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篇文章,是朱丽叶的老公写的!她老公当年是一枚如假包换的学霸,一不小心就考上北大的那种……

他看到朱丽叶的稿子里,提到“胜任感”一词,说特别有共鸣。于是,他一甩手就发来了一篇文章,说也谈谈他的看法。我一看,只想问他,你要来上班吗?

果然是别人家的老公,我们一起看看他写了啥。如果你对孩子的教育感兴趣,记得来关注我们的新号喔,看看这对学霸夫妻是如何不焦虑不躺平,理性育儿的。

刚过去的高考,依然是是决定很多考生命运的一场考试,但是,你相信几次的偶然事件,就能让一个孩子的某门成绩逆袭,进而奋发图强,然后一路开挂,考上北京大学吗?

——我相信!

因为我就是那个“孩子”。

简单自我介绍下,本人是朱丽叶两个娃的爹,也就是朱丽叶的猪队友,朋友称我为“牛魔王”,大家也可以这么称呼我吧。

80后生人,出生于粤西某三线城市,普通家庭。小学初中高中成绩还不错,当时高考是标准分制,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813分吧,我大概的学习经历就是这样。

好多人认为学霸一直是学霸,一切都顺理成章。而实际上只有我自己知道,背后有各种小波折,我也曾经从某个低位顽强“逆袭”。后来成为大家眼中的“学霸”,除了实力,甚至还有不少是运气的加持。

— 01

“偶然”的逆袭

讲一讲上面提到的“偶然事件”

简单来说,就是我在初一刚开学的两次英语考试中接连考了100分!

你会说,这很奇怪吗?你不是号称学霸吗?

但真实情况是:我当时的英语水平真的不怎么样。

我的小学是在当地一所僻远的学校完成的,还记得当时的英语老师是一位有点凶的女老师,总是喜欢骂我们。我一直有点讨厌她,进而也讨厌英语。结果英语就学的不咋地,平时也就考个80来分,好点才能上90。

巧的事情是:由于六年级搬家,我初中转到了另一所学校,所有的老师和同学都是陌生的。

换句话说:没有人知道我的英语成绩到底怎么样。初中第一次考试特别简单,就是一些字母呀、基础知识的考查,不少人考了100分,包括我;第二次难一点,还记得我其实做错了一题,结果同桌的女生帮我指出来了,结果我又考了100分。

有趣的事情发生了,所有的老师同学都不知道我英语水平的底细,初中的英语老师发现有个同学竟然连考了两次100分,觉得这个同学的英语可厉害了,一激动还任命我为英语科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当了科代表,我的英语也不能落后呀,于是认真努力,英语成绩就真的突飞猛进,一直保持在不错的水平,也成为考入名校的因素之一。

— 02

“说你行,你就行!”

有句话叫做“说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听起来有点职场厚黑学的意味。

但是换个角度来看,这句话用来形容人的一些心理现象,反而是很贴切的 ——就像我刚刚举的自己真实经历的事件。

在偶然考了两次100分之后,新老师认为“你行”,我也要装着自己英语“很行”,结果装着装着,就真的“很行”了!就是这么简单,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这个在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胜任感”

直白一点说,就是人觉得自己可以做好某事、胜任某事的感觉。

孩子天生渴望获得胜任感,他们花大量的时间来探索和控制这个世界,并渴望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父母的认同。

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有能力、有价值的,以此来激励自己不断地努力。

如果说你希望自己家的孩子成绩有明显的提升,是教会他做某道题重要?还是培养他的某种“胜任感”重要?

