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总是能涌现出无数的有识之士,他们为国家兴亡奔走,从而留名青史,为万人赞颂。

众所周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积极组织抗元事业,最后兵败被俘,进而牺牲。鲜为人知的是,面对元朝的劝降,文天祥提出了一个条件,但之后忽必烈却下令将他处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仕途失意

终结了五代十国乱象的宋朝是一个开局无比辉煌,结局十分惨淡的朝代。宋朝重文轻武,致使国家积贫积弱,面对外敌更是一再退让,可割地求和的结果是对方得寸进尺,最后国土沦丧,百官南渡,北宋变成了南宋。

面对沦丧的国土,无数有志之士发奋图强,誓要收复国土,统一中原。文天祥也抱有这样的理想,他天资聪慧,年仅20岁就考取了进士,在集英殿参加殿试论策时,更是大放异彩。

他没有像其他考生一样做一些华丽空洞的泛泛而谈,而是针砭时事,针对宋理宗当时政事的弊端写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长达一万多字,但文天祥并没有打草稿,而是挥毫泼墨,一气呵成。

这篇锦绣文章十分精妙,宋理宗大为欣赏,钦点他为第一名,20岁就状元及第,文天祥可谓是少年得志,意气风发,踏上仕途的他踌躇满志,誓要实现心中理想。

就像理论和实际永远存在着差距,在考场夺得头筹的文天祥在官场并未一帆风顺,问题不在于他自身,在于当时的社会。

众人皆醉,举世皆浊。习惯了蝇营狗苟、蛰伏于黑暗中的百官遇到怀揣理想、品性端方的文天祥,就像处于黑暗中太久乍一见到太阳一样,觉得十分耀眼,而产生不适,于是文天祥受到了很多的排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1259年,虎视眈眈的蒙古军大举南侵,悬在南宋头上的达摩克里斯之剑终于落下,敌军已经打到了家门口,俨然是当年靖康之耻的重演,当时备受宠爱的宦官董宋臣却没有上书建议全力抗击敌人,而是劝宋理宗放弃失地,迁移国都,以此维护自己的统治。

董宋臣在朝堂上的影响力极大,就如赵高当年的指鹿为马,虽然明眼人都知道这一决策的愚蠢性,但百官没有一个人敢于指出这一点。

当然,这些人里不包括文天祥,他直言上书,陈述迁都行为的弊端,其中就包括会对宋军造成的负面心理影响,更是毫不顾忌的劝谏宋理宗处死董宋臣,避免他继续妖言惑众。

可惜,和在历史中不断重演的悲剧一样,忠臣的进谏没有得到采纳,小人继续得意,文天祥的上书迟迟得不到回应,他觉得与董宋臣这样的人同处朝堂,是对自己的奇耻大辱,于是他请求辞掉职务,回归乡里。

这一请求没有得到采纳,为了表示安抚,宋理宗将他提拔为刑部侍郎,文天祥并没有因此知难而退,他的心中燃起了希望,他搜集董宋臣的罪证,汇总起来,交给皇帝过目,但最终也是石沉大海。

文天祥太过正直清廉,为污浊的官场所不容,也总是受到皇帝的贬斥。现实中一次次的碰壁使他对朝廷彻底失望,30岁时,正值壮年的他却选择了致仕,退出朝堂。

勤王靖难

辞官回乡并不代表文天祥爱国热情的熄灭,公元1275年,蒙古铁蹄在长江上游掀起阵阵烟尘,使南宋陷入危急局势。

南宋政府见势不妙,号召天下人勤王以拱卫皇室,朝廷辜负了文天祥,但文天祥并没有因此就心生怨恨,他心怀的是整个天下。

当时南宋已经陷入必败境地,国事如同雨中浮萍一般飘摇不定,孱弱的南宋士兵难以抵抗蒙古骑兵,战场上节节败退,文天祥响应了朝廷的号召,组织当地军民努力抗击敌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的朋友们纷纷劝他,希望他能够远离战火,保全自己,但文天祥意志坚定,他坚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由自己做出表率,天下军民同心协力一定可以取得胜利。文天祥也没有吝啬家财,拿出全部的家产作为军费,支持军队。

文天祥的确鼓舞了天下人的斗志,但这股斗志随着尸山血海的增多渐渐瓦解,抗元事业渐渐成了少数人的奋斗目标。

公元1278年,年仅八岁的卫王赵昺登基即位,文天祥率领军队入驻潮阳,潮州有两个盗贼,一个叫陈懿,一个叫刘兴,国难当前,他们不思报国,却祸害当地百姓,文天祥大为气愤,为百姓除害杀死了刘兴,陈懿却逃了出去。

陈懿是个小人物,但他却做出了一件大事,一件大大的恶事,他与元朝勾结,致使文天祥兵败。

自杀没有成功的文天祥沦为敌军的俘虏,也是在这一期间,他写出了流传千古的《过零丁洋》。

忽必烈劝降

面对仇深似海的敌人的劝降,文天祥自然是宁死不屈,身陷敌营,却坚持本心的他成了天下人的精神象征。文天祥身处囹圄,却鼓舞了无数人拿起武器,与元朝斗争。

即使是元军初步控制了天下之后,仍有很多的南宋百姓不接受他们的统治,因此,忽必烈更重视对文天祥的劝诱。他相信,如果文天祥这个有名的南宋忠臣向元朝称臣,那么更多的南宋遗民也会受到感召,向元朝屈服。

其他已经投降的南宋旧城被派来劝说文天祥,劝说未果,忽必烈又派人找到文天祥的家人,以家人的性命对文天祥进行逼迫。

文天祥终于做出了妥协,他说自己仍然不能接受在元朝为官,但也会放弃抗争,做一名不问世事的道士。

忽必烈本来是同意的,可惜一位降元的宦官提出,文天祥是假意顺从,一旦逃脱监牢,他就会纠集士兵,东山再起,放了他,就是放虎归山。出于对文天祥实力的畏惧,并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忽必烈最终没有同意将文天祥释放。

不久后,福建的一个僧侣说最近出现了土星冒犯帝坐星的天象,这预示着将有人发动叛乱,也许是巧合,也许是故意为之,中山有一个人自称“宋主”,他宣扬自己拥有千名士兵,还发话说要救出文天祥,将忽必烈赶出中原。

层层因素影响下,忽必烈最终处死了文天祥。性命攸关,文天祥也没有失态,他从容赴死,气魄令人敬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结:

虽然文天祥的抗元事业最终没有取得成功,自己也遭到杀身之祸。但就像他诗句中说的那样,尽管他没能挽救南宋,实现心中抱负,但他的抗争和一片丹心会永远地被史书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