随着新技术的导入,比如说IPV6,就可以真正实现物与物的互联,两个设备之间无需通过协议,只需要IPV6的赋能就能达到互联互通。从这个趋势来看,我们理解的数字化是什么?

从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对比来看,首先,信息化强调的是功能和流程,数字化更多强调的是数据和实时的反馈;第二,信息化强调的是数字的存储和记录,数字化强调的是智能反馈,数据驱动;第三,在信息化时代强调更多的是标准化,设备、流程的标准,甚至把人比喻成机器一样精准的执行某些指令,数字化时代,由于数字赋能,更多强调机器像人一样更加智能。基于新技术和整个智能物流设备的发展,推进了整个数字化的进程。

因此我的感受是,未来进入数字化时代,大部分企业将进入技术服务的领域,不管是制造商还是服务商,设备制造商,更多的是提供整体的方案,为客户赋能,为客户提效。

数字化制造供应链的特点

在传统的供应链模式里面,强调的是流程的驱动,但是进入数字化,技术赋能加上数字化产品的导入,强调的是由传统式向网络链转变,围绕的中心变成以消费者为中心展开活动,基于此,数字化供应链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体验至上。无论怎么变,面向前端和终端甚至上下游的客户,上游为下游提供的服务是以体验为基准,这些需要依托数字化的技术。比如前端下单,可以很快的推送相似的产品,这些都是基于数据的分析,产业线的需求要做到快速反应,准时生产,都是让下游的体验能够更好。

第二,可链接。在大的供应链环境中,任何行业粗放的来分,都可以按照制造、流通和零售服务三个阶段来理解,制造、仓储、配送和供应商的协同,怎么样通过信息化手段的导入做到数据打通,能够透明化、可视化,协同作业,也是至关重要的,这里讲的可链接,全渠道,还有全链接,某种意义上就是把触角延伸到整个供应链环节里面的人、设备,通过数字化技术联通起来,形成整体的数字化、立体解决方案。

第三,可感知。开始讲到信息化时代和数字化最大的区别是数字化时代强调实时数据反馈,利用数字化的技术把整个供应链各个环节全部做到动作的实时感知,比如说仿真和模拟的算法,通过数据及时做预测和调整,比如配送时,车辆在行驶过程当中遇到障碍,这些信息反馈到数据中心,有利于下一次及时规避障碍,再比如全国多仓做库存调度,把库存计划更好地与采购做协同。

第四,可决策。站在整个操作端来理解,WMS、TMS都可以定义为执行系统,它产生的执行端的数据要上升到第二个维度,即管理和决策,我们可以通过历史数据的分析,对历史轨迹和数据做持续性的跟进,对整个物流服务做动态的分析,包括成本、效率、时效等等,便于业务运营。这就是数据的业务化,数据的指标化,指标的落地化。

第五,可调度。利用算法、策略驱动仓储、配送、计划跟整体的端到端协同,包括订单的驱动,包括库存、车辆,还有自动化设备,尤其是对自动化设备,算法的要求是更高的,在高度复杂的物流中心,单点的效率不能承载整个物流中心的效率,更多的是整个物流中心的协同调度,这需要很多算法支持,可调度强调的是整体最优,而不是局部最优。

第六,快速响应。在制造领域,及时交付也是我们常说的课题,如何快速的做产品迭代满足不同客户的诉求去做供应链的升级。因为面向不同的领域,如汽车制造、食品、酒类等每一个领域对供应链的诉求和业务模式、要求都是不一样的,面对不同业态,不同客户,不同要求做到快速响应,一方面依托于强大的技术平台的支撑,另一方面也需要整个供应链柔性的支持。

数字化制造供应链整体解决方案

  • 面向数字化供应链的解决方案范围及分级

基于以上趋势和数字化供应链的理解,我们把智能制造、信息化做了一个大致的分类和定级,智能制造横向来说,涉及的维度从设计生产一直到销售服务,在我们聚焦的物流领域,站在软件的视角,纵向涉及系统集成、互联互通、信息融合,之后形成了五个级别。

第一和第二级分别是基础级和规范级,更多的强调流程的标准化、信息化过程。

第三级强调的是集成化,需要大家一起协同,包含很多软件系统、设备,是多维度的概念。

第四级是智能级,利用很多的算法、模型,做样本,形成行业的知识,这个对未来业务的扩展和现有业务的提升就可以做很多智能化的分析。

第五级是智慧级,从信息系统、设备、管理理念,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维度更加广泛一些,目前大多停留在智能级。

