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首档沉浸式世界遗产探索互动综艺节目《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第二季日前启动录制,从北京房山周口店遗址出发。这里因北京猿人遗迹的发现于1987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其中项目所在的猿人洞作为可追溯至70万年以前的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的出土地点。2012年前后这里发生了土方塌陷,2015年5月开始动工修缮,2018年9月底正式对公众开放。这里也是周口店最恢弘的一处遗址,东西长约35米,南北宽约5-8 米,深约30米,周边为洞顶坍塌后的岩壁,为层层堆积的文化层。

《万里走单骑——遗产里的中国》第二季希望“让语态更年轻、单期更聚焦、话题更新锐”。为达成“50后老单+90后年轻群体”人物组合,第一期的马伯骞、周深有希望继续出现在节目中,杨超越、黄子韬、张若昀、霍尊也在邀约中。除了嘉宾和明星团,节目将延续第一期的对“世遗守护者联盟”的关注,呈现多年间默默守护文物遗产的素人们的文化与文物关怀和人们在世遗中的生活:他们可能是世遗守护者、历史揭秘者、考古发掘者、慕名旅游者、幸福居住者……

此前第一季“以传播促传承”,借助电视综艺节目的形式,面向未来制定世遗的话语规则,让公众真正参与到文物的欣赏与保护中,实现知道、参与、监督、受益四个维度的认知与践行。

第二季的主打概念与叙事逻辑将进行改变,为了系统地回答世遗是什么、为什么是世遗、世遗能做些什么以及整个过程的启发与结果的反思这四个问题,节目设置了四个创新部分,分别是“开篇视角”、设“世遗聊天室”、造“艺术大事件”、绘“单行日记”,让沉静的国宝“开口”讲述传奇,用拟人化方式,让文物诉说自己的历史故事;或是记录城市鲜活时刻,以一天24小时为观察轴线,记录遗产地真实的生活图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万里走单骑》第一季节目探访了10个联合国评定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和2个正在申报世界遗产的遗产地,从实证5000年文明的良渚古城遗址到西湖文化景观,从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到被老外誉为“天地之中”的登封古建筑群,从皖南古村落到三千年炉火不灭的黄石矿冶工业遗产……单霁翔院长率领“布鞋男团”深度体验,与多位历史考古学者趣味化互动解读,将不可移动文物中的历史进行生动鲜活的影像化呈现。节目将助力文旅文创,联合多方打造“世遗文化大讲堂”IP。

以“文化遗产里的中国故事”为主题的图书《万里走单骑:老单日记》出版,讲述中国大地上的世界遗产故事。全书以文化遗产传承、利用和保护的故事为经,以作者“老单”在9个省份、12处遗产地参加《万里走单骑》节目录制的见闻和随想为纬,记述一代代中国人在文化遗产中寻找和守望中华文化根脉的故事。“最应该感谢的,是那些在遗产地默默守护和传承的人们。无论是土楼的夯土人、西湖的养荷人,还是每天去苏州园林遛弯的退休大姐、在国家遗址公园绽放笑容的婴儿。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基层工作者与普通民众的守护,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们的中华文明,才一代又一代传承下去。这本书献给他们。”从事文化遗产保护多年,单霁翔认为,“申遗”不是最终目的,“世界之最”也不是终极目标。把更多文物保护故事告诉公众,才是文化遗产工作者们共同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博物文物保护类节目及图书持续升温。从2008年起登上央视电视节目《百家讲坛》,马未都以一己之力创办国内第一家私人博物馆,讲述文物背后的历史故事,在视频网站上普及古董知识,旗下“观复猫”品牌创立,以文博IP开发吸引Z世代年轻群体。日前,马未都散文集《背影》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追忆文人故交往事。

书中文字是他为故去亲友所作,从与这些文人故交的交往侧写中,读者能看到一段特定时期的历史,折射改革开放初期至今的文化热、收藏热,见证时代风云际会的珍贵片段。比如他写陶瓷考古研究者刘新园,“陶瓷鉴定早些年是个冷门学问,诺大的中国能对陶瓷迅速做出判断的总共就三五个人。有名的我都接触过,每个人风格不一,大开大合者有之,中规中矩者有之,谨小慎微者有之;刘先生为前者,有什么说什么,从不藏着掖着,一听就让人痛快。后来陶瓷收藏热了,鉴定家就成了香饽饽,……大鉴定家们立马分出了高下,这高下实际上就是人品。”

《背影》一书侧写了马未都的成长轨迹。从他的接生婆、林巧稚的高徒、妇产科专家叶惠方;第一次发表小说受到作家刘绍棠的垂青,写信让马未都去找他聊天;年轻时到叶圣陶家玩儿,在叶圣陶的书架上认识了翻译家傅雷及其译著《高老头》,还不小心弄丢了这本签名书……从不同藏家身上,马未都看到不同的人生观——对于贵族子弟王世襄来说,收藏是玩;而对王季迁来说,收藏是守。不同的性格最终造就了文物不同的命运。这也让他对收藏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第一辑,《背影》共写了25人,马未都计划未来写百人。

图文综合:剧照,出版方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