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众多科幻电影中,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是一个母题。

有些机器人变得越来越聪明,甚至超越了人类。例如《银翼杀手》里的复制人,不仅从外表看与人类无异,甚至还带有情感机制。

有些机器人同样被人类制造出来,但却凌驾在了人类之上,例如《超验骇客》里的PINN,它的出现不仅仅改造了人类,甚至改造了自然。

但是这些都只是存在电影中,史蒂芬·平克提出,在现实世界中,计算机已经在很多方面比人类思考得更快、更准确,但它们并没有表现出统治世界的倾向。不管机器人的思考多么完善,离开动机,它只是个工具,需要人去使用。

这和人不同,人的思考有动机和目的,也有所依赖的语言和意义。

《文化性动物》作者罗伊·F.鲍迈斯特提出,人类心智及其大脑活动是为动机服务的仆人:它们可以帮助主人们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

他认为,思考的目的有四个——寻找真相、证实自己所偏爱的结论、速度、避免太辛苦或考虑太多。这四个目的塑造了我们思考的整个过程,而且,这四个目是彼此不相容的,所以它们会相互竞争以获得优先权。

/人为什么要思考/

正如我已说过的,人类心智及其大脑活动是为动机服务的仆人:它们可以帮助主人们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思考究竟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呢?思考的具体目标和目的是什么?“思考是为了理解世界”这个答案过于宽泛和简单。尽管准确理解世界上所发生各种事情背后的模式和原则,是一个人们渴望得到且有用的目标,但是对真相充分和准确的理解,并不总是人们坚定不移追求的目标。寻找真相只是人们思考的原因之一,且不总是主要的原因。一个不容忽略的事实是,尽管纪实类书籍能够给人们提供更多信息,但其却不如虚构的小说销量好。如果人们仅仅是想要得到真相,就不会买这么多小说来读了。

与其简单地认为人类的思考是为了寻求真相,不如提出四个相互竞争的目的,而寻求真相只是其中之一。有些时候,人们确实是努力地想要正确认识世界,寻求真相。然而,在另一些时候,人们更喜欢一个特定的结论,而不是正确的结论。这种区别大致相当于把普通人看作一位业余律师,同时还是一位业余科学家。科学家试图找到正确的结论,而不管这个结论是什么。这至少是关于科学家的普遍认识。相反,律师的工作是为特定的结论提供最佳的例证。如果他们不这样做,就无法为客户服务。如果一名律师在出庭时表示:“在检查了所有证据后,我的结论是我的当事人有罪,根据法律,他应该被判长期监禁。”那么这名律师很快就会被踢出律师行业。虽然人们通常并不像律师承认的那样,自己只是想要为一个先入为主的结论寻找一个好的例证,但他们往往确实会试图证实自己所偏爱的结论。例如,人们会毫不犹豫地接受并相信那些可以证实自己偏爱结论的证据,而对那些否定自己偏爱结论的证据则要进行仔细地检查和批判。

速度是思考的第三个目的。有时思考的最重要目标是在截止期限之前做出决定,无论什么决定都可以。例如,你去音像店租个电影时,通过仔细考虑店里的每一部电影、阅读影评、询问那些与自己品味相似的人的想法等方式,你就能够做出最好的选择。但这样做,你就无法及时在当天晚上(甚至不能在一周内)看完一部电影。你的目标不是去寻找绝对最佳电影,而是在10到15分钟内选出一个不错的电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思考的第四个目的是避免太辛苦或考虑太多。思考需要精力和努力。说得好听点,人类天生就想努力节省资源(不那么好听的说法是,人们心理上很懒惰)。不管哪种说法,目前都有充分的证据表明,人们会走捷径或通过其他一些方法节省精力。

这四个思考的目的塑造了大多数人的思考过程。很明显,这四个目的彼此不相容,所以它们会相互竞争以获得优先权。环境会促使其中一个占据优势。例如,人们只在需要自己付出很多、并且要对自己的决定负责时,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仔细和彻底地思考。7相反,如果人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做决定,就会简化对多种选择和替代方案的考虑,而倾向于坚持最初的直觉、刻板印象和其他根深蒂固的态度,不再全面搜索有用信息。

