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深圳中心区。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摄

莲花山顶,草木葱茏,伟人铜像目光炯炯,深情地注视着脚下这片土地。

前海湾畔,海风习习,一块镌刻着“前海”二字的巨石矗立在鲜花丛中,于斗转星移间见证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新进程……

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在这座城市里,创新和跨越几乎每天都在进行。

当前,深圳迎来了建设粤港澳大湾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和实施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重大历史机遇,进入了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驱动和深圳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双区”叠加的黄金发展期。

起笔“十四五”,奋进新征程。深圳要肩负好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坚决扛起经济特区、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主体责任,勇当驶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辉彼岸的第一艘“冲锋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南方日报记者 崔璨

抓住机遇

当好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行示范者

5月1日,位于前海的“深圳免税·全球购”(下文称“深免全球购”)开始试营业,该店是全国首创的免税、保税、跨境电商的“一店多态”线下体验店,其商品涵盖酒、香水、化妆品、大牌精品、儿童益智玩具等多个品类,全国居民线上即可购买产品。

发力免税业这是深圳以实际行动抢占构建新发展格局先机的写照。

当前,中国正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深圳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被寄予的期望更高、赋予的课题更重、面临的机遇更大。

深圳拥有全球第三大集装箱港、亚洲最大陆路口岸,是中国五大航空港之一;拥有华为、招商、平安、腾讯、万科、正威、恒大、深投控8家世界500强企业,已有30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深投资;拥有遍布五大洲的“鹏友圈”,先后与56个国家的88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城市或友好交流城市;连续28年外贸出口稳居全国首位……

一连串数据让深圳在参与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拥有更大的优势和底气。《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则明确提出,深圳要努力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行示范者。

“十四五”期间,深圳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深化对内经济联系、增加经济纵深,贯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探索全域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500亿美元,建设高效集约的国家物流枢纽体系,打造国际会展之都。

同时,深圳提出要发展新型国际贸易、加快对外贸易优化升级、建设高水平双向投资枢纽、建设更加开放的自贸试验区等。到2025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1500亿美元,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达5000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500亿美元。

在深化国际经贸和产能合作方面,深圳提出要推动在沿线国家境外园区的产能合作项目提质发展,鼓励深圳制造优势与港澳国际经贸网络等优势相结合,支持企业联合新建或升级一批境外园区,推进中缅经济走廊、中越经贸合作区等建设。同时,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建设深圳中欧班列铁路货运大通道,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亚—东欧—西欧国际陆上物流新通道。

此外,深圳还提出要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壮大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提升消费基础设施水平,大力繁荣夜间经济,引进一批综合性电子商务平台,培育1—2家新零售领头羊企业,探索开展市内免税业务,探索建设国际免税城,推动免税经济发展,引导境外消费回流、吸引外来消费。预计到2025年,深圳将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25万亿元。

先行先试

以深圳综合改革试点牵引战略战役性改革

备受社会关注的深圳个人破产“首案”何时诞生?

日前,深圳中院召开个人破产条例实施情况专题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自3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个人破产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以来,深圳中院共收到260件个人破产申请,优先受理8名个人债务人的破产申请,现已处在破产申请审查程序中。

全国率先“破冰”个人破产制度,这是深圳着眼于解决高质量发展中遇到的实际问题,着眼于建设更高水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多策划战略战役性改革,多推动创造型、引领型改革的一个缩影。

2020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对外发布《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2020—2025年)》,赋予深圳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更多自主权,支持深圳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

抢抓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重大机遇,深圳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深圳综合改革试点,推动首批授权事项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

3月23日,深圳正式发布的全国首个GEP核算制度体系。这是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再出的一项“风向标”式举措,标志着综合改革试点又一项重大任务宣告落地。

GEP(Gross Ecosystem Product)即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是指生态系统为人类福祉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的最终产品与服务价值的总和,包括物质产品价值、调节服务价值和文化服务价值三部分。通俗地说,就是评估绿水青山的价值,衡量生态环境保护效果和绩效。

深圳目前建立的“1+3”GEP核算制度,是全国首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制度体系,主要包括一个统领(GEP核算实施方案)、一项标准(GEP核算地方标准)、一套报表(GEP核算统计报表制度)和一个平台(GEP自动核算平台)。

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余璟表示,GEP核算体系有效弥补了GDP核算未能衡量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的缺陷,将无价的生态系统各类功能“有价化”来核算“生态账”,有利于加速推动各级政府转变“唯GDP”的政绩观,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稳中提质

