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因为原文过长剪裁,一不小心漏了一个意大利川江炮舰,顺便补充一下一张海虎的照片。

感谢知乎@若钢 提供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中海虎号和原先《民国海军舰船志》内的描述大相径庭,类似于大型江河客船,应该是利用民船设计\改造的产物,至于武备目前尚未能够看出什么,但是回头看看广东第四舰队的非一线舰艇想必不会太强的。

11、埃曼努埃尔·卡洛托(RM Ermanno Carlotto)/鸣海(Narumi)(意大利)

意大利江河炮舰,长48m,宽7.5m,排水量218吨;主机功率1100马力,航速14节。武备为2门76mm炮和4挺机枪。1943年9月意大利倒戈时在上海自沉,随后被打捞于同年10月15日服役,易名鸣海。1945年日本投降时已经没有装备,但之前装备了2门76mm炮和6挺机枪.随后赔偿移交中华民国海军,易名江鲲。

埃曼努埃尔·卡洛托号 6、鱼雷艇

1、TM-3/101号鱼雷艇(荷兰)

1938年建造于泗水海军船厂,本身带有一定程度的试验色彩。鱼雷采用旧式舰船拆卸的450mm鱼雷发射管,排水量13吨。但是似乎有重大的缺陷,以至于在档案中并没有看到其行动的记录,甚至很难找到照片。最后在碌碌无为之中于1942年3月2日凿沉于泗水港。之后被日军打捞修复,改名101号鱼雷艇,但是似乎没有恢复武装。战后下落不明。

<没有图片的想多了>

2、颜92(中国)

英国CMB鱼雷快艇,装备2枚18英寸鱼雷和2-4挺机枪。

一些说法是这个1938年在三水被围攻的MTB属于广东第四舰队,此处采《民国海军舰船志》之说法。被俘获之后作为日本研发鱼雷艇的样板之一,并没有投入作战。据称1944年报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艘中国的MTB艇
被日军俘获后的颜92号

3、TM-4级/102号级鱼雷艇(荷兰)

TM-4级主尺度为长18.60m,宽3m,吃水1.0m,排水量只有17.5吨,艇员6人;艇体形状为钢制的V形轮廓(鱼雷艇的常用结构),高速航行时艇艏会抬离水面。主机为3台450马力的汽油发动机;但是考虑到殖民地缺乏工业基础和节省预算,采用的是福克T-IV升级为T-IVa时拆卸的洛里昂-迪特里希航空发动机,理论上能够达到36节的航速,最长航程可达450海里,

主要武器是两具450mm鱼雷发射管,使用的鱼雷为MK-II型450mm鱼雷,属于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的水准,全重745kg,射程3000m/28节,但是装药只有85kg的TNT——只能破坏小型舰艇。其他武器包括1座双联装0.303英寸刘易斯机枪——挪用自飞机的后部自卫机枪,装设在艇艏的类似于轻型轰炸机自卫机枪操纵席的位置上。

TM-4级鱼雷艇,图片来自ONI 208-J识别手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建造中的TM-4,1940年。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荷兰海军的MTB部队却发现它们处于尴尬的境地——它们的主要基地是泗水和巴达维亚,距离日军实在是太远了。无奈之下,它们只能从事近海护航和反潜之类的杂活——1942年1月TM-14与TM-15陆续服役,但是旧驱逐舰的鱼雷发射管已经耗尽,TM-14只得不装鱼雷,改为和TM-12、TM-13一样搭载8枚深水炸弹承担反制潜艇的任务。

在盟军放弃泗水之后,TM艇的航程根本不足以撤退至澳大利亚,这意味着它们只能自沉。除了TM-8、9、11需要被基地人员用来撤退之外(一说幸存的是TM-5、7、9),全部TM艇都在3月2日自沉;它们先发射剩余的鱼雷,再由艇员用斧头凿沉。至于TM-9号,其艇员找到了额外的汽油,试图直接开往澳大利亚,但是此时日军已经开始封锁爪哇海,直航已经不可能;最后TM-9等艇只得在3月8日日军逼近泗水时自沉。同日,未完工的TM-16至TM-21被盟军自行炸毁。

日本占领泗水后,凿沉的鱼雷艇因为疏通港湾的需要很快被打捞,作为“山寨”的参考资料并修复。全部18艘TM-4级MTB被日军命名为102-113、115-120号鱼雷艇;其中除了TM-5号(112号鱼雷艇)和TM-7号(113号鱼雷艇)之外全部按照荷兰时期的编号排列。102-108号,109-114号分别在1942年末和1943年初服役。至于被炸毁的6艘MTB,115-118号在1943年下半年服役,最后的119-120号拖到了1944年末——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日军时期的TM-4级的鱼雷不变,但机枪减半,额外搭载4枚深弹;航程为370海里/18节,但不知是不是发动机维护不良,最高时速只有33节,最后完工的119、120号更是只有20节,但是用1门96式25mm炮取代机枪。

被日本海军俘获的TM-4,1943年

这些沦落异国的MTB之后流散各地。TM-4、6、8、9-12被日军运回本土,在横须贺海军水雷学校充当训练用艇;其中TM-4在1945年8月1日在长崎被美国陆军航空队的B-24轰炸机击毁。剩余的全部被美军接受,结局不明,但是有极大概率直接报废。

至于剩下的MTB,TM-5、TM-7、TM-15-18均被部署至新几内亚充当巡逻艇。其中TM-5和TM-7于1943年8月2日被美国陆军航空队的P-38战斗机击沉于新几内亚莱城(Lae);TM-16于1943年7月26日在腊包尔(Rabaul)因汽油爆炸沉没。剩下的两艘在1944年1月于腊包尔被美军击沉。没有前往新几内亚的TM-14和15则因为事故损失。

最后劫后余生的只有TM-19至21号。下图澳大利亚军队发现的MTB极有可能就是它们,可见状态相当不良。最后的结局是直接拆毁,甚至都没有能够回到原主之手。

1945年在安汶(Ambon)被澳大利亚军队发现的TM-4级鱼雷艇,但是具体艇名不明

4、湖鹗(Hu Oah)/翡(Kawasemi)/海靖(Hai Ching)(中国)

1906年从日本购买的鱼雷艇,类似日俄战争中的日本鱼雷艇。排水量97吨,长40.9m,主机功率1200马力,航速23节,装备2门47mm炮和三具鱼雷发射管。

由于设计在北伐结束时已经极度落后,尽管编入鱼雷游击队,但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只是训练用;鱼雷发射管只保留艏部固定式,航速只有20节不到。

抗战爆发后湖鹗号在镇江被日军炸沉,1938年被日军打捞作为炮艇更名翡(Kawasemi),1940年又移交汪伪海军更名海靖,作为汪伪海军少有的“大船”风光无限,武备却仅有1门2磅炮和2挺7.7mm机枪。抗战胜利后归还作为水警船,1949年后下落不明。

中华民国海军时代的湖鹰级,1934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军俘获的湖鹗号

5、吕宋(Luzon)/114号鱼雷艇(菲律宾)

菲律宾海军从英国进口的鱼雷艇,1939年6月服役。排水量40吨,全长19.8m,宽4.7m,装备两具450mm鱼雷发射管,3挺12.7mm机枪和4枚深水炸弹,最大航速41节。

菲律宾海军主要用这艘鱼雷艇训练人员,1942年4月9日盟军前线崩溃时在马尼拉湾自沉。