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2日,澎湃红色大巴驶进安徽小岗村。本文图均来自 澎湃新闻

安徽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1978年冬的一个寒夜,时任小岗村生产队副队长的严宏昌牵头,与小岗村另外17个“当家的”一起,在一份承诺书上按下红手印,带头搞了分田到户,将生产队的土地、耕牛、农具等按人头分到各家各户,搞起了“大包干”。此举拉开了中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序幕,画下了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农村改革浓墨重彩的第一笔。
6月22日,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建党百年 初心之路”全媒体巡展车队来到小岗村,回顾那段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历程,目睹新时期“小岗人”在美丽休闲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发展乡村旅游等方面做出的努力和成绩。

“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一眼认出照片中的自己。

22日下午,在巡展的红色大巴上,今年已73岁高龄的严宏昌在记录“大包干”的历史照片里一眼认出自己,照片中还年轻的他站在后排中间、穿着笔挺灰色上衣。他指着照片,笑着向参观的村民和记者们介绍当年拍照的情形。在他一旁,“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村民关友江也已经75岁高龄,但同样显得精神抖擞。
“穷啊。”关友江向记者介绍,那个时期 “大锅饭”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一年挣的工分只能分到百把斤粮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是对当时小岗村的生动描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8年冬的一个寒夜,小岗村18户农民签订“秘密协议”,按下了鲜红的手印,将生产队的土地、耕牛、农具等按人头分到各家各户,搞起了“大包干”。

还原的当年签订“承诺书”的地方。

小岗村的“当年农家”院落里,还原了当年18户农民按下红手印、签订大包干契约的场景。
“大包干承诺书”里这样写道:“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严宏昌讲述,分田到户,在当时是“要坐牢”的事情,他们用手印把全村人绑在一条船上,一签字,人人都有份儿。
关友江补充说,由于放开了积极性,“大包干”第一年,小岗村粮食总产量13.3万斤,一举结束20多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并首次归还国家贷款800元。也是从这一年开始,小岗村村民外出讨饭的日子一去不复返。

“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和关友江仔细观看展播内容。

四十余年过去,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起“大包干”的18名“带头人”,只剩下10位,多数已年逾古稀。走在小岗村宽敞干净的柏油路村道上,记者放眼望去,家家户户住上了宽敞明亮的二层小洋楼,水田里的稻苗绿意盎然,不时有伴飞的水鸟轻盈落在田中,低头觅食。小岗村村干部介绍,现在村里的基础设施到位,环境美化、道路硬化、自来水天然气都已入户,幼儿园、学校、敬老院一应俱全,小岗村正加速向美丽家园蝶变。同时,小岗精神也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观完两辆红色大巴上的展播内容,澎湃新闻向严宏昌和关友江赠予了一套由澎湃新闻设计师设计的手绘明信片。严宏昌在其中一张明信片上写下:“百年奋斗路,启航新征程;弘扬小岗精神,永(勇)立时代潮头。”关友江则在明信片上写下:“小岗精神永放光芒。”随后,两人将明信片郑重地别在留言墙上。
“建党百年 初心之路”巡展是澎湃新闻2020年7月23日启动的《建党百年 初心之路》大型全媒体报道和综合传播项目中的重要行动。澎湃新闻组建的全媒体巡展大巴车于今年3月30日在上海正式启程,从党的诞生地出发,计划在20多个省份的50余座城市巡展,预计持续100天,行程25000余公里,一路讲述党的初心和百年伟业。
本次小岗村巡展由中央网信办传播局、中共安徽省委网信办指导,滁州市委宣传部、凤阳县委宣传部、澎湃新闻主办。结束小岗村巡展后,6月23日,红色大巴在被誉为“长江明珠”的安徽芜湖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