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文年历》显示,北京时间6月21日11时32分迎来夏至节气。

据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介绍,一般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太阳到达黄经90度时,为夏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元前7世纪,古人用土圭测日影,发现夏至这一天,白天之长,日影之短,都达到了一年中的极限,所以叫夏至。

从天体运行上看,夏至这一天,正午阳光几乎直射地球上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最长,且越往北白昼越长。海南海口这天日长约13小时,黑龙江漠河则达到17小时。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球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逐渐缩短。

夏至天气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骤来疾去的雷阵雨,由于降雨范围小,人们称为“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诗句。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

“立竿无影”

在夏至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正午时分呈绝对(接近)直射状,北回归线地区就会出现短暂的“立竿无影”现象。

目前中国大陆设有5处北回归线标志,分别位于广东的汕头、从化、封开,广西的桂平和云南的墨江。生活在北回归线上及其以南附近区域的人,可于夏至日前后几天的中午在太阳下立根竿子,观察一下“立竿见影”如何变成“立竿无影”。

夏至吃什么

夏至这天吃什么?民谚说“冬至饺子,夏至面”,人们在这一天吃面,既表示夏至这天最长,也有庆丰收、尝新麦之意。

在节气起源的黄河流域,夏至吃面有着悠久的历史。就物候而言,黄河流域是“芒种三日见麦花”,随后“宿麦既登”。夏至时节恰好可以喜尝新麦,极有耕耘之后的成就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猫冬"的冬至时相比,夏至时满地的农活,人们更忙,包饺子蒸包子有些烦琐,煮面很简便。炎热的夏季,吃食往往不像冬天那样肥甘厚味,夏至面恰好比较清爽。

现在,过了水的炸酱面,依然是很多人夏日钟爱的吃食。

夏至养生

夏至前后,人们身体明显感觉疲乏燥热和心悸气短,食欲也会明显下降,可以遵循以下几条养生原则:

1.中午打个盹: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要顺应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力争每天午睡半小时左右,可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饮食清淡多吃点“苦”:炎热季节饮食应清淡为宜,苹果、葡萄、木瓜、枇杷这类平和的水果,适合各种体质的人享用。苦味食物具有除燥祛湿、清凉解暑、促进食欲等作用,还可以多吃苦菜类蔬菜,如苦瓜、香菜等。

3.调整呼吸整理好情绪:夏天气温高,容易使人烦躁或倦怠,所以要保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切忌情绪大起大落、为小事大发脾气,以免加重甚至诱发心脏病。

4.运动宜在清晨或傍晚凉爽时:夏季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场地选择在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