虽然这四个目标描述了人们的日常思考,但除了理解世界这一目标之外,它们都没有完全回答“思考的目的是什么”这一问题;而且我们已注意到,理解世界这一目标也无法解答关于实际思考的问题。科学家们认为思考是为了理解世界,但他们试图理解世界是出于职业需要,所以他们可能偏离了思考的日常目的。正如前面提到的,邓巴提出思考的进化目的是促进人们之间的互动。他认为八卦可能是言语的主要目的之一:通过八卦,人们能够分享关于他人的信息,包括他人的缺点、过错和怪癖等。这可能有助于解释前面提到的看似矛盾的现象,即人们更喜欢阅读虚构的小说而非纪实类书籍。小说几乎都是关于人的故事,因此,构成了一种复杂的伪八卦。人们在阅读纪实类书籍时,也会更偏爱关于人的事情,比如传记、历史和心理学。这些模式也印证了人类大脑主要被用于处理关于人的信息这一观点。

自然让人类能够在复杂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学会如何妥协生存。为了做到这一点,人们努力学习什么地方会有陷阱、灾难或机会,还必须学会与人建立和保持社会关系,如联盟和家庭。为了成功做到这些,人们必须学会依据不同情境选择最佳的行动方式,但这是自然无法预先想到的,因此,人类也就不具有先天预设的应对方案,而只能不断地学习。在最坏的情况下,人们会通过自己的尝试与错误去学习。这种学习历程苦乐参半,是一种获得宝贵经验的方式。但是从他人错误(偶尔的成功)的经验中学习,则是更为温和且愉快的学习,关键还在于,后一种学习更加有效率且有效果。八卦是人们关于他人的谈话。在八卦中,人们倾向于关注其他人如何做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特别是一些可能会带来不光彩后果的事情。相对于从自己的灾难经历中汲取教训,从别人那些不光彩的经历中汲取有用的教训显然更好、更令人满意。这使得八卦成为了宝贵的信息,甚至几乎具有了生物学上的珍贵意义。

人们可以获得大量的信息。根据自己的需求,人们会选择其中一部分进行加工处理,并存储一些信息以备将来之用。对信息进行有意识的思考很重要,但是大量的信息处理也会发生在意识之外。心智似乎在两个层面(有意识层面和无意识、自动的层面)上运作,两套系统遵循着不同运作原则,各有各的优势。人们的智商水平各不相同,而智商似乎是系统整体效用的最佳描述指标。也就是说,聪明人比不那么聪明的人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完成一整套思考操作。当然,这些差异也是相对的:与大多数其他物种相比,最不聪明的人也仍然非常聪明

心智的第一个任务是对大量可用信息进行整理,从中选择要集中注意的内容。多种因素影响着注意的过程,这包括个人的期望和动机以及环境中的各种模式。然后人们会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和简化。为了有效地分类和简化,人们通常需要利用已有的知识,所以记忆会参与到新信息的加工处理过程中,先验知识会使当前的信息处理过程更加丰富。你对某件事知道得越多,就能越充分地(同时也更有效地)处理每一条新信息。价值判断、因果推论和其他解释可能有助于新信息的分类过程;解释后的新信息会被存储在记忆中。

人们可以完全依赖存储在记忆中的信息进行推理,也可以将新信息和记忆中的信息合并在一起,再进行推理。推理由意识过程(例如遵守推理规则)组成,意识过程又由大量无意识的加工过程所支撑。例如,评估一个行为是否合乎道德可能是一个有意识的过程,但是进行分类和记忆搜索的大部分过程可能都是无意识的,甚至道德判断也可能受到无意识因素的误导。

信息容易受到多种偏见和歪曲的影响。人们想知道真相,但对于“真相到底是什么”又持有自己强烈的偏见,从而会有意或无意地歪曲新信息,使其符合他们自己的偏见、期望和偏好。在自我认知和其他与个人需要和需求高度相关的问题上,人们的偏见尤其显著。此外,由于心智倾向于走捷径来简化任务,而这些捷径(尽管大多数时候是准确的)增加了出错的风险,这也可能会导致错误。

