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论语·卫灵公》

王莽将西汉推翻后,便着手建立新朝政权,王莽的思想观念过于现代化,以现代化的思想下令对一系列的制度进行改革后,无疑是一次极大的社会性质创新,但在如此封建的时代,即使是天子下达的诏令,在实行之时存在着极大的困难,甚至一度触犯到了贵族权贵的利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如此先进的思维,造成了一个新朝的根基不稳,一度发生动荡,直至覆灭,留下的只有后世对王莽的思想来源无限的遐想!

新朝政权成立

西汉末年,社会格局极其动荡不安,战火纷飞,这个时期在中原地区也面临着天灾——蝗灾的威胁,朝廷忙于战争,不仅对百姓不管不顾,甚至进行对百姓压榨,导致民不聊生,造成民众的基本生存的环境都被剥夺,最终起义不断。

王莽不忍百姓如此,便决定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进行发展,不仅接济受难的百姓,还结交天下的有才能之贤人,不耻下问,对内发展新的制度进行改革,发展经济水平,提高农作的产量,造福百姓。

为能够使自己的势力进一步增强,便开始笼络人心,对于有功之臣与义士对其进行封赏,以示嘉奖,让更多的贤者出谋划策,进行改革。对百姓进行奖励恩惠,对贫苦百姓进行施舍,以接济百姓,在百姓当中树立一个贤君的形象,以此得到百姓的支持。

对王莽自己,以身作则,作风低调,在天灾时期,为百姓的生活奔走,将自己的住所与土地用于救助处于水深火热的难民,王莽家中的日子过得十分清贫,还减少天灾时期百姓的赋税,使百姓能够得到最基本的生存和保障。在收服民众的人心上,王莽更是有一手,在王莽的儿子随手杀死奴隶之后,王莽便让儿子在众人面前以死谢罪。

这一举动展示着王莽对等级的漠视,对人人平等的追求,但对于古代“虎毒不食子”的想法来说是难以理解的,甚至让人产生一种,王莽儿子不是亲生的一样,仿佛是穿越过去,对身边的人没有感情一般。虽然不符合封建思想,但不得不说这次拉拢人心的举动很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莽的野心不仅仅是为了拉拢人心,而是想建立属于自己的王朝,实施自己的思想,对制度进行改革。在历史的推动下,腐朽的西汉王朝在王莽精心的准备下发起的政变当中被推翻,自此,新朝建立。

政权在握,制度改革

王莽把握朝中最高权力,成为新王之后,便开始大展手脚,在经济制度、文化、技艺上进行改革,在官制上进行更名,增加多个官位,但仅仅停留在名头,并没有实际意义,在地区上更名,造成了人们不知道地区的位置。

在工艺上改进,王莽在工艺中加入现代科技的输入,根据我国现在出土的陪葬品中的一样物品来看,与现代工艺品——游标卡尺很是相似,青铜卡尺的出现,王莽发明的卡尺在两千多年前的封建时代,这无疑是超前的存在,甚至说是一个不符合时代的标准的产物,更何况是以一己之力进行篡位,独自掌握了一个王朝。

在市场经济调控,王莽的做法如同现代国家的做法一般,对于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相对于其他朝代,皆是将国家的经济命脉把握在手中,并控制国家经济的走向,在王莽执政之时,则是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大体掌控,而微观之处由民间进行自由发展。

在与各国贸易中,王莽实行了海外税收制,以增加国家在盈利,对物价进行国家把控,防止贸易商人囤货,这与现代国家设立的物价局的做法相似。王莽还出台了贷款的制度,支持社会个体经济的发展,可以向国家进行贷款,在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前提下,还可以增加国家的收入。

在全国制度上,下达了废除奴隶制,解放了奴隶,使奴隶得到了人权。土地对于封建社会就是经济命脉,王莽下令,对土地进行收归国有,实行土地分配,要知道这一举措在古代是属于在挑战社会性质。

土地改革很有效的防止土地兼并的情况出现,王莽不仅仅将土地收归国有,还将盐、矿、铁等产业进行国家所有,开启国营企业的到来。在一系列的改革中,加以超前的思想,无疑涉及到了阶级之间的利益,也触犯到了朝中权贵的利用,导致新朝朝中暗流涌动,社会局势开始动摇。

超前观念的制度,最终败给社会封建!

在王莽不断地推行新政策,对社会贯彻较为先进的思想时,不断涉及到了阶级的利益底线,社会内部开始进行反抗新制度的行动,以地主阶级和权贵阶级为主的势力,开始对新朝进行叛变,发动政变,以致在建国开始颁发现代思想,不被时代接受的新朝,在社会中根据很是不稳定,势力也随之下降,很快,在强大的反动阶级的叛变下,仅仅存在十五年的新朝,很快覆灭。

在现代观念的视角来看,王莽的先进思想政策一经颁布,很有效地解决了民众面对社会生存的囧况,土地改革制度颁发后,很大程度地解决了劳动人民的就业问题,但却伤害了地主阶级的利益,在科学工艺、市场经济调控制度、贸易把控上,这样先进的改革思想,不被时代所接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在现代理论上看,王莽的改革制度始终站在人民这边,不断为人民争取力量,出发点与先进制度的颁发并没有问题,只是这些超越时代的思维,不被社会时代所接受罢了。

在不符时代的思想与制度的改革下,与阶级利益产生矛盾,必然会造成社会的反抗与抵触,无法把思想将民间、阶级与时代相融合,覆灭只是时间问题。

参考文献:

《尚书》

《后汉书·儒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