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航天事业中,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是钱学森,钱三强等人。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穷二白之际,这些爱国科学家放弃外国的良好条件,毅然决然回到了祖国。他们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做出了许多贡献,除了这些耳熟能详的科学家外,还有许多科学家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比如同样是两弹一星的奖章获得者姚桐斌,他的身上有着怎么样的故事呢?

一、出身贫穷,但志向高远,他在不断努力

姚桐斌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农民家庭,母亲靠养蚕为生,父亲做长工,零工贴补家用。姚桐斌有兄妹八人,三个兄弟五个姐妹,两个姐姐在幼年夭折,一个因为采桑养蝉过劳死。因家庭不富裕,要养活这么多孩子实在太困难,于是姚桐斌被过继给本家兄弟抚养,可惜养父母早早离开人世,姚桐斌只能重新回到亲生父母那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姚桐斌父亲变卖金银首饰,开了粮铺。靠着粮铺子微薄的收入,姚桐斌与大哥都上了小学。小学结束后,姚桐斌父亲就有意让孩子结束上学学习,回到铺子来当帮手。学校校长得知情况后,劝说姚桐斌父亲,让孩子继续上学,以后才能有好的出入。

姚桐斌成功考上无锡县中学,但三年学习的费用让姚桐斌父亲无能为力,为了贴补学费,姚桐斌只能勤工俭学,卖火柴,袜子,摆地摊,做家教,但这对于填补巨额学费空缺,只是杯水车薪。不过姚桐斌坚持着走了下来,三年学习结束姚桐斌还想读书,但他的父亲坚持不让,并让他回来铺子当帮手。

孩子与父亲第一次产生矛盾,姚桐斌父亲断了经济援助,上学没有钱住宿,姚桐斌只能以课桌为床,没有钱买课本只能抄书学习,他亲临全力学习,因为希望只在“读书”上了。

那个年代读书实在不容易,在姚桐斌15岁的时候,抗战爆发了。上海面临巨大危险,年轻的姚桐斌审时度势,和四位同学一起辗转去了江西吉安,随后姚桐斌考上了国立十三中的高中。

在这里姚桐斌就没了后顾之忧,因为学校资金充裕,能够为贫困学生提供贷款资金。到了1941年的高中毕业会考,他拿下了江西第一名的好成绩,因此获得了一笔丰厚的奖金。

高中毕业后,姚桐斌得校长资助,因为成绩优秀,多所大学发出了橄榄枝,姚桐斌一番思考后进入了位于贵州的交通大学唐山工学院,他选择了矿冶专业。在4年的大学学习中,姚桐斌成绩出色,拿下了学士学位。1946年姚桐斌拿下公费留学名额,成为了英国伯明翰大学工业冶金系的学生。

临近出国,姚桐斌放心不下老家的父母,决定回去看看。他的父亲看到曾经的孩子成长得如此利落出息,他心里非常感慨,他请人做了一个“耕读家风”的匾额。

1947年姚桐斌正式开始了自己的留学生涯,著名冶金领域教授弗·康德西,担任他的老师。后来新中国成立,国民政府给予的公费资助中断,姚桐斌只能勤工俭学,同时不断鞭策自己努力,他成功度过了四年的留学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省钱,姚桐斌只能每天吃面包度日,四年后他凭借努力成功通过了答辩,获得了博士学位。

导师认为姚桐斌是一个天才,他认为姚桐斌应该继续深造学习于是经导师推荐,姚桐斌去了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皇家矿校冶金系学习。仅仅一年的学习努力,姚桐斌靠自己的论文。拿下了帝国学院文凭。之后她又先后在知名科技刊物上,发表了多篇关于冶金的论文。

在新中国成立后,姚桐斌担当了祖国的宣传大使,只要有机会他就会帮助宣传新中国,但他也因此被英国政府列入“不受欢迎者”名单,最后被驱逐离境了。

在朋友们的引荐下,姚桐斌去了德国某大学成为了研究员,他深入到了德国的冶金厂,实践先进的制造工艺,锻炼自己的能力。

二、学成回国,报效祖国,可惜最后死于暴徒之手

到了35岁,姚桐斌的心里有的只是报效祖国的愿望,他拒绝了国外公司开出的优厚待遇和良好的科研条件,他回到祖国投身到了新中国的建设中。

姚桐斌在导弹,原子弹的研制工作中,都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回国后担任了导弹第五研究院一分院的第七室主任。那个时候的中国经济落后,还没发展出先进的工业。当时姚桐斌的研究设备,仅仅是1台显微镜,而当时研究团队12个人一起共用。