我认为是后者。

因为同样的例子不止发生在我自己身上,也发生在自己家孩子身上。

我们家两个男娃,大娃11岁读五年级,小娃9岁读3年级。

大娃的数学好,四下五上的期末都考了100分;小娃则英语比其他科目更厉害。

如果观察他们的行为,会很有趣。

先说小娃,他喜欢英语,每次作业都是优先写英语作业,也喜欢开口说英语。

但是如果是数学类的题目,他就会躲着走。是他真的学不会吗?也不是。

周末我给他讲了习题册上的几道培优题,我没有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一步步启发他让他说出答案,他也算出来四五道。

他其实是学得会的,但是由于他在数学科目上缺乏“胜任感”,就会觉得自己不会,越有这种心理就越不愿意接触此类科目,越不接触越是生疏,结果就真的不懂了,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而大娃的情况刚好与之对应,英语一般般,所以积极性也一般。数学还不错,昨天我找出一道数学思维题(帽子问题)考他们的时候,大娃一听就来劲,凑上来说“让我试试,让我试试!”小娃则在旁边打酱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道帽子问题,想出答案的话留言区见,答对者叫朱丽叶送礼物)

简单来说,就是他认为自己行的,他就会积极挑战,越来越强;而认为自己不行的,就会有畏难情绪,真的发现越来越难。

回到刚才那个问题,为什么我会认为培养孩子的“胜任感”比教会他做会某道题更重要呢?

——因为如果孩子一旦建立了某方面的“胜任感”,他会更有信心,甚至改变他的行为模式,这种模式的改变才是他内驱力的来源,是保持优秀的保障。(类似我刚才说的小娃会主动英语打卡,只有保持这样的行为习惯,才能促使他的英语学习更精进。)

— 03

如何培养孩子的胜任感?

听起来,“胜任感”像是一剂灵丹妙药,有了它就万事大吉。 那是不是我们每天给孩子打鸡血,告诉他“你是最棒的! ”,他就会有“胜任感”呢?

恐怕没那么简单。

因为“胜任感”是人内心的一种状态,不是靠喊口号就能建立的,而是多种因素的影响,最终形成孩子的观念。

首先得有一些事件的触发,比如某一次考试的良好发挥给他带来的信心;或者某一次钢琴演奏成功带来的喜悦;或者是某次围棋比赛获胜得到了升级……

另外,外界的认可和关注也很重要。比如老师或者家长的鼓励,同学们因为一场球赛的胜利而把你奉为英雄……等等;

而这些外界的因素作用于孩子的内心,让他真心相信“原来我做这个事情真的很厉害!”,这样才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胜任感”。

具体而言,作为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胜任感”。

第一、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天才”,但每个孩子都会有某方面的“闪光点”。

有的闪光点是显性的,比如擅长于某个学科、擅长某项运动、唱歌好听乐感很好、记性很好等等。

有的闪光点是隐性的,比如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能看半小时(意味着专注力好)、喜欢拆东西然后把它们组装起来(意味着动手能力强)、 喜欢不停的说话(意味着思维活跃口才好)等等。

(我家大宝小时候用剪刀剪杂志、玩颜料、玩积木时能一个人玩很久,半天不说一句话,我当时就觉得这是个专注力还不错的小孩)

这些闪光点都是非常珍贵的东西,如果我们善于观察和发现,给予适当的鼓励,懂得扬长避短,让孩子常常展示自己的长处,别人就会认为他行,他就会向更行的方向努力,甚至通过自己的优势带动其他方面的进步。

有个男孩,他有些口吃,但母亲鼓励他说“口吃不是啥大问题,反而说明你聪明爱动脑,想的比说的快些罢了。”

这个口吃的男孩是杰克.韦尔奇,长大后他成了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董事长,被称为世界第一经理人。

还有一个小男孩,看到气球充满气之后能飞上天,于是找来一些发酵粉,动员想上天的同学来吃。不幸的是,闯了大祸,吃了发酵粉的同学疼得在地上打滚。校长知道后,要开除他。

男孩的母亲知道后把孩子接回了家,亲自给他上课,鼓励他搞实验。

这个男孩是爱迪生,一生发明的项目,高达1628项。

挖掘孩子闪光点的目的在于,帮助孩子认为自己是有能力的人。心理学上有个词叫“镜像自我”,孩子们从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中来评价自己,别人认为自己能干,自己就认为自己能干;别人认为自己差劲,自己也认为自己差劲。

