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 贺向军 实习记者 丰凤鸣 报道

“我区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现行标准下157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7个贫困旗县全部摘帽、3681个贫困嘎查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6月22日,内蒙古自治区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郑重宣布。

内蒙古是全国脱贫攻坚的重要战场。经过八年精准扶贫、五年脱贫攻坚,自治区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脱贫攻坚内蒙古答卷。记者注意到,不少地区相关负责人在介绍脱贫攻坚经验时均提及了资金、金融等方面的重要支持作用。

为了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协助脱贫旗县落实发展规划,据悉,下阶段内蒙古将着力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以及坚持完善京蒙帮扶和社会帮扶三个方面下功夫。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也同样离不开财政资金的支持和金融的有力支撑。“产业扶贫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举,也是我们的主要发力点”,内蒙古金融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记者从多家辖内金融机构了解到,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主力军,各家机构将深耕本土、聚焦主业,努力为自治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精准高效的金融服务。

内蒙古脱贫攻坚见成效

“2020年我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到了13159元,年均增长28.7%。”6月21日,内蒙古“庆祝建党百年 践行初心使命”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五场——脱贫攻坚专场发布会上,内蒙古自治区乡村振兴局副主任韩建刚如是说。

发布会上,韩建刚主要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内蒙古自治区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效。具体来看,一是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水平显著提升。自治区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由2014年建档立卡时的2902元增加到2020年的13159元,年均增长28.7%。所有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范围;13.7万贫困群众的危房得到改造,12.5万群众住上了宽敞明亮的砖瓦房;42.37万贫困人口纳入低保和特困供养保障范围。

二是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极大改善。全区新改建农村牧区公路6.5万公里,盟市所在地全部通高速路、贫困旗县全部通一级及以上公路、具备条件的苏木镇和建制村全部通硬化路,基本建成四级物流服务网络。所有贫困嘎查村全部通动力电、所有贫困户全部通生活用电、99%以上贫困嘎查村通宽带和光纤,扶贫直播间、云超市等平台让老百姓的特产走出了乡村,村里的超市都用上了移动支付。卫生室、文化室、文化广场和全民超市覆盖所有贫困嘎查村,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便捷的公共服务。

三是脱贫地区各类产业发展动力明显增强。“内蒙古累计投入394.1亿元用于产业扶贫,实施项目3.5万个,建成‘一村一品’基地1376个、特色产业基地2012个、带贫减贫产业园区491个,从旗县到乡村再到农牧户,基本构建起关联配套的支柱产业、特色产业、致富产业和增收项目体系。”韩建刚介绍。电商、光伏、旅游等特色扶贫产业蓬勃发展,4040个乡村电商服务站惠及建档立卡贫困户52.9万人次,518座并网光伏扶贫电站装机规模165.4万千瓦、覆盖2322个贫困嘎查村,287个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带动贫困人口1.2万户。

“产业扶贫是脱贫致富的根本之举”,内蒙古金融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这一点赤峰市感悟最深。据悉,2016年以前的赤峰市,是全自治区贫困人口最多的城市,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6.86万,占到全自治区的29.8%。截至2020年底,该市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已由2015年的2621元增加到2020年的11595元。“我们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打基础、利长远的根本之举抓紧抓实。”赤峰市副市长汪国森这样介绍该市脱贫的经验。

据介绍,2016年以来,赤峰市打造推广“三带一减”产业扶贫模式,每个旗县区培育了2—3个特色扶贫产业,建成扶贫产业园区203个,带动贫困人口18.8万人,年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其中,立足赤峰的区位交通和贸易流通优势,该市重点围绕消费扶贫进行突破。

8年来,基层党组织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据披露,累计有9776名贫困嘎查村第一书记和8.5万名工作队员投身基层、奋战一线,18万名帮扶干部为贫困群众出点子、办实事、解难题。贫困地区的贫困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党群干群关系得到极大巩固和发展。与此同时,经过脱贫攻坚的锤炼,广大脱贫群众从物质贫困中“走了出来”,在精神贫困中“站了起来”,精神面貌发生了从内而外的深刻改变。

据了解,在荣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的兴安盟突泉县,通过开展改变生活·从庭院做起乡村治理“积分争星”活动、“扶贫扶志(智)·新时代新型农民素质提升”工程等系列工作,群众内生动力得到有效激发,涌现出大畜养殖示范户李喜春、身残志坚豆腐达人于海波、庭院经济带头人王金霞等一批脱贫致富典型。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多地考察时和多个会议上反复强调的这句话,也在内蒙古自治区这场脱贫攻坚专场发布会上被多次提及。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起好步、开好局成为各方参会人员的共识。

