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上旬,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印发了《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培育方案(2021-2025年)》(下称《培育方案》),“栖霞苹果”榜上有名。然而作为苹果之都,前几年栖霞普遍面临果树老、果农老、种植技术老等难题。与此同时,产业也出现空心化。

在上述不利情况下,栖霞各基层党支部通过领办合作社的方式,迅速理顺了生产关系,在缺资金、少劳力的情况下,成功领办了一批“姓党为党”的合作社,摆脱了困境。

领办合作社步入正轨后,栖霞又积极试点镇党委牵头组建联合社,有序引导合作社的发展;同时在保证村民和集体的利益的同时,欢迎社会资本的进入,为下一步的发展奠定基础。

树老、人老、产业空心化

亭口镇复兴村有一处观景台。6月17日,当经济导报记者造访这里时,从观景台向下看去,发现村居路面已硬化完毕,房屋镶嵌在大山的郁郁葱葱中,一派人与自然和谐的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说明:现在的复兴村一片祥和 杜杨 摄)

然而此前这里并不是这样的景象。据村党支部书记马玉军介绍,复兴村三面环山,几十年来仅靠一条又窄又烂的黄泥路与外界相连。在1979年,泥石流还冲垮了村里三分之二的粮田。

自然条件艰苦、基础设施差,这也是栖霞很多乡村的共同点。同样是在亭口镇,衣家村村党支部书记衣元良刚到任时,村集体没有流转土地可用,村集体的资产卖光了,甚至唯一一间办公室里的东西都被拿光了,仅剩下个没屋顶的“空壳”。

正因上述不利条件,当时栖霞不少村民纷纷外出务工,留守的都是些老人。衣元良打趣称,当时村里50多岁的人都算是“青壮劳力”。

不少村民也自发尝试过办合作社,但成功的不多,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空心化”。

人口老龄化、农村空心化,直接制约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上述《培育方案》直言,目前栖霞苹果产业经营主体发展活力仍不足。

凝聚人心,巧用政策

转机出现在2017年。那年,栖霞市按山东省委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烟台市委“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安排部署,率先提出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促乡村振兴。

栖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林京广认为,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首先解决的是乡村振兴由谁来做的问题:“村党组织必须站到引领产业发展和富民强村最前沿,引导群众自觉团聚在党组织周围。”他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

(图片说明: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后,庙后镇后许家村有了极大的改观 杜杨 摄)

上述几个村党支部,马玉军当了近30年书记,衣元良是上级党委动员回村的“能人”,这两位在村民中的威信很高;而刘守欣则带着“两委”成员,挨个给心存疑虑的村民做工作。

村民出于对村党支部的信任,很快,一批充满干劲的领办合作社便办了起来。

光有干劲还不行,当时不少村集体像衣家村一样,只剩下“空壳”。同时,村民也没有多少积蓄,能拿出现金入股的寥寥无几。

实践出真知:复兴村首先让村民以现金和出工两种方式入股“水利合作社”,出工按每户人数计算,不能出工的以每工每天100元配股。水利工程竣工后,村民以每立方米1.5元的成本价用水。

衣家村创造性地运用“工票”制度,“工票”可以兑换成股份、可以社内流通,也可以购买合作社提供的农资,这充分调动了村民积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说明:衣元良正在讲解“工票制”)

2019年,复兴村的村集体收入就超过10万元;衣家村在2018年就解决了村里的生产灌溉问题,还引进了藏香猪、玉木耳项目;在成立合作社当年,汉桥村曾经“空壳”的村集体一下就有了5万元收入,2020年更是增长到20万元。

“要发展,更要维护村民利益”

在合作社成功起步之后,栖霞还实践出一条发展壮大之路:庙后镇党委便联合28个村级合作社,成立栖霞市丰卓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将分散资金、技术等要素集聚、联合,融入到全镇发展“大盘子”。

(图片说明:庙后镇党委成立了联合社,图为联合社自己培育的樱桃树苗 杜杨 摄)

2017年后,栖霞大樱桃产业面临着“人老”“树老”“技术老”的问题,进行产业升级迫在眉睫,而庙后镇则利用联合社这个“大盘子”,推动产业链协调发展和全程综合服务,实现农资供应、技术指导、质量标准、宣传推介和销售渠道“五统一”,推动全镇樱桃产业的规模化、现代化与生态化发展。

万事开头难!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栖霞实践,显然已经开了个好头。而镇党委成立联合社,也让起步后的领办合作社,有了发展方向。

林京广认为,栖霞实践的稳定起步,除了村党支部的号召力,以及开创性的土地、劳动力入股的实践外,合作社在经营上充分保障村民以及村集体的利益,这点不可或缺。

上文提到,衣家村的引进了玉木耳大棚项目,这是领办合作社引进烟台财金集团,与省乡村振兴服务队、亭口镇政府三方合作,共同注资1000万元发展的,。

“村党委领办合作社要发展,更要维护村民利益;欢迎社会资本的加入,但社会资本在项目中占比不超过20%,不能以稀释村集体股份、影响村民收入为前提。”林京广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