如此落后的研究条件,与国外的反差一目了然,很多人不明所以,不明白姚桐斌为什么要放弃国外那么好的环境,回到一穷二白的中国。姚桐斌说自己回国,就是要把自己的知识奉献给祖国建设,助力中国火箭早日上天。

火箭研制是多学科的综合任务,当时的中国在火箭制造领域上欠缺工艺技术与材料。在这方面几乎是一片空白,原来苏联专家是要把研制火箭的关键材料钎焊合金卖给我们的,但后来因为各种因素,苏联专家被撤走,火箭研制陷入了困局。

姚桐斌接下重任,要带领团队把关键材料钎焊合金给搞出来。但姚桐斌对于火箭基础知识都不了解,于是他只能从头开始,不断地研究学习实验,终于他确定了钎焊合金的成分。

解决了一个问题,又有新的问题出现了,姚桐斌认为火箭发射产生的高温,会损坏这些材料。那么为了保护设备,需要研制出一种“发汗材料”进行迅速降温。姚桐斌团队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最终成功制造出了这种材料。敢于面对困境,敢于突破自己,这是科研人员必须具备的心理素质。

姚桐斌团队一系列的科技成果,填补了我国在火箭研制上的空白。最后我国第一枚火箭的结构材料都实现了国产化。不仅如此,姚桐斌后来开展了多达500个科研研究项目,比如说解决了发动机材料振动疲劳损坏问题。

姚桐斌为了祖国建设,奉献了极大精力,甚至妻子怀孕生产,他都因为工作繁忙无法陪伴在身边。最后没有办法,他的妻子自己打车去了协和医院,第二天到医院时,孩子已经顺利生下,姚桐斌带了鲜花过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灾难时期,姚桐斌从来不搞特殊化,他没有因为自己的身份而徇私。某天妻子带了一只母鸡回来,姚桐斌见到后立马告诫妻子,国家干部是不能买私人东西的。后来亲戚从香港送来奶粉,姚桐斌也坚决拒绝。

姚桐斌为祖国的建设奉献了一生,除了平时的科研工作外,姚桐斌比较喜欢唱歌打篮球。他生性开朗,在研究所当中,备受同事们的赞美。然而这样年轻有为的姚桐斌,在上世纪六十年代,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他被打上了学术反动权威的帽子,即便如此他依旧坚持着科研,他努力地去把工作做完。

在1968年6月8日,姚桐斌遭遇人生大劫,他在回家路上遭遇了暴徒的攻击,数十个人围殴他,姚桐斌被钢管击中倒下了。等妻子彭洁清发现姚桐斌时,姚桐斌已经倒在了血泊中。她跟着邻居一同努力把姚桐斌送到了医院,结果很遗憾受限于医疗条件有限,最终姚桐斌魂归天外。

这一年姚桐斌46岁,才不到半百之年。他的离开,让妻子彭洁清肝肠寸断,这个家庭失去了顶梁柱。

姚桐斌遇害的消息,没过多久就传到了周总理的耳中。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科学家,竟然被暴徒杀害,周总理非常生气。他下令一定要把事情调查清楚,搞个水落石出,同时他也说要保护好我们的科学家。

在彭洁清的努力下,当初害死姚桐斌的两名罪魁祸首最终伏法,分别被判了15年和12年。

1999年9月18日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天23名科学家齐聚人民大会堂,接受了至高无上的功勋奖章,也就是为大众熟知的两弹一星奖章,然而姚桐斌没有机会站在舞台上了,他的妻子代为接受了。

如今姚斌已经去世了三十多年,但他的妻子看着丈夫那光荣的功勋奖章时,仍是会眼流热泪。彭洁清最后做出了一个决定,把奖章贡献给国家博物馆。在姚桐斌离开以后,彭洁清无时无刻不想着他,只可惜已经天人永隔。

姚桐斌用自己的实践证明了什么才是爱国,他把毕生精力都放在了中国航天上,这位祖国的英雄,我们应该永远铭记。没有他们的付出,没有如今强大的中国,我辈年轻人应该努力向他们看齐。

(图文内容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