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大水造成都。

横断山脉东缘的龙门山与四川盆地的交界处,山势的高峻与平原的低平在这里分界。奔腾的岷江上游冲破崇山峻岭,经都江堰温柔地一绕,流入广阔的成都平原,河流的急促与舒缓在这里分野。

成都因水而生、因水而兴。自李冰开凿都江堰、“穿二江成都之中”以来,经过演变,汉代扬雄《蜀都赋》写道“二江珥其市,九桥带其流”,穿城而过的两江环抱,稳稳“兜”住了成都中心区的富庶与繁华。

锦江,起于都江堰市紫坪铺,止于双流区黄龙溪,全程流域220公里,是成都的生态河、风景河、产业河。锦水汤汤,蜿蜒绕城所特有的碧蓝水色,正是公园城市鲜明的点缀——锦城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都的蓝天白云 王效 摄

锦城蓝里蕴藏着成都千年治水的故事。李冰父子“凿离堆,设鱼嘴,分二江”,成都平原的河流变得温柔、纵横;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府南河综合整治,让锦江的清澈重现,这不仅是一条河流的改头换面,更是城市发展中,对人居环境改善的重大决心。

时间来到2017年,成都开始启动锦江水生态治理和锦江绿道建设,提出“一年治污、两年筑景、三年成势”的目标,狠下功夫,重拳治水。那是要以锦江水生态治理为引擎,探索出一条具有成都特色的治水新路;更重要的是,这彰显着成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

▲锦城绿道-亲水栈桥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代代相继,成都的这条母亲河迎回“锦江春色来天地”,凝聚着蜀人智慧淬炼的成果。

且看这“濯锦清江万里流”,是当代成都人用智慧和决心一个数据一个数据“抠”下来的:2020年全市优良水质断面率为95.4%,8个国省考核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100%,黄龙溪断面水质自有监测记录以来首次全年达到Ⅲ类标准,在全国率先实现大城市河道水质从劣Ⅴ类到Ⅲ类的重大突破。

当然,别忘了水色是天色的倒映,让锦江呈现温润如碧玉的颜色少不了天空的清透。“蓝天保卫战”之后,阳台上看雪山、朋友圈晒蓝天是成都人的新爱好。不同于海滨城市或高原城市的湛蓝天空,成都的蓝天来得淡雅柔和,更凸显来之不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雪山下的公园城市成都 图据西北有高楼

除了生态价值,锦江,还在不断制造惊喜。

初夏傍晚的锦江两岸,游船从东门码头出发,沿途古乐悠扬,临河建筑倒影绰约,古代蓉城的商贸盛景映衬在河畔建筑的墙体上,诗意古韵与现代环境在碧波缓流中融为一体……这是以河堤为画布、以杜甫诗作“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为创意原点,勾勒出的夜游锦江美学体验。

▲锦江河畔的安顺廊桥 王效 摄

锦城蓝,不仅是悠悠水色,也是夜幕中光影交织的闪烁,更是江畔写字楼锃亮的玻璃幕墙,代表着科技和未来。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性交汇,成都以后发赶超的自觉和弯道超车的自励,站位全球城市竞争和科技创新前沿。成都率先成立新经济发展委员会,提出聚焦“六大新经济形态”、构建“七大应用场景”,打造新经济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生态创新区。2017年至今,成都新经济企业已超45万家,新职业人群规模突破60万人,新经济总量指数居全国第2,新经济新动能释放出强大创造力和驱动力。

▲新川科技园 图据成都高新区

常态化的诗意栖居、共享式的创新集聚、融合性的人文景域、活力型的城市形态,价值到动力的转化,不仅超越“生态城市”的系统观念,更重要的是在人与自然能动、融合、共生中实现公园化城市的社会理想。锦江真正成为了千年立城的生命水脉、天府文化的记忆根脉、公园城市的山水画廊、幸福美好的生活场景。

“十四五”开局之年,锦江的故事还在延续。天府蓝网将以河湖水系为基础、岸线绿地为关键、滨水空间为核心,统筹推动自然生态保护、人居环境改善、多元业态融合,水岸城一体化打造,彰显文化底蕴、营造生活场景、引领城市发展的价值体系。到2035年,建设形成“三江润城、百河为脉、千渠入院、万里织网”的天府蓝网,呈现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的城市盛景。

于此栖居,诗意无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成都龙潭水乡,市民坐在石桥上喝茶 王效 摄

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编辑 官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