第二、用各种方法帮助孩子真正增长能力

这个是相对“打鸡血、喊口号”而言的。

举个例子,我们几年前准备教两个娃游泳,光是站在岸边给他加油说“你是最棒的!你一定能学会游泳的!”这样等他们自己醒悟无师自通的几率几乎为0。

后来我尝试下水教他们,结果也不行——可能是我在游泳方面不够权威,方法不对,他们不愿意听我的,教来教去还是学不会。

那怎么办呢?后来我们只好给他们报了个游泳班。

教练比较严厉,他们只好乖乖听话。教练的方法也更可行一些,比如第一步先教他们在水里闭气,吐泡泡;第二步原地高低换气;第三步是扶着边缘漂浮起来;第四步学习腿部动作“收翻蹬夹”,然后学手部划水动作,最后动作连贯一起,能够游动以及换气,那么他们就基本学会了。

当他们按照这样的动作一步步学下来,最终在泳池里游了几米之后,“胜任感”建立了,这让他们乐此不疲,不断练习,最终学会了游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说的所谓的“用各种方法”是指不管是自己来,还是请专业的人来教,不管黑猫白猫,只要能让孩子在某方面技能真正得到提升,就是好猫。

延伸到其他技能道理也是一样的。互联网时代,学习的壁垒被打破,就算很多东西父母不懂,也能比较容易找到好的学习资源、老师或机构来教孩子。

第三、有意识的创造【啊哈时刻】

【Aha Moment】是国外一个说法,翻译过来可以叫【啊哈时刻】是指人在惊叹和兴奋的时候不由自主的喊出“啊哈!”的一种状态。

就像我当年由于偶然因素英语连考了两次100分,我的内心也会突然冒出个念头“啊哈!我的英语原来也可以考100呀!”

有一部纪录片叫《小小少年》,我很喜欢,带着孩子把六集都看完了。

其中有一期【自然之道】讲的是个叫殷然的孩子,他特别喜欢昆虫,在家里养了200多种昆虫,可以说是这方面的专家了。

但是,在班上,他一直都是个小透明。在同学们眼里,他是一个有点奇怪的小孩,因为大部分小朋友都怕毛毛虫这样的昆虫,而他却天天研究得不亦乐乎。

学校老师发现了殷然这项兴趣和特长后,请他在科学课上做了一个题为【我与昆虫的故事】的主题分享。

在分享会上,他对各种昆虫如数家珍,丰富的昆虫知识令人惊叹,让老师和同学都对他刮目相看——这个就是这位少年的【啊哈时刻】!

他会因此而自豪、建立充分的“胜任感”,支持他在这方面不断精进。

如何有意识的为自己的孩子创造【啊哈时刻】,其实是很考验家长心思的。

这方面我们也正在探索,大宝学了几年编程后,我们去年开始给他报了一些编程比赛,还鼓励他参加编程考级。

目前他拿了两次比赛的一等奖,考到了编程三级。虽然准备比赛和备考挺辛苦,但是由于每次都能进步一些,他就愿意不断挑战和坚持。

(2020年参加全国机器人大赛前的集训)

(不断测试、调整代码)

类似的一些做法,比如可以组织几个学艺术的孩子一起开一场表演会;在孩子有特长的方面给他一些有挑战的任务,让他能够明显比常人更加突出;在他们获得某种成绩的时候,给予一些有仪式感的表彰,让其印象深刻,成为其【啊哈时刻】等等都是可以尝试的。

前段时间小娃就读的英语辅导机构推出一个政策,只要考试100分,给孩子奖励50元“奖学金”,我这里不讨论奖钱的方式是否正确,反正小娃上次考了100分,拿到“奖学金”之后,开心了好久,拿奖金买了一堆零食回来和我们分享。

— 04

每个孩子都是他人生航船的舵手。在幼小和年少的时候,他们只是停靠在家庭的港湾,最终他们都是要离港自己去经历风浪的。

我们最应该做的,是给他们必要的补给,“胜任感”是我们交到他手上的重要物资之一,这会给他们信心和勇气,最终驶向自己人生的星辰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