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总在四平保卫战的前前后后(上)

作者:桅杆

林总在民间号称战神。与那个时代很多将领的火爆性格不同,林总为人内敛,性格沉稳,言语金贵,勤于思考。与林总共过事或在他手下工作过的人,极少见过他发火。在众多当事人的记忆中,林总唯一一次发火,是在四平保卫战后的北撤途中。从来不发火的林总,为什么这次会发火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视剧中的林总经典形象

从1946年4月中旬开始的四平保卫战,打了整整1个月。对于这次战役,至今仍有很多争议。因为从战场形势和战役结果看,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我军付出了巨大代价,最终没能守住四平。所以不少人认为四平保卫打错了。真的是这样吗?这次战役,必须放到当时整个东北乃至全国局势之下,才能厘清其中的脉络。

抗战胜利后,1945年8月28日,主席亲赴重庆与蒋军进行和平谈判。经过43天的艰苦谈判,双方于10月10日签署“双十协定”)。随后双方又于1946年1月10日签署停战协定,发布停战令并于13日午夜生效。1946年1月13日,我、蒋、美三方成立军事调处执行部(简称军调部),调停和监督停战令的执行情况。但无论是《双十协定》,还是停战令,都没有实现停战,更没有带来国内和平。其根本原因,是蒋军要抢占地盘:蒋军坚持1月10日签订的停战协定不包括东北,而在关内双方的摩擦也是不断。也就是说,停战令发布后,双方形成了这样的局面:关内小打、关外大打。

1946年3月13日起,苏军根据协议,开始从沈阳沿中长铁路撤军,并在3月底全部撤回国内。蒋军随即进占沈阳,至3月底,相继夺占了我军早先进入的辽阳、抚顺、鞍山、营口、铁岭、法库等南满的大中城市。与此同时,东北民主联军也跟随着苏军的退出,迅速进入了四平及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中北满的大中城市。

为实现东北停战,在美国总统特使马歇尔的调停下,双方于3月27日签订了《调处东北停战的协议》。但蒋军坚持“接收”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等地。4月上旬,蒋军不顾停战协议,集中5个军11个师,凭借装备和兵力优势,准备进攻东北中部的交通枢纽四平。根据总部命令,东北民主联军也集中8万主力于四平附近地区。双方以四平为中心,拉开架式,大战一触即发。

在这种情况下,美国顾及与苏联的关系,极力避免在东北爆发大规模战斗。根据《雅尔塔协定》,苏联拥有中长铁路经营权。如果双方战斗影响中长铁路运营,苏军就有借口随时重返东北。这是美国极不愿意看到的。1946年4月中旬,美国特使马歇尔再度出面调停,就东北停战问题在重庆协调谈判。其间,蒋军方面一边谈判,一边宣称在东北“没有战争、只有接收”。其意图很明确:即不承认我军在东北的存在,准备以武力夺取四平及其以北的长春、哈尔滨等大中城市,在停战前占据更多的地盘,压缩东北民主联军的生存空间。

为了在东北占有一席之地,为了在东北停战谈判中争取主动,就必须遏止蒋军向北满的进攻,以促进东北和全国和平局面的实现。因此,我军坚守四平,是出于战略需要,是为了配合在重庆的东北停战谈判。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说:“战争是政治的继续”。《论持久战》中也说:“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四平保卫战就是这个背景下开打的,四平之战的实质是敌我双方针对东北问题进行的一次战略博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林总在研究作战

但身在东北前线的林总,当时并不完全了解这些背后的情况。4月6日,主席在给林总并彭真的电报中说:“集中六个旅在四平地区歼灭敌人,非常正确。队伍中如有情绪,哪怕是微小的,均须坚决克服。希望你们在四平方面,能以多日反复肉搏战斗,歼敌北进部队的全部或大部,我军即有数千伤亡,亦所不惜。”但林总并不愿意固守四平。4月11日,在四平战役的准备阶段。林总致电总部:“在蒋氏继续增兵东北的情况下,我固守四平的可能性和东北和平迅速实现的可能性均不大,因此我军似应以消灭敌人为主,而不以保卫城市,以免被动作战。”但总部的决策是坚守四平。4月18日,蒋军开始向四平发动进攻,并对四平构成弧形包围态势。一时间,四平成了影响东北乃至全国局势的战略节点。前线打得尸山血海,后方吵得不可开交。当时总部向东北局和林总通报的停战谈判情况是:在马歇尔的调停下,谈判到了有可能迅速达成协定的紧要阶段。因此,坚守四平,是为了在谈判桌上争取对我方更有利的停战条件。从4月6日到四平保卫战结束,主席先后给林总和东北局发过20多封电报,指导作战,鼓励紧守,通报和分析停战谈判进展。在此期间,林总和东北我军坚决执行命令,前线将士浴血奋战。

实际上,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林总从战役准备阶段,就对“死守四平”有所保留。在战役布置上,他没有置重兵于四平城防,而是将部队布置在东起火石岭、西至八面城的50多公里的防线上,一方面顽强抗击敌军优势兵力的进攻,一方面在有条件时实施运动歼敌。经过1个月的鏖战,民主联军伤亡很大,已经疲惫不堪。5月18日,四平防线的左翼被敌突破,后路受到威胁。在紧急情况下,林总下令部队交替掩护,当晚撤出战斗。同时致电总部:“城北主要阵地失守,无法挽回,守城部队处于被敌切断的威胁下,现正进行退出战斗。”也就是说,林总是一边下达撤出命令,一边向总部报告,属于先斩后奏。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在紧急情况下,前线指挥员必须临机决断。

次日,总部回电:“四平我军坚守一个月,抗击敌军十个师,表现了人民军队高度顽强勇敢精神,这一斗争是有历史意义的。”应当说,四平撤退计划布置得相当周密,连一具烈士遗体也没有留下,整个撤退行动也相当隐蔽。第2天早上,敌军还是与往常一样,在猛烈炮击后步兵发起冲锋,居然不知道守军已经撤退,四平已是一座空城。按撤退计划,民主联军有序地向北撤退,并准备沿中长铁路在公主岭、长春等地逐次抗击敌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