大多数复杂的思考依赖于语言和意义。各种思考并不是在人类大脑内部创造出来的,相反,它们常常涉及整个文化社区所共享的概念系统,而这些基本的概念系统在不同的语言和文化间只有细微的变异。比如,推理受到逻辑规则的约束,这些规则不是由个体大脑所发明的,而是像客观事实一样被群体发现和学习的。在学习如何思考时,个体大脑发展出了一种能力,使个体能够利用社区群体都在使用的系统。

本文节选自《文化性动物》第四章

/新书推荐/

《文化性动物:人类的本性、意义与社会生活》

罗伊· F.鲍迈斯特 著

张建新 等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978-7-5760-1141-8

78.00元

人类心智受到自然和文化两种环境的影响,这是一个被广泛接受的观点。但人们一般都认为,文化是在人类的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之上,才产生和发展出来的。

但本书颠覆了这个一般性的预设。它假定,文化其实先于人类而存在。因为文化在某些动物活动之中,已经向大自然显示出自己所具有的优势,即较之个体的聪明和群体的力量,文化是一种更有利于物种的生殖与繁衍的存在方式。因此,大自然便在各个物种之中进行选择,让 那些已经在生物学意义上为文化准备好的物种,为利用和享用文化而进化和演进。

这个物种便是在漫长的演进过程中充分利用了文化的优势,从而进化为超越其他动物而独步自然环境的人类。也就是说,文化不是人类进化的结果,而是人类进化的目的。是大自然选择了人类这个物种去进入和适应文化,以帮助生物物种更好地达成生存与繁衍之最终目标。当然,在更广泛的意义上,文化反过来也改造了自然。

/学者推荐/

鲍迈斯特撰写此书的初心,不是描述某个“宠物理论”,也不是阐述某种哲学立场,而是通过从数千个精心设计的实验研究中得出的诸多事实片段和发现向读者宣告,本书呈现出了一个关于人类的连贯而清晰的画卷。《文化性动物》一书的内容可能会引发争议,写作风格也十分诙谐,但它对人性的描绘很客观,让人读起来欲罢不能。

——约翰·巴奇

心理学教授,耶鲁大学

在这本新鲜出炉、令人激动的著作里,鲍迈斯特宣称,文化在人类演化历程早期所起的关键作用,就在于引导了自然选择的方向,从而将人类塑造成为现代文化性动物。书中对人类心理功能的广泛概述为复杂的人类行为提供了许多令人信服的真知灼见。这是一本通俗易懂、引人入胜的书,必将吸引众多读者。兹向有意了解人性之文化起源的读者强烈推荐此书!

——陶德·F.希瑟顿

心理学和脑科学首席国际教授,达特茅斯学院

本书对进化与文化进行了独到、广泛而深刻的阐述,其所蕴含的主题“自然为文化塑造了我们”建立在社会心理学及其他心理学领域(包括动物科学)与语言学、文化学等领域的实证研究基础之上。来自历史、政治、哲学、新闻和文学作品中的例证也使这一主题变得更加生动。作者是一位杰出思想家和大师级作家,本书则是他创意十足、意义深远的综合思想集合。

——康斯坦丁·赛迪塞德斯

心理学教授,英国南安普顿大学

这是一本奇书——涉及面广,学术性强,雄心勃勃,而且文采斐然。在最近面世的著作中,我想不出有哪一本能同它相媲美。该书尝试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人性”的全景图,并借鉴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广泛资源:心理学、进化论、社会学、历史学和哲学都蕴含其中。若是依我的想法,我要让所有社会与行为科学领域的学者以及多数普通民众,都来读一读这本书。本书提供了一个重要而宏大的视角,将有关人类动机、思想、情感、行为和互动的大量信息整合为一体。这是一本杰作。

——马克·R.利里

心理学教授、主席,威克森林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期编辑: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