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的一天,姚一群所在单位举行了一场主题为“隐蔽战线斗争史”的演讲,主讲人名叫“沈安娜”,是曾经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等重要会议,一名备受上级重视的速记员。

不过这只是她明面上的身份,暗地里她其实是一名“中央特科”的情报人员。一名受周恩来、董必武指示,靠着写得一手好字和每分钟可以速录200字的能力,潜伏于蒋介石内部的优秀共产党人。

只要她参与了会议,她就会想尽办法将会议内容转交给中共,从1938年到1949年,她从未暴露过身份,还被誉为了“按住蒋介石脉搏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受邀演讲是早就定好的行程,这也不是沈安娜第一次做这样的演讲了,但这一次显得尤为不一样。她在台上激情澎湃地讲着我党过去那些艰难的岁月,台下每个人都听得很入神,不过姚一群却联想到了些什么。

她口中的提到的“舒曰信、沈伊娜夫妇”,自己也从父亲的口中听到过,如果他们相同的人,那不是这演讲之人也和父亲认识?于是他安排了两人见面,不曾想这一见就揭开了一段不为更多人熟知的过往。

见面后的两人相谈甚欢,聊了如今的生活,聊了过去的革命岁月,虽然曾经他们并没有交集,但却一见如故。经过沈安娜的确认和介绍后,姚子健终于明白,原来自己曾经是在为“中央特科”工作。

随后沈安娜就将姚子健的事迹向有关部门提交了报告,经过有关部门的调查,“红色特工”的册子上多一个名字:姚子健。他便成了中央特科最后一位登陆上册的特工情报员,尽管时间已经过去了67年。但在自己已是86岁高龄时,还能得到认可,姚子健也是知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7年4月,南京民国政府成立,反革命政变继续增加着社会的动荡。而后国共走向对立面,蒋介石下令“唯共产党员、各地革命者格杀勿论”,让中共的革命工作难以展开。

南昌起义过后,中共开始建立属于自己的革命队伍。起初中共中央并没有意识到情报工作的重要性,直到“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酿成的惨案,宛如当头一棒敲醒了共产党人。于是在周恩来的主导下,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央特别行动科”,也就是简称的“中央特科”。

“特科”共有4个科,分别是总部(即总务科)、情报科、行动科、交通科(通讯联络科)。姚子健属于情报科,负责的是情报收集。情报科人员遍布于全国多地,有时候还需要潜伏于敌人内部获取情报,所以危险系数相对较高。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保证机密性和情报人员的安全问题,尽管所有人员都是在了同一个目标奋斗,但相互之间并不是很了解,一个人在一条上,就只和这条线上的人有联系,不能越级联络。其实就是电视剧中,所谓的“上线和下线”,只是他们的“上下线”不是一群人。所以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姚子健认识的人只有那么几个,也只知道自己在为共产党工作,其他的一概不知。

姚子健生于1915年,江苏宜兴人。1929年14岁的他考入上海劳动大学中学部,通过书籍了解到了新思想、新文化,逐渐开始对中国共产党有了兴趣。

而后“九一八事变”拉开了侵华战争的序幕,东北以着超乎想象的速度沦陷。抗日热潮很快就传到了上海,越来越多的学生走上街头展开请愿活动,姚子健也和同学们一起加入其中。但是很快就遭到了军警的镇压,学校迫于压力都只能停课,学生们也被逼得离校回家。姚子健回家之后去到了一所小学当老师,虽然看似默默无闻,实则仍然在关心着外界的情况。

后来他无意间从报纸上看到了“南京中央陆军测量学校”招生信息,加上学校不收学费,他立马就收拾好了行囊去到了南京。顺利通过考试入学后,他才了解到学院隶属国民党,旨在为国民党培养相关人才。

经过思考后,他选择了印刷专业,因为革命需要宣传,肯定就会用到印刷。也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想法,掀开了姚子健的革命之路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4年春,姚子健通过好友舒曰信的引荐,结识了鲁自诚,并在他的介绍下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于是原本被分配到,中央陆地测量总局制图科,主要负责地图印制工作的他,以眼疾为申请调到了负责保管和收发军用地图资料的部门,当起了“卧底”。

战争年代里,军用地图和军队调动情报公文等资料,必然是绝对机密,但由于当时的国民党对于这些方面的管理算不上严格,所以借着部工作员工的身份,姚子健能接触到收发室里的所有东西。不管哪支部队从这里拿走什么,他都悄悄地拿走同样资料。

然后他会在每个周六晚上,从南京坐火车去上海,把这些绝密情报资料交给舒曰信,又乘坐周天晚上的火车回南京。为了不被发现,他始终都穿着国民党军服。周六晚上走,周天晚上回,周一继续上班,从始至终都没有被国民党发现过。

起初,姚子健的上线是舒曰信、沈伊娜夫妇,也是当时的他最熟悉的“同事”,老年提及他们的也是最多的,所以才有了儿子姚一群一从沈安娜的口中听到这两个名字时,立马就意识到些什么。也幸于沈安娜是沈伊娜的妹妹,所以尽管她并未和姚子健有过工作上的联系,却也熟知他的名字。

这期间,若是舒曰信夫妇被安排了其他工作,他就将情报转交给“熊先生”,不过是一位不知道到底信不信熊的先生,如今他无从得知“熊先生”到底是谁。姚子健就在这样的状态下,为我党提供了巨量情报,直到1938年全面抗日热潮逐日高涨,他递交了开赴前线的申请被通过,他才结束了随时可能被发现的隐蔽战线工作,去到了香港。

在香港情报站待了几个月后,他带着潘汉年亲自写的两张写着,“姚子健有抗日热情,已经为党工作多年”内容的小纸条,向延安出发。一条给了林彪,一条给了陈云。接着通过了抗大和中央组织部培训班学习的姚子健,继续以着革命者的身份,听从党组织安排,去到多地展开工作。

而自始至终,他一直都不知道自己前面那几年,在为哪个部门工作,但他觉得只要是为了党,为了国家,其他的也就不重要了。

也就说,如果不是沈安娜的那次演讲,如果不是儿子刚好记得父亲曾经说过的话,当时已经步入耄耋之年,记忆已经开始被时间吞噬的姚子健,怕是以后也难有机会得知自己曾经的身份,更别说身份被公开了。但好在一切都来得及,英雄的故事被更多人熟知,他的名字也被更多人记在了心里。

2018年1月12日,中央特科最后一位红色特工与世长辞,享年103岁。

其实在那个年代里,像姚子健这样隐秘而伟大的人有很多,我们无法记得每个人的名字,但他们始终都会被历史铭记。他们始终都会是,激励中华儿女继续发愤图强的存在。感恩,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