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州书院小学历史悠久,这点是毋庸置疑的。

但这所学校校史是从那一年开始的,网上却有不同的说法。

有说始建于元朝大德四年(1300年),滕州知州尚敏倡办义塾于滕州城南门外以东的丽学宫内(今滕州市荆河公园东门附近)。

随着办学影响不断扩大,1314年,监察御史滕人任居敬上疏朝廷,请求将义塾命名为“性善书院”,并升格为官办学堂,“以风励子弟,以广贤才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朝廷准奏,滕州第一所公办学堂就此名载史册。

明天启三年,(1623年)性善书院在原址进行扩建,书院的建筑格局初步形成。清康熙七年(1668年),山东南部发生罕见的大地震,震中临沂郯城山崩地裂,房倒无数。

滕县也损失惨重,性善书院在劫难逃,只剩一片断壁残垣,几代人为之奋斗的事业毁于一旦。

清乾隆十年(1745年),滕县知州王志曾倡议再度迁建重建性善书院。新址位于滕县城内西南隅(即现在的书院街),并更名为“道一书院”。

而另一种观点认为,据《滕县志》和《滕县教育志》记载,书院小学应上溯到1745年重修的“道一书院”,距今已有270余年的历史。

道一书院是按中国传统建筑方式建造的四进院落,供有“至圣先师孔子之神位”。

院落两侧后院供师生起居之用,后又修了十几间考棚,是考生参加科举考试的场所。一座功能齐全,建造精良的书院庄重肃穆坐落在西南隅,成了滕县城内一大景观。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朝廷下诏废科举办学堂,书院改名为“滕县高等学堂”,民国改称为滕县第一高等小学

1948年,滕县解放,县人民政府在书院街重新扩建新校,定名书院小学,文革时一度改称为防修小学;1981年经县政府批准恢复名称“书院小学”。一直沿用至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查阅滕州史志资料,在科举制年代,滕州约有500多人考取了功名,其中甲科(进士)35人,乡科(举人)118人,这些人大部分出自书院的培养。

特别值得一提的,元泰定四年(1327年)滕县人李稷在晋京会考中,高中进士,名列甲科第二。

皇帝赐宴时(即亲自面试)向李稷问起治国之道,李稷从容应对,语惊四座。后人赋诗赞道:“莫道吾乡无盛事滕人亲见状元来。”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滕州人王东槐考中进士,道光三十年(1850年)道光皇帝任命王东槐为太子师,成为咸丰皇帝的老师

后王东槐在湖北任职,咸丰二年,太平军攻陷武昌,王东槐死守城破,与妻子萧氏对缢身死。

朝廷嘉奖,在滕州城内书院街修建王家祠堂,并立碑纪念,碑文以皇帝口吻,夸奖王东槐“倚马才工”,表彰他“国殇丹心”中状元,当太师,

封建社会读书人最高荣誉滕州人都曾获得,追根溯源,千年文脉使然,善国善风使然。

书院街见证了滕州的兴学善学之风。从最初的性善书院到道一书院再到今天的书院小学。

历经元、明、清、民国,直至新中国成立。战火、动荡、洪水、地震,天灾人祸一次次考验传统文化的生命张力。

书院多次重建扩建,历久弥新,生机盎然,堪称教育史上的“奇观”。

特别提醒:依据2019、2020年相关学校招生资料整理而来,受拆迁、更名、新建等因素影响,部分资料缺失、疏漏,欢迎斧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