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2021年5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正式批准深圳康泰生物的新冠灭活疫苗获得紧急使用。6月1日,康泰生物首批新冠灭活疫苗52万支正式供应深圳市场启动接种。

从病毒基因组测序到高通量核酸检测,从疫苗和药物研发到打造城市级疫情监测与分析平台……新冠疫情阻击战是一场病毒与科技的较量,深圳科技力量在助力控制传染、病毒溯源、疫苗研发、大数据防控监测等方面提供了有力支撑,作出了科技助力疫情防控的深圳贡献。

深圳科技力量全力支援抗疫的背后,是这座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深圳建立起“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全社会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93%,达到全球领先水平,创新体系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构。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副主任钟海介绍,自2019年4月起,深圳国家高新区扩容,面积从11.52平方公里扩大到159.48平方公里。18个重点区域遍布全市,定位是“引领和代表全市质量型开发建设的核心地区、探索全球创新之都创新空间供给的先行地区”。

每一个片区都是创新阵地,每一栋楼宇都是创新空间。目前,深圳累计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6家、省实验室4家、基础研究机构1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42家,各类创新载体2700多家。

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这是中央赋予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使命之一。

2019年1月,深圳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光明科学城正式开工建设;2020年,光明科学城核心区建设项目共28个,总投资近110亿元;步入2021年,光明科学城建设现场再传喜讯:1月2日,大科学装置集聚区的首个落地项目——科学城启动区主体结构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全面封顶,项目将于2022年初实现竣工验收及交付。

除了光明科学城,深圳还以打造重要的原始创新策源地为目标,高标准建设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大运深港国际科教城、坪山—大鹏粤港澳大湾区生命健康创新示范区,加快鹏城实验室建设,积极组建国家重点实验室集群。

同时,深圳通过特区立法明确政府投入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资金不低于市级科技研发资金的30%,并创设全国首支规模达百亿元的天使投资引导基金。数据显示,深圳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超过1.86万家,是2015年的3.4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全国的一面旗帜。

在创新动力引领下,深圳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提质。

2020年,深圳地区生产总值2.77万亿元、居亚洲城市第五位,进出口总额突破3万亿元,出口总额实现全国城市“二十八连冠”,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比重均超70%,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

一线观

让党旗在抗疫

一线高高飘扬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一名名共产党员逆行出征;高温之下的核酸检测点,一个个党支部冲锋在前,一面面鲜红党旗高高飘扬……

在全市上下抗击疫情的关键时期,深圳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闻“疫”而动,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奋战在核酸检测工作一线,用自己的付出和汗水筑牢抵御疫情严密防线,用实际行动让鲜红的党旗始终在疫情防控的一线高高飘扬。

连日来,广州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内分泌科护士长洒文娟忙于正常医疗工作的同时,利用晚上休息时间积极参与到核酸采样工作中。深圳天气炎热,防护服里面的衣服经常全部湿透,但她觉得用自己的专业力量筑牢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很自豪。

龙华区观湖街道润城社区招商澜园党支部书记张朝是一名党龄30年的老党员。接到记者电话时,他嗓子哑得快说不出话来。在小区开展核酸采样都是“连续作战”,增派人手后,也是12个党员带头轮班。

“请测一下体温,谢谢!”“请扫这里的二维码采集信息!”“大家没水喝,赶紧送一些瓶装水和凉茶过来!”6月8日,龙华区人大常委会办公室综合科的金伟在大浪街道新石社区忙碌着,党龄虽然只有2年多,但这已经是他第二次下沉到抗疫前线。“昨天我们检测点查了1.6万人,不断走来走去指引大家检测,回到家腿都肿了。”但他觉得,自己多辛苦一分,群众就少一分等待,多一分舒心。

面对疫情防控关键时期,深圳各级党组织将战斗堡垒顶到最前沿,同时也创新方式方法为疫情防控作贡献。

在宝安,流动的党群服务中心“红色干线初心号”开进了西乡体育中心,为医护人员提供舒适的休息环境。一名护士表示,“初心号”里有VR沉浸式体验、经典歌曲点唱、党史随堂测等互动体验设备,让他们可以得到更好的休息,更好地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去。

