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记者 张理晶

“感谢法官主持公道,帮助我这么快拿到了赔偿。”李某左手打着绷带,将一面写有“义正辞严锄强扶弱,剑胆琴心救困济危”的锦旗送到武汉市江汉区人民法院法官汪锦锋手中。原来他遭遇一场交通事故,始终未能拿到赔偿款。在承办法官汪锦锋努力下,他终于拿到了赔偿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8年,某企业员工张某驾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李某十级伤残,并伴随永久骨不连。李某随即起诉张某及所属企业。2019年,江汉区人民法院依法判令被告企业赔偿当下损失,后期治疗费李某可以另行主张。

2021年,李某为追索后期治疗费再次起诉,双方因赔偿意见达不成一致,未能协商成功。法官汪锦锋来到了李某所在社区,得知了李某的近况,原来他是一名重点扶贫对象,受到永久性伤害后无法工作且无人照料,身体状况不佳,生活极度困难。汪锦锋当即决定带着营养品上门慰问,并仔细倾听其生活需求和法律诉求,经过一番沟通,李某表示愿意继续和谈下去。

对李某而言,永久性伤害带来的医疗费用已经使其捉襟见肘,当下急需赔偿金以解决燃眉之急。此外,在其提供的后续医疗费用证明中,除去交通事故带来的损害,还包含自身基础性疾病治疗费,案件受理后法院虽曾多次对外委托司法鉴定,但始终没有愿意接受委托的鉴定机构,情况可能对李某不利。

对被告企业来说,一直悬而未决的后期治疗费争端,不但会带来持续性的诉讼困扰,还可能因此而影响到企业声誉。面对两难局面,承办法官汪锦锋综合分析了两方的实际情况和利益诉求后,决定采取调解沟通的方式化解双方的矛盾,尽快帮李某拿到赔偿款。

李某受伤后,出行活动极为不便,而被告企业总部和法务人员都在郑州,同为被告的员工张某则在安徽。为避免当事人不必要的路途奔波,尽可能减少当事人诉讼负担,汪锦锋通过微信、电话等方式,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向三方释法明理,最终双方就赔偿款达成一致意见。

目前,李某已收到了赔偿款,这才有了开头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