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5岁的陈先生是一名特殊的糖尿病足患者,因为他在以前接受过肾移植手术,导致在治疗糖尿病足时遇到了难题。

陈先生在一次修脚时发现大脚趾被感染而且逐渐加重,虽然将大脚趾截掉了,但还是没能将感染控制住,反而面积逐渐扩大,于是他辗转来到南京的解放军第454医院的内分泌科就诊。

但是陈先生的治疗过程却困难重重,由于陈先生是肾移植患者,一旦这类患者一旦患有糖尿病足,就需要通过CTA检查来判断下肢血管的情况,但是该检查需要用造影剂,而造影剂容易导致急性肾衰竭,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下肢血管堵塞严重而不及时疏通,患者不仅会非常痛苦,也有生命危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糖尿病足,糖友的噩梦

根据我国多中心资料发现,我国的糖尿病患者在一年内新发溃疡的发生率为8.1%,而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在一年内新发溃疡的发生率高达31.6%,糖尿病足成为无数糖友的噩梦。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随着病情的不断进展,周围神经及下肢血管容易发生病变,出现足部异常改变,以及诱发足部溃疡形成以及深部组织的破坏等表现,就被称为是糖尿病足,这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残疾和死亡的重要原因,糖尿病足的危害主要体现在截肢和巨大花费两方面。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学会辨别糖尿病足以及分辨糖尿病足的严重程度是十分重要的。如何评估糖尿病足的严重程度?

在临床中,最常见的糖尿病足分级方法就是Wagner分级法,它将糖尿病足的损伤分成0~5级:.

此外,医生提醒,当出现以下症状的时候,要留意是不是糖尿病足:

1、足部皮肤暗紫、皮温发凉

如果足部的皮肤变成暗紫色,或者足部的皮肤摸起来明显发凉,这些都表明下肢的血供不足,血管出现了问题,很容易出现糖尿病足。

2、肢端感觉迟钝或丧失

患者的足部皮肤感觉麻木、刺痛减退甚至是丧失,走路时浅一脚深一脚,好像脚踩在棉花上一样,表明患者的外周感觉神经已经受损,导致皮肤的深浅感觉减退,就算皮肤发生破损时也浑然不觉。

3、足跟皮肤干裂或趾间浸渍发白

有些糖尿病患者由于植物神经受损,所以出汗比较少,足部的皮肤就容易因干燥而皲裂;还有些糖尿病患者由于本身是汗脚,加上穿的鞋子不透气,导致脚趾缝间的皮肤因浸在在汗液中而发白,这两种情况都容易诱发足溃疡。

4、“间歇性跛行”

有些糖尿病患者走一段路小腿的肌肉就会疼痛,必须休息一下才能继续走,在医学上将该现象称为“间歇性跛行”,是下肢缺血严重的一种典型表现,如果跛行的距离越短,说明下肢缺血情况越严重。

治疗糖尿病足并不容易,不仅花费大,甚至还会面临很多痛苦和危险,因此,对于糖友来说,预防糖尿病足是非常重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糖尿病足,要从「导火线」下手,防胜于治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足的「导火线」,虽然糖尿病足的治疗比较困难,但能够有效预防。因此,糖尿病足强调防胜于治,一定要重视早期筛查与管理 。作为「导火线」,DPN 的筛查和治疗值得高度重视,及时、有效地进行 DPN 诊治,可以尽量将糖尿病足扼杀在摇篮之中。

针对病因的治疗主要包括有综合代谢控制,也就是控制血糖、血压以及调节血脂,戒烟和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这是DPN治疗的基础 。

其次,也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要注意以下5点:

1、温水洗脚

每天都要坚持用温水洗脚,在洗脚前可以请家人帮忙测试水温,最好要低于37℃,而且尽量不要泡脚,可以使用没有刺激性的肥皂来洗脚。洗完后要擦干,尤其是脚趾之间,擦干后在足底适当涂抹一些护肤软膏,但要避免在脚趾间涂抹。如果是汗脚的患者,可以在洗脚时用医用酒精来擦拭脚趾缝或者在洗脚的水中加入少量醋,来减少真菌感染的机会。

2、保持足部的清洁和温暖

每天都要注意清洁足部,而且还要保持鞋子的卫生,要勤洗袜子和鞋子,这样能够预防足部感染,洗完脚后要用毛巾仔细擦干,特别是脚趾之间要尽量保持干燥,可以避免致病菌的滋生。还要注意足部保暖,在夏天不要让足部被雨淋和雨水泡,在冬天要穿保暖,穿纯棉袜子和温暖的鞋。

3、每周检查一下脚趾

每周都要仔细检查脚趾,看是否有反甲的情况,脚趾甲时要水平地剪,不要剪得太深,也不要让边缘太锐利,自理能力比较差的老人可以最家人或专业人士的帮忙。

4、远离烟草

烟草中含有尼古丁,会对血管造成损害,减少血液中的含氧量,导致身体输送氧气的能力下降。对糖尿病足患者来说,不管是吸烟还是吸二手烟,都会明显影响病情的发展,长期如此会增加截肢的风险,所以要远离烟草。

5、保证鞋子穿着舒适

要选择穿舒适松柔软的鞋袜,袜子最好选择白色,方便发现足部损伤;睡觉的时候如果觉得脚冷,可以穿袜子睡觉,但是每天都要更换袜子;要避免赤脚穿鞋或赤脚行走;在家时最好穿拖鞋或能露出脚趾的鞋子;对于已经发生足部溃疡或畸形的患者更要选择穿宽敞透气的鞋;在穿鞋前还要检查鞋子内是否存在异物。

糖尿病足是很多糖友的噩梦,为了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糖友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多加留意和预防,一旦发现异常就要及时就医,避免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