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距今4.23亿年历史的鱼化石,此鱼名为“袖珍边城鱼”,最早是于2019年在重庆秀山洪安边城附近发现,相关研究成果于2021年6月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当代生物学》发表,研究表明:袖珍边城鱼的存在,为现代有颌类包括人类颌骨牙齿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重要化石实证,将填补“从鱼到人”演化谱系上的若干关键缺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是袖珍边城鱼?到底发现了什么?

首先袖珍边城鱼的名字可以拆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袖珍,一个是边城鱼,前者是因为这块鱼化石的尺寸很小,长度仅有两厘米,因而这条鱼存活时的长度可能也只有四厘米左右,因而才有了“袖珍”一说。而后者呢,则是因为这块化石是在重庆秀山洪安边城附近发现的,所以就将其称为“边城鱼”。

袖珍边城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与该项研究的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朱敏团队表示,这个边城鱼属于全颌盾皮鱼类(生活在距今4亿年左右的志留纪和泥盆纪,物种存活近7000万年),它保存了下颌和下颌齿(相当于人类的下巴和下排牙齿),并且其下颌边缘颌骨于全颌鱼的边缘颌骨非常相似,但其内侧却有长着五个状齿,并且排布与生长形式与节甲鱼类(盾皮鱼)相似,因而边城鱼的出现,意味着在现代鱼类的颌骨牙齿与传统盾皮鱼之间,出现了一个新的过渡种类。

可能很多朋友没听明白上面这段话的意思,打个比方,A鱼类具有一个a特征,B鱼类具有一个b特征,这两个特征区别很明显,而现场出现了一个C鱼类,它兼具ab两个特征,但都不是很突出,只是非常类似,于是这个C鱼类就成了AB鱼类的过渡状态,也就是B演化成C之后再演化为A。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演化继续发生,而我们人类所拥有的颌骨和牙齿就是从那时候的鱼类一步步保留并演化而来的。当然了,从整体来看,这个过程就是“从鱼进化成人”,而这次边城鱼的出现,就是“从鱼进化成人”的部分器官起源和演化的重要实证。

人类是如何从鱼类进化而来的?

还记得文章开头第一段,人类是属于有颌类,所谓有颌类其实指的就是有脊椎的、还长着上下颌的生物,而有颌类下面就包含一个被称为硬骨鱼纲,而这个硬骨鱼纲是被现在动物学里承认的最早的鱼类(当然了,还有软骨鱼纲)。

而我们人类就是属于硬骨鱼纲,但按照进化观点来看,在硬骨鱼之前还有鱼形生物的存在,那就是盾皮鱼纲,是不是感觉这个词好像在哪听过?没错,就是今天文章一开始所讲的袖珍边城鱼,不过盾皮鱼下面包含多种鱼类,袖珍边城鱼只是一个而已。

还有件事情值得一提,发现这个边城鱼的中科院的朱敏团队,实际上在2013年的时候,还发现了被称为“初始全颌鱼”的化石标本,就如同袖珍边城鱼代表了现代鱼类颌骨牙齿与传统盾皮鱼过渡状态,初始全颌鱼则是盾皮鱼与硬骨鱼之间的过渡种类,很显然,这也为进化论,或者说“人是从鱼类进化而来”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

初始全颌鱼

回到主题,盾皮鱼纲作为最原始的有颌脊椎动物,可以说是和人类处于一个特征上(都是有颌类),但是按照进化观点,实际上最早的鱼形生物就要轮到海口鱼、文昌鱼、七鳃鳗等远古生物上去了,但为了不进一步增加文章的枯燥程度,因此就不再赘述,毕竟它们也不属于真正的鱼类。

注意下图红色路线(从鱼到人的进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鱼类进化成人类,最伟大的转折点就是——从海洋到陆地

而完成这一壮举的就是硬骨鱼下的肉鳍鱼,时间点为3.75亿年前,而科学家之所以做出如此判断,是因为找到了化石证据,从化石上可以发现,肉鳍鱼的鱼鳍上有一根中轴骨,这与我们平时常见的鱼鳍完全不同(见下图,右侧肉鳍鱼,左侧辐鳍鱼,平时吃的鱼不少都是辐鳍鱼)

注意:肉鳍鱼主要生活时间位于泥盆纪,至今已几乎灭绝,目前残存的还有矛尾鱼(被誉为鱼类活化石,模样见下图)

而肉鳍鱼这样的鳍部构造为登陆陆地提供了可能,之后为了能经常性地在陆地生活,它们还要想办法在空气中吸取氧气,而这一需求最后就反映到了鱼鳔上,进化出了“肺”,最后就成了能够往返海洋与陆地的两栖生物。

而在此之后,有一部分两栖生物“决定”长久生活于陆地,要完全脱离海洋,于是就成了爬行动物,鱼鳍也逐步变成为四肢,再往后又进化出了哺乳动物。

最后从猿变成人,这部分过程,相信每个人都知道,就不再多言了。

因此总的来说,就是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的过程

总结

我知道有不少人至今都不相信进化论,认为人不可能是猴子变的(那自然也更不可能相信人是从鱼进化而来的了)。

但是自达尔文的《物种起源》1859年出版至今,这个理论并不是我们所想的那样一成不变。

实际上在这不到两百年的历史中,无数科学家对其不断改进,将遗传学等众多后来学科纳入其中,主要特征有“进化是渐进的”、“进化基本单位是群体”、“自然选择”等等,而最终形成了现代综合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