  • 针对未来的新一代软件系统(UPCloud)

基于这样的特点,我们面向整个供应链做了新一代软件平台系统,包含五大部分。

第一,一体化解决方案,是依托于供应链智服务平台做的整体应用,登录一个账号就可以开放,包括订单、仓储、订单、可视化、劳动力、数据分析。

第二,移动端APP,未来操作层面从PC到移动是多端互联的场景。

第三,集成平台,做到融合,站在信息化角度,可以和相关的系统通过某种标准的协议联系在一起。

第四,EIS平台,在自动化物流中心里面,牵扯很多不同供应商,不同的设备,就需要有这样一个平台来将所有的设备实现整体效率优化。

最后,大数据分析平台,对整体数据和历史数据做归档、分析,以及对未来的预测,数字化的仿真和指标优化等等。

  • 面向制造业物流数字化的解决方案(流程一体化、技术一体化)

我们把制造业归到信息化角度来看,更多是强调流程一体化和技术一体化,按照目标的阶段来划分,就是标准化、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来看,从供应链角度,每一个阶段产生的收益不一样。

基于这样几个大的阶段,需要从产品、软件的维度来满足业务诉求,通常需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解决在供应链环节怎么跟进?有订单管理系统支撑;解决怎么存储?会有仓储系统满足;解决如何监控,会有运输管理系统;解决怎么样调度?需要调度系统支持;怎么做可视化的监控和分析?会有数据分析产品来支持。总之,从产品维度上要一体化的考虑,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某一个产品。所以站在这个视角来看,是丰富的产品线支持信息化供应链的建设。

  • UPCloud阿普云一体化解决方案(大平台、小应用的设计理念)

在供应链领域通过导入阿普云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可以满足时效、预测、计划、执行等方面的诉求,整个板块分为三个层面:

第一,基础层面,一个产品的基础很重要,我们都是基于微服务技术站来支撑满足整体的产品线诉求。

第二,产品层面,整个产品线分为三个维度:第一,供应链执行端的处理;第二,执行链管理的处理;第三,供应链决策。每一个层面有对应的产品线支持。

第三,服务层面,我们服务于大健康、新零售、智能制造以及其它诸多行业,一个好的解决方案通用性都会比较强,将客户、制造商、供应商、货主、承运商放到一个平台,一个生态去做链接,通过这样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去满足供应链数字化建设的诉求。

  • 数字供应链是实时连接各方,数据驱动的智能供应链

数字化供应链有两个词组成,一个是数字化,一个是供应链,数字化供应链其实就是实时链接各方,数据驱动的智能供应链。传统供应链模式慢慢变成数字化网络供应链,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分析和解读。

第一,需要场景化的解决方案,面向的领域不同,对应的策略和解决方案的方式也会不一样。比如,在制造领域经常发生一些数据的不规范,和条码化的管控;仓储领域需要支持整个协同,如质检,以及多级的拉动发料和齐套等,这些都是需要场景解决方案区解决和满足的。

第二,对应的产品,包含整体化的解决方案,算法、数字孪生,也包含外部的系统,如MES、OA、SRM等都是纳入数字化的芯片中,只有整体协同在一起,才能更好的满足场景化解决方案。

第三,技术和先进设备的支持,比如说5G、IPV6、边缘计算,以及物联网相关技术,依托创新的技术,根据场景化解决方案,去按照数字化生态的打法做产品组合,来解决数字化供应链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才能真正落地。基于这样一个思路,我们在仓储这一块,是按照制造领域,从供应商到经销端,从原料、成品、半成品去做整体的打穿,满足供应链协同,最终做到可视化、透明化、实时化的诉求。

数字化制造业供应链的落地路径

  • 落地关键要素

站在客户的视角来看,需要做的东西,要达到的效果或者解决的问题很多,每个阶段处理的都不一样。根据我们做的诸多项目和涉及的众多行业,认为有几个要素比较重要。

第一,整体咨询规划方案,这需要站到整体战略或计划的视角来看,未来三年、五年的诉求是什么,解决什么问题;第二,软件解决方案;第三,设备集成方案;第四,运营落地方案;第五,知识转移方案,因为整个项目落地不光是信息化系统的导入,还有管理理念的导入,组织、规范都会牵扯其中,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准时化生产,及时性交付。

以上是我对整个数字化供应链的理解。谢谢大家!

注:嘉宾完整演讲内容,请观看大会直播(开始位置:约3小时31分)。

直播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