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长征二号运载火箭起飞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在地处于中国腹地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完美将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人送往太空。时隔五年,中国又一次完成了重大的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而且此次任务不同于往日,升空后的神舟十二号飞船,顺利同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交会对接,3名航天员成为中国空间站运行伊始的第一批成员。这不仅仅开启了中国空间站建设的新篇章,更是为中国航天科技历史,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自这一刻起,中国航天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成功对接

作为同核心舱对接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其肩负着数个重大的任务项目,除了要对核心舱进行日常运行管理并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外,航天员们还要进行两次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在保障航天员身体健康的前提下,神舟十二号将全面验证航天员长时间驻守空间站的各项可行性相关数据。这标志着未来中国空间站将快速铺开运行,届时,可供航天员长期驻守,飘扬着五星红旗的全运行状态的空间站,也就为时不远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太空中的天舟一号

作为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工程的第三个阶段,航天系统将逐步处置并完成“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而为了保障太空长期运行所需的太空货物这一需求,中国经过长时间的完善准备与艰苦努力,自2017年发射天舟一号开始,就逐步构建起了独立自主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而这套系统的成功,也成为了此次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完美升空的最有力奠基。

国际空间站外观

之所以中国航天可以在独立自主的状态下,如此的厚积薄发,一定程度上,还是源于当年美国在航空航天领域对中国的全面封锁。自1984年里根政府提出要进行永久性空间站建设之后,包括日本、加拿大与欧洲各国均参与了相关计划,直至上世纪末,美俄两国签署空间站合作协议,并成功发射曙光号功能货舱后,国际空间站才正常开始运作。然而多次向美国积极表示参与国际空间站建设意向的中国,却屡次被美国以各种理由,毫不犹豫的一票否决。作为冷战的胜利者与计划的发起人,美国对国际空间站有着近乎决定性的控制权,而为了遏制中国航天科技的进步,禁止中国参与国际空间站计划,就成为了美国早已准备好的单选题。

推动封锁中国航天法案的共和党众议员弗兰克·沃尔夫

为了使中国完全断绝进入国际空间站的希望,并全面封锁中国航天科技。2011年4月,美国政府相关机构正式在法案中添加了两项条款。法案规定称,美国宇航局NASA和白宫科技办公室,乃至任何美国航天方面组织“不得使用联邦资金同中国或中国所属公司就太空项目进行任何方式的合作或协调”,与此同时“禁止美国宇航局接待任何来自中国官方的访问人员”。甚至就连中国的媒体记者,也完全禁止参与任何有关于美国航天的相关发布会,一切航天论坛与科技交流会议,全程拒绝中国学者参加,这就是著名的“沃尔夫条款”。自此,中国被迫中断了与西方进行航天科技交流的一切渠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

然而,这种全向的封锁反而让中国坚定了,在航空航天领域,一定要走出一条独立自主的道路。美国的各种打压,非但没有锁死中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反而使得中国的目标更加明确与清晰。自此,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工程开始更加稳健的提速发展。中国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毫不讳言地说道:“空间站设计之初我们就做好了受国外封锁或者‘卡脖子’这样一个准备”,并直言关键的技术是买不来的,而航天科技“只有有了实力才会有话语权”。

法国宇航员托马斯・佩斯凯祝贺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如今,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一直对中国大门紧闭的国际空间站却早已超期服役,只得勉强运行,当其无法继续进行“打补丁”式的维护后,等待国际空间站的命运,便只有退役。未来的天空中,很有可能只有中国空间站能处在完好运行状态。有媒体报道称,其他准备参与中国航天项目的国家,已经开始训练本国飞行员使用中文交流。只有美国依旧在要求中国必须分享航天相关科学技术的同时,抱紧沃尔夫条款不愿放手,如此毫不尴尬地实行双重标准,似乎任何人都难以接受这种高傲的“美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