在壹方城龙头广场核酸检测点,拥有10年党龄的宝安区义工联党支部书记、秘书长江家贤正忙得不可开交,从清晨到凌晨,她连续奋战。对白天工作的缺漏进行复盘,及时总结各个检测点存在的问题,是江家贤每天回家后必做的事,“队伍一定要点清人数,逐个检查‘深i您’二维码,两名工作人员轮流扫码,扫不出来时,要手动录入信息,不卡住后面的队伍。”

千万名党员选择站在了疫情防控最前列,只为给群众做更多的好事、实事、暖心事。

已经过了轮班时间,益田社区退休六支部的牛建红却还在坚守岗位,“这个点来检测的人一下子多起来了,我再站一会儿,怕他们忙不过来。”这样的节奏,对这位32年党龄的老党员、二度参加抗疫的老义工来说显得很平常。现场不断有人来询问她,问题大多是重复的,但她总是不厌其烦,微笑着一遍一遍回答。

“在疫情出现时,我们就应该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击疫情的前线,这是党员的责任。”牛建红擦了一把汗水,笑着说。

强党建

“标准化”助推社区党建迈出新步伐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社区党建是城市基层党建的重要环节。

为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克服社区党建月月“换主题”、天天“换频道”、不断“翻烧饼”和建“盆景”的问题,2015年12月,深圳出台《关于推进社区党建标准化建设的意见》,在全市645个社区全面推行党建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进党组织建设、党员管理、治理结构、服务群众、工作职责、运行保障“六个标准化”,提升社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服务水平。

全市645个社区统一设党委,赋予人事安排权、重要事项决定权、领导保障权和管理监督权等“四项权力”。社区党委书记工资待遇参照事业单位职员七级标准落实,让社区书记有尊严、腰杆硬。同时,将社区专职工作者岗位划分为三类18级,建立可升可降、可进可出的岗位职级动态管理机制,激励广大优秀干部、人才扎根基层干事创业。

1050个党群服务中心让“党组织就在身边”

一簇簇三叶草组成心形,紧紧围绕着一枚党徽,这个党群服务中心的标志,遍布深圳的大街小巷。

2018年“七一”前夕,深圳市、区党群服务中心正式揭牌启用,与此前已经建成的1039个街道社区、产业园区、商圈市场、商务楼宇等领域党群服务中心共同构成完整的三级党群服务中心联盟体系。

深圳是全国最早实现全部城市化的城市,也是目前唯一一个没有农村建制的城市。在推进城市基层党建的过程中,深圳意识到在高楼林立的城市中,基层党组织如果没有阵地、没有依托,区域统筹、资源整合、堡垒作用就会缺乏发力点和支撑点。

2017年,在总结社区党建标准化建设经验的基础上,深圳出台《关于推进城市基层党建“标准+”模式的意见》,其中“标准+服务阵地”是重要任务之一。与此配套出台的《关于加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管理的意见》指出,要以标准化引领、系统性建设、集成式发展的创新思路,积极构建开放、集约、共享的“1+10+N”党群服务中心联盟体系,为党建资源有效整合搭建平台,推动城市基层党建向纵深发展。

目前深圳全市各级各类党群服务中心共1050个,各级各类党群服务中心统一设置新时代大讲堂和党建书吧等,并通过智慧党建和多方会议系统实现互联互动,为基层党组织提升组织力,更好地服务、教育和凝聚群众提供功能齐全的共享空间和红色家园。

出台实施深圳史上首批党内法规

2018年8月,深圳史上首批党内法规正式出台实施,《中国共产党深圳市街道工作委员会工作规则(试行)》《中国共产党深圳市社区委员会工作规则(试行)》《深圳市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规定(试行)》《党支部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职责考核办法(试行)》《建立健全纠正“四风”长效机制规定(试行)》5部党内法规,集中聚焦基层党建和作风建设。

2017年6月,党中央决定在深圳等7个城市开展党内法规制定试点。这是党中央交给深圳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也是深圳历史上首次获得党内法规制定权。在全国7个党内法规制定试点城市中,深圳是出台法规数量最多的城市之一,也是基层党建领域法规覆盖最全面、体系最完整的城市之一。

深圳出台实施的5部党内法规,聚焦基层党建、作风建设领域,以问题为导向,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实在管用的规定,具有极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实操性,既为深圳城市基层党建“大抓基层、大抓支部”,作风建设领域坚决纠正“四风”提供了新的抓手,也为党中央在党内法规制定领域贡献了“深圳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