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的夏日限定水果是什么?西瓜、荔枝还是杨梅?对于博爱的水果爱好者来说,这些统统都是。

荔枝极好吃,可惜果期较短,感觉一个晃神,它又要过去了,在龙眼接力之前,同样红彤彤的杨梅已经早一步上市了。

每年荔枝出现,必定伴随着“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和“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两句诗,不得不说有这样顶流的名人名句来做文化背景,是真的幸运。

那么,酸甜可口的杨梅,又能挖出哪些厉害的文化名人做背书呢?

首先还是苏轼,因为对荔枝的那句赞叹实在是太过出名了,所以很多人会觉得苏轼最喜欢的水果就是荔枝。

对苏轼来说,最喜欢的确实是荔枝,可是他的“最”不是唯一,这个最后面还可以接好多种东西。

都知道苏轼为了荔枝可以“不辞长作岭南人”,其实他与杨梅也有一段故事,某次在和他人交谈的时候,客人说“闽广荔枝无物可对者,或对西凉葡萄”,说西凉葡萄可以和荔枝一较高下,苏轼则认为“未若吴越杨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像苏轼这样的吃货肯定也吃遍了各种美味,鲜美的杨梅自然不在话下,另外可能很多人没有关注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这句诗的前面,还有两句,是“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这里苏轼并不以杨梅为最,而最爱荔枝的鲜美。

由此可见,这岭南罗浮山下的杨梅可能和吴越杨梅口味不一样,后者更让苏轼喜爱,看来苏轼不仅爱吃,还吃得挺讲究。

鲜红剔透、果肉娇嫩,美味的杨梅自然也有很多爱好者。

明代画家沈周,也一度沉迷杨梅,他还将杨梅的成长比喻成人生——“自幼好着青碧衫,壮亦绯,老服紫縠裘。”

沈周《花果二十四种卷》

身在吴地的沈周,能够便利地吃到新鲜的杨梅,不过他的朋友薛章宪却没那么好运了。

弘治十五年(1502)五月下旬的一天,“嗜食杨梅”的薛章宪不顾暑热,专门从江阴(位于无锡)赶到苏州采杨梅,结果到了之后才发现他来得晚了,杨梅都被采摘光了,他只收获到了一颗又紫又大的杨梅——“时采摘殆尽,仅获一丸紫而大者。”

太好笑了,不对,是太可怜了,这对吃货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

沈周还挺贴心的,为失望的老友写诗作画以示安慰,说“千树已空嗟太晚,一丸聊足记曾过”,没关系,你这不是还得了一颗大杨梅嘛,可当慰藉了。

然后沈周画了一幅《杨梅村坞图》,画中好不容易乘舟赶来的薛章宪,仰着头望着眼前诺大的杨梅树林,树上光秃秃的,一片冷清。只留下薛章宪茫然无措的背影——为什么我觉得更好笑了,沈周你真的是在安慰人吗?

杨梅村坞图

而沈周不仅能吃到美味的杨梅,甚至还有人送。在传为沈周所作的《杨梅图》中,有这样的题字:“我爱杨家果,丸丸绛雪丹。溪园只宜种,只作画图看。”那一年沈周收到别人送的杨梅礼物,为表谢意,就画了这幅图。

杨梅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写下《闲情奇偶》的明末文学家李渔,更是个杨梅狂热者,他对杨梅的赞美就更多了。《杨梅赋》中的一句“南方珍果,首推杨梅”就足以见其欢喜之心。

他还写了一首让人看了就忍不住流口水的《杨梅》:

性嗜酸甜似小儿,杨家有果最相宜。
红肌生粟初圆白,紫晕含浆烂熟时。
醉色染成馋客面,馀涎流出美人脂。
太真何事无分别,同姓相指宠荔枝。

李渔也是太可爱了,说同样都姓“杨”,贵妃你咋只宠荔枝了呢。

杨梅多好啊,外表娇嫩红艳,一簇簇细密的小果肉晶亮饱满,一口咬下去,果肉新鲜红嫩,汁水盈满口齿之间,蓬勃酸甜在口中肆意横流。这浓烈的酸甜滋味真是过瘾。

沈周《杨梅图轴》

现在单是想一想,唾液腺就已经疯狂地舞起来了。

当然了,杨梅好吃,但其实它长得不太争气,又没有壳或皮包裹住自己,保质期又短而易烂,既会被鸟抢先一步吃掉,又暗藏小虫,也挺容易叫人生出烦恼的。

但所有的烦恼又在这新鲜美味下被征服,谁叫人家长得好看又好吃,即使如此娇嫩难搞,等真到了嘴里,还是能让人忍不住说一句:人间值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