金融“活水”灌溉巩固成果

记者注意到,在发布会上,不少地区相关负责人在介绍脱贫攻坚经验时均提及了资金、金融等方面的重要支持作用。

例如,为助力产业发展,赤峰市在全自治区率先成立了扶贫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和农牧业担保公司,搭建市级扶贫产业投融资平台,深入推动政金企对接,重点支持扶贫作用明显的产业和市场主体发展。2020年为扶贫相关产业经营主体累计发放扶贫贷款和基金25.44亿元,农牧业担保公司直接为571户企业及农牧户担保贷款3.8亿元,有力的支持了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是一个老少边贫地区,农牧产业粗放腿短、贫困群众观念滞后等等,都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拦路虎”。在回顾金融扶贫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时,乌兰察布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四子王旗旗委书记武玉亮重点介绍了该旗县与多家银行和企业探讨后,在全区率先推行的“产权+劳务”入股的“资产收益”脱贫模式。“邮储银行为符合金融扶贫政策、弱劳动能力或弱经营能力贫困户发放4年期免抵押贷款5万元,政府再扶持股本金2万元,每户共7万元。认购资产由龙头企业经营管理,贫困户变为股东,每年分红现金4000元,股本金3000元。4年期满偿还贷款后,在企业股本金积累至3.2万元,年持续分红不低于3000元,保障贫困户有持续稳定收入。”武玉亮详细介绍了这一模式中政、银、企所扮演的角色。据悉,这一脱贫模式让1271户贫困户有了持续稳定的收入,降低了返贫的风险。

出于风险防范的考虑,政府性担保机构在这一模式中同样扮演了不容忽视的角色。据悉,内蒙古财信担保公司作为资产的担保方被引入,对龙头企业现有固定资产抵押担保承担50%的风险,剩余的风险则由政府、邮储银行分别承担30%和20%。期间还聘请第三方会计事务所每年4次对入股企业财务和经营状况进行审计,确保扶贫资金资产安全。

打赢脱贫攻坚战后,“三农”工作重心已经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其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同样离不开财政资金支持、离不开金融助力。

记者了解到,下阶段内蒙古将着力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以及坚持和完善京蒙帮扶和社会帮扶三个方面下功夫。“围绕培育和壮大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改善小型公益性生产生活设施条件、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和抵御风险能力等方面支出的要求,今年已下达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0.4亿元,按照因素法测算分配了2021自治区本级衔接资金42.06亿元。”韩建刚说。

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主力军,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在服务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同样积极作为、勇于担当。内蒙古银行相关人士向记者介绍,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内蒙古银行专门成立乡村振兴金融部,从总行层面绘制出内蒙古银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规划图和路线图”,通过创新产品服务模式、拓宽农牧业抵质押物范围、提高抵质押率等一系列方式,精准服务乡村振兴。“2021年在全区投放信贷资金110亿元,其中投向农牧业领域不低于1/3”是该行拟定的目标。

农业银行印发的《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做好2021年服务乡村振兴和“三农”县域业务工作方案》显示,该行致力于打造县域金融服务领军银行,将倾斜配置县域信贷计划,实现县域贷款投放“两高于”“两提升”“一稳定”目标。记者了解到,农业银行包头分行2021年将以11家支行为主体,分区域划编,全面对标对表五行一社可比同业,着力实现“存款增量同业排名第1位、贷款增量同业排名第1位、不良贷款率控制在1%以内(含)”的“111”工作目标。据悉,农业银行包头分行已研究制定《关于开展金融之力“助商惠民”暨“百行进百村”乡村振兴专项活动》,着手构建以“111”工程为目标引领的“百行进百村”乡村振兴专项活动。三农、对公、零售、信用卡等条线将联动贯通、一体推进,做大农户信息建档基数,以农户建档开路、“惠农e贷”敲门、综合营销跟进,推动“惠农e贷”扩面上量,确保贷款增量翻番。

“立足县域、立足支农支小”是村镇银行的基本目标和工作要求,这类金融机构在完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激活农村金融供给市场、优化城乡金融资源配置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已成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金融生力军。内蒙古银行方面表示,下一步将与主发起村镇银行双线发力,将蒙银村镇银行作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触手,通过分支行与村镇银行共计近270家网点协同推进,主动下沉服务,加大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支持力度,着力构建以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企业带头,乡村致富的新局面。

本文由新华融媒·看财经原创出品,未经许可,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