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唐·王湾《次北固山下》

中国传统国画艺术没有丰富明晃的色彩,没有逼真的人物塑像,这里的一切都是那么诗意、那么朦胧。这里虽没有古希腊神话的万般精彩,但民间传说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亦真亦幻。每一幅画卷,在画家细致的用笔下都散发着水墨的香气,不经意间融入画中的云雾,糅合出一抹人间仙境的色彩与气息。

中国国画艺术源远流长,水墨渲淡,脱彩留形,带给人们以幽远脱俗之感。于是,现身国画中的大海形象,也因此蒙上了一层超然的面纱。一座座群山在云雾环绕中若隐若现,唯有海浪流经的声音传递着那由上而下、一泻千里的存在感。把酒当歌,人生几何?忘情于山水之间,是何等的逍遥与自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水墨画《海纳百川》

在西方油画中,画家在描摹大海时,特别注重光与色彩的运用。浓重的油彩经调配比对,将大海的轮廓描绘得极为细致和传神。因此,他们画笔下的海景也更见写实之风采。相比之下,中国画家则对意境的渲染尤为注重。在中国国画中,画水的技法常以勾写烘染、留白写意而见长,即在无意雕琢之中,见水之自然显现。在这里,你很难见到大海的清晰轮廓,有时几笔勾勒的浪痕也只是轻描淡写般划过。但毋庸明示,山间大量的留白之处,你便能猜得那便是海之所在。云山雾海,虚实相生,国画中的海景给人一种仙境之缥缈与梦幻。

所谓“天地入心臆,物象由我裁”,画家绢素中的山海会是怎样的出神入化,又表达着画家怎样的思想与心境?带着疑问,让我们一同走入画中之画,倾听那来自山海的自然之声……

带你去看“水的万般姿态”——《水图》

在南宋的绘画界有这样一位画家,他与李唐、刘松年和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大家”。他出生于景色秀美的杭州,在艺术世家书画墨香中熏染成长。他的山水画作以雄阔、简劲的风格而著称。在他的画笔下,秀丽壮阔的山河、栩栩如生的花鸟、微波荡漾的湖面,都仿佛如真实般存在,弥漫着历久弥新的气息。他,就是南宋著名画家马远。

当我们在国画艺术的历史长河中逆流而上,历数每一位画家笔墨中“水”这一物象时,第一个想起的总会是马远。他的一套《水图》,历经历史的洗礼,仍是大家中的上乘之作。或许在中国绘画史上,再没有一位画家能像马远那样,专注于各种水态的描绘了。那细致入微的观察中,融入了多少创作的热情;那形态各异的水波之中,又有多少不为人知的自然之美、自然之奇。

《水图·层波叠浪》 宋·马远

这套《水图》绘于设色的绢素之上,原来采用册页的形式保存,后改为装裱成卷。全卷共分为12段,表现了12种风格迥异的水波形态。其中,《云舒浪卷》《云升沧海》和《层波叠浪》这三幅大抵着重于对海水的描绘。它们或着墨于日出海面的宏观景象,或专注于一个浪卷的细致描摹。虽然同为“水”的主题,但毫无雷同繁冗之感。大至云海环绕的背景铺设,小至浪涛翻涌的一点浪珠,都极为细致和逼真。加上宋宁宗杨皇后亲笔题写的画名,更增添了画作的珍贵价值。整套《水图》的绘画均以线条勾勒、淡色上色来描画物象,表现出画家极高的绘画技巧和独特的艺术内涵。

欣赏过马远的《水图》,让我们收拾行囊,放逐山水之间,去寻找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元代著名画家王蒙的《丹山瀛海图》徐徐展开,向我们揭开了人间仙境的神秘面纱……

传说中的海上仙山——《丹山瀛海图》

如果你前往上海博物馆,便会有幸一睹元代著名山水画家王蒙的名作《丹山瀛海图》。这是一幅描绘中国东海蓬瀛诸岛壮丽之景的画卷。站于画前,我们仿佛站在此景对岸的一个制高点上,瞭望这奇伟辽阔的魅力山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丹山瀛海图》 元·王蒙 纸本 设色

28.5厘米×80厘米

眼前,一望无际的东海,亲切地将群岛仙山拥揽于怀中。苍茫的海面上,几只帆船渐渐远去,视域所及之处,它即将变成渺小的一点。烟雾环绕之中,岛上重峦叠嶂,青松挺立。岛屿之间有长桥横卧相连。此时,一个模糊的身影悄然走入我们的视野。他骑马从桥上经过,身后的侍童正挑着担子缓缓随行。在这里,羽化成仙超乎世俗之外,琼楼玉宇深藏山林之间。一片浩渺无垠的海水,将仙境与凡世隔绝。潮涨潮落,日月交辉,好一片水墨山海,好一座人间仙境……

