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绽放独特文化魅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延续文化根脉、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康巴什区以开展非物质文化宣传为基础,积极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等活动,提高非遗能见度,拓展非遗保护发展平台,同时,以扶持非遗传承人为重点,以实现保护和传承为目的,全面推进非物质文化各项工作。

目前,康巴什区现有市级非遗项目3项,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2人。

非遗进校园 留住文化根脉

“大家要根据线条刻画,注意月牙纹和锯齿纹的变化应用,刀口走向要灵活。”在康巴什区第五小学剪纸社团课堂上,指导老师王红玉正在给学生们上剪纸课。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早已迫不及待想要一展身手,一时间刻刀翻飞、纸屑纷落,伴随着刻刀的起起落落,不一会儿工夫,一张张单调的彩纸就变成了鲜活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校的剪纸社团开设之初,学生们拿起刻刀哆哆嗦嗦,剪出的纹路磕磕巴巴,一直到现在,通过不断学习和练习,大家已经能够熟练剪刻柳叶形、月牙形、如意形等剪纸元素。

走在康巴什区第五小学的文化长廊中,一幅幅剪纸作品都是由学校学生和老师合作完成的。至今,学校剪纸社团、师生合力创作了大型剪纸作品百米长卷《水浒传》、30米长卷《红楼梦》、50米长卷《三国演义》《西游记》四大名著系列;30米长卷《昭君出塞》《鄂尔多斯婚礼》等鄂尔多斯风情系列;还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清明上河图》等各类作品,孩子们用剪刀上的艺术再现了史诗般的巨著,用红彤彤的剪纸勾勒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剪纸在校园里的大放异彩,在为师生们送上一道文化大餐的同时,也让孩子们零距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直以来,康巴什区第五小学创新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与互联网,将德育、教学、体育、艺术、科技等有机整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机地融合进国家课程和学校20多项特色校本课程,形成了剪纸、书法、民乐、武术等近10项经典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课程,通过课程推进“小小传承人”系列活动,让学生更好感受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内化于学生的心灵,传承于学生的实践行动,让优秀的传统文化代代传承。

非遗进社区 丰富群众文化

来到康巴什区康新街道悦和社区的幸福课堂,剪纸爱好者刘慧正在和社区的退休伙伴们围坐一起,一边热烈讨论着剪纸的技巧方法,一边亲手实践。

“我岁数大了,平时在家闲着没事干。今天是我第一次上剪纸课,感到很开心,不仅学到了喜欢的剪纸,还能锻炼自己的大脑和眼力,手上也多了一门绝活,比在家过得有意义多了,以后每次剪纸课我都要按时参加。”家住高新园区居民王风珍笑着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走进滨河街道康城社区服务中心,远远地就被高低起伏、悠扬婉转的琴声吸引。几位老年人正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马头琴。“能学一项新技能,愉悦自己,还能交朋友,心情越来越好!”王阿姨的一番话引起在座其他老年人的共鸣。

呼鲁格马头琴协会现有会员50余名,百分之八十是离退休干部。现在,呼鲁格马头琴协会经常出现在康巴什区各项文艺活动中,既丰富了老干部们的文化生活、又展现了马头琴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蒙古族优秀传统文化。

连日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宣传活动还走进康巴什区宁馨社区、孵化大厦等地,进一步提高居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浓厚氛围。

非遗进景区 感受非遗魅力

6月9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宣传活动在鄂尔多斯婚礼文化园举行。

活动现场,蒙古族刺绣饰品、年画、葫芦等各种手工艺品纷纷“亮相”,传承人们通过现场展示与群众互动、发放宣传资料、非遗知识有奖问答等形式,向广大群众宣传普及文化遗产知识,展示非遗魅力,让居民群众在看非遗、赏非遗中,深切地感受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只是康巴什区开展“非遗进景区”活动的一个缩影。

文化是旅游优质的资源,旅游是文化强大的市场。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让非遗文化扎根基层,康巴什区通过提升景区文化魅力,用活非遗资源,开展非遗知识普及和展演活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并进,为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提供新引擎新动力,让更多人了解非遗传统项目。

多彩非遗,让居民群众的生活更美好,让居民群众的家园更美丽!

图 文:刘宏宇

编 辑:袁思嘉

校 对:李林娥 王新宁

审 核:李臻昊

终 审:纪杰峰

声明:康巴什区融媒体中心原创稿件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康巴什发布》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走进康巴什,感受多彩非遗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