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老兵永远跟党走 杨象贤:我只是个一直跟着党走了70年的普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象贤所获部分荣誉证书。

杨象贤对着镜头敬礼。

红网时刻记者 刘慧婷 通讯员 南豪杰 益阳报道

走进益阳市桃江县的一家老年公寓,有一个老人携着老伴一起整理公寓内家务,头发花白,但身子健朗。这是杨老嗲,他时常挂在嘴边的,就三字:感恩党!衣食住行要感恩党,以前工作时常感恩党,现在享受幸福晚年更要感恩党。你要问杨老嗲是何许人?他就说:我只是个一直跟着党走了70年的普通人。

杨老嗲名叫杨象贤,如今87岁,是一名退休老干部。在十几岁的年纪,凭着一腔热血投入军营,带着“作为毛主席家乡来的子弟兵要争光”的信念远赴朝鲜,参与抗美援朝战斗,分配至志愿军炮兵第21师。

当时的杨象贤尽管不是最早一批在朝鲜作战的志愿军,危险系数比第一批下降不少,但他所经历的战火也不是和平年代能想象的。杨象贤回忆,从辽宁安东(现丹东市)出发,在炮兵横跨鸭绿江的第一晚,就遭遇空袭。飞机的轰鸣声不绝于耳,频繁落下的照明弹让黑夜宛若白昼,从天而降的炮弹和没有休止的机关枪扫射给予部队不小压力和风险。

身处后勤运输部分,杨象贤主做的是保障工作。在战场上,除了冲锋作战的士兵,当属后勤运输最为重要。战士打仗需要充足的物资,不论是弹药运输还是生活物资,都是必不可少的。“当时我们运送的是喀秋莎火箭炮,这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敌人一直紧盯着,一场空袭下来就有二三十人的损伤。”在此期间,杨象贤有数次炸弹在身旁爆炸的经历,九死一生,还要眼看着朝夕相处的战友牺牲在眼前,无疑是对身与心的强力挑战。后来的事实也证明:抗美援朝战争胜利,杨象贤所在炮兵功不可没,喀秋莎火箭炮在成功运送到预设阵地后,成为了一股不可阻挡的力量。

在战争结束后,杨象贤分配到济南呆过一阵。紧接着,再次收到重要任务,1969年,杨象贤被分配至国防科委第九研究院,做好军能生产工作,协助科研人员对原子弹、氢弹的研究。远离家人,条件艰苦,扎根空气稀薄的青海,杨象贤和战友们一直冒着危险,默默守护着这个“秘密”。“那时候,我们都笑自己在导弹肩上‘跳舞’哩!”如今,杨象贤能笑着感叹了。

对于杨象贤而言,他的生活与部队息息相关,是部队这所大学校给他的人生带来巨大影响。“我能在部队学习知识,提升品德,有了不一样的成长,这都是党带来了,所以我要感恩。”这就是杨象贤时常把感恩挂在嘴边的原因。同时,也在他的影响下,妻子和三个孩子都对军人怀有崇高的敬仰之情,两个女儿还在军营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巾帼不让须眉,。

1981年,从部队转业后,杨象贤回到了家乡就职,为家乡建设做贡献,即使在退休后,仍心系桃江建设,做县委顾问。如今,杨象贤仍会参与和关注县城建设的大小事务,每天阅读报纸杂志看新闻,关注时事最新动态。“前两天县里还开过退休老干部座谈会,别看我现在年纪大了,耳朵不太好使,心里还是明着呢,最新的动态我都晓得。”杨象贤说。老伴也常笑说:比起家务事,他更熟悉外面的大事。但这是杨象贤的信念,他坚信跟着党走不会错,要时刻发挥共产党员本色!

“我现在是退休人员,可以安享晚年,但这些生活都要感恩于党,所以只要能为党做事,我就做!”做好自己的事,以身作则,传递正能量,在工作和生活都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这样的日子,杨象贤已经跟着党走了近70年,现在,他还会继续走下去。

来源:红网

作者:刘 慧婷 南豪杰

编辑:刘志雄

本文为益阳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yiyang.rednet.cn/content/2021/06/23/9578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