画中,王蒙用极为细密的画法勾勒出一片意境开阔的绮丽景色。画上自题“丹山瀛海图,香光居士王叔明画”,钤白文曰“黄鹤山樵”,卷后有明代项元汴题记。画作在绘画技巧上师承董源,缜密的披麻皴屈曲律动,峰顶密攒苔点,树木交织,其中使用了各种夹叶、勾叶、点叶等画法,杂而有序,极得荣茂之意。此画笔意繁缛灵活,可谓王蒙极为少见的一幅集大成之作。

把酒当歌,人生几何?置身于仙境当中,酌几杯清酒,吟一首小诗,会是怎样的逍遥与惬意。如今,一幅《海屋沾筹图》将我们的想象牵引出一缕笔墨的香气,一抹飘然的色彩。

把酒当歌,人生几何?——《海屋沾筹图》

烟雾缭绕,群山耸立。在犹如仙境的宫殿楼阁之上,一群人汇聚于此。他们高谈阔论,对樽畅饮。不知不觉,酒筹已被沾湿,笑声与歌声在山海间不绝回荡……

这便是我国清代画家袁江的著名画作《海屋沾筹图》所描绘的场景。作为清代著名画家,袁江以善于描绘山水、楼阁和界画而著称。他曾在雍正时期被召入宫廷,并封至祗侯。从眼前的这幅名画,我们便可见得其绘画之深厚功力。

《海屋沾筹图》

传说,海屋乃是堆存用于记录沧桑变化筹码的房间。筹,即为喝酒的筹码。“海屋沾筹”,大概是说在浩瀚的大海之滨,一群人在宫殿的楼台之上畅饮大醉,甚至把酒筹都沾湿了。

你看那滚滚浪涛,仿佛从天上来,一泻而下。极远处,已分不清是云游山间,还是海涛波荡。青松、暮霭、浮云、楼台,所有的一切熔于一炉,构成了眼前这幅气势壮观的山海宏图。远山叠翠,峰峦起伏。画面中部,一座楼阁的构架清晰可见。它被碧松环抱,稳坐山间平台,鸟瞰身边呼啸而过的滚滚浪涛,笑迎来此赋诗作画的文人墨客。在袁江的笔墨之间,石壁虽未加苔点,却愈显坚硬。楼阁界画,周密而严谨。山石树木的皴擦点染颇具宋人笔意,勾勒精细,晕染雅逸,体现出画家极为高超的绘画技巧。

你见过神话传说中的蓬莱三山吗?你能想象得出那云雾缭绕、海浪拍岸、群山叠嶂的奇伟景观吗?右面的这幅《海上三山图》,以极其传神而富于变化的手法,为你的想象勾勒出一幅清晰可见的水墨插画。

海风从蓬莱仙岛上吹来——《海上三山图》

如果说在《海屋沾筹图》里,画家让我们体验了一次在海天之间把酒当歌的酣畅之感,那么这幅《海上三山图》则将我们进一步引领到仙山妙境,去一品云雾缭绕的海之韵味。人到晚年,他那挥洒了一生的笔墨,再次在纸上激情舞动起来。这一次,走进袁江画卷的风景,来自于传说中的蓬莱三山。

《海上三山图》 清·袁江 绢本 设色

568厘米×413厘米

这是一片犹如仙境般的山海奇景。在一片浩渺无垠的海涛中,耸立起几处奇峰,山色苍翠,挺拔而峻峭,显得格外雄险、气势磅礴。山间云雾缭绕处,亭台楼阁悠然林立。松柏与梅林相映,青鸟与海浪互歌。相隔一海,奇峰只能与对岸的小岛遥遥相望,深情相视,却永远触不可及。雾气升腾于沧浪之上,所有的一切都若有若无、若隐若现,让人徘徊于梦境与现实之中,恍如隔世……

袁江的这幅《海上三山图》延承了他以往的绘画风格,精湛绚丽、浑朴有致、富丽堂皇,既保有前人的作画技法,又有所创新,加强了生活气息的描绘。据说他是跨越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楼阁山水画界中最为有名的画匠。这幅《海上三山图》无疑为这一美誉再添一有力的佐证。

撰文:张晶晶

摘录自“畅游海洋科普丛书”《海洋艺术》(康建东主编,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