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的小学上的是“城关完小”,此外家庭住址是在“城关镇”,当时不知道这个“城关”是什么意思,据说有已经毕业的学生给老师寄信,地址注明的是“陈馆完小”,这当然是“城关”的谐音和错读,不过也由此可以看得出来,有相当一部分人是不知道、不清楚“城关”这个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南省浚县、清丰县均有城关镇

如果今天找到一幅能够显示到乡镇一级的地图,会发现在大多数县城位置上,和县名同时显示的地名大部分是城关镇。这样一来,就使“城关”这个地名成为了全国重名最多的地方。全国绝大多数县城所在地的乡镇都是“城关镇”,而拉萨市、兰州市两个城市的市辖区称为“城关区”。

“城关”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广泛的应用呢?

这还要从历史上来说起。从先秦的夏商周开始就有城与野的区分,一个地方的核心就是城,而城之外就是郊、是野。到了后来在一个区域内最大、最发达的居民集中地建城墙,形成城池,进出这个城池必须通过城门(关口),因此人们习惯把城池所在的地方叫城关。后来因为县级是行政区划最基层的区域,就以城关来代表县政府所在地的通称,即“县治”之意。

清朝东阿县治,今为平阴县东阿镇

在清朝以前由县官直接管理县城,城池包括城池以内是县政府的直属地,在县城内没有乡镇的概念,也就没有城关镇的说法。

光绪三十四年十二月二十七日(1908年)清政府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规定:凡府厅州县官府所在地为城,其余市镇村屯集等地人口满5万以上者为镇,不满5万者为乡。城镇乡之区域,各以本地方固有之境界为准。

就在这时开始有了城、乡之分别,而府厅州县治所之地即为城,城镇乡均为地方自治体。城镇设董事会,乡设立议事会和乡董,实行议事与行政分立。

但是仅3年后,清朝结束,民国建立。在民国初年,其名称继续沿用清末《地方自治章程》的规定,凡府、厅、州、县治所在的城厢地区,称城;人口聚居满5万以上的村庄、屯集称镇;人口不满5万的村庄、屯集称乡。城、镇、乡均隶属县,受县知事的检查与监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东东明县城关

可能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县一级的行政区域内有了城、镇、乡的区别,由于城只有一个,就开始有了“城关”的名称。

由于清朝的这个《地方自治章程》在全国落实不一,1914年袁世凯下令停办地方自治,虽然这样,作为官制的城、乡、镇在组织事实上依然存在。不过因地方不同而叫法不同,较为混乱。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1928年9月又出台了《县组织法》,规定县以下机构为区——村、里——闾——邻四级,1929年6月又公布《重订县组织法》,改村为乡,改里为镇。1930年7月又修正《县组织法》,1934年春,国民党“中政会”又通过了《改进地方自治原则》,规定“县地方制度采用两级制,即县为一级,乡(镇、村)为一级,区[g1] 在情况特殊的地方也可以设置,但是例外的情形”。

山东省已撤销的观城县城关

从那时之后,由于我国陷入了战争的泥沼,行政区划设置停滞,因此大部分区域在县以下的机构中,分别采用了县——区——乡(镇)——闾——邻的五级制度和县——乡(镇、村)二级制不等,当然,在这个时期,县城所在大部分称为“城关区”。

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务院就发出《关于统一规定“行署”等名称的函》,规定:“区名应按数字排列”,后来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又发布民字第61号令:“查关于区之名称,各地习惯上多以数字顺序排列,如(某某县第某区),此种称法人民久已熟悉,运用便当。为求全国一致起见,兹规定区之名称均依数字排列,若有以地名称谓者均应一律改正。”而后,各省将各县区的名称一律由地名称谓改为以数字排列。城关区一般为第一区。

山东省东平县治

直到1953年4月20 日,为了统一国家政权组织,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规定,全国各省决定在全省农村进行划乡工作,将行政村制改为乡的建制。原来县城所在地均改为“城关镇”,以示与其他乡镇相区别,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城关”之名就成为了大多数县之下一级政区真实的名字。

不过因为“城关”之名总量过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因同名问题在经济交往中所造成的不便也越来越多,因此在改革开放之初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很多城关镇都进行了改名。即使是这样,目前全国以“城关”为名的乡镇和城区依然不在少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3年时,河北省部分区域的城关镇

您认为是这样吗,您还了解哪些地方仍然被称为“城关”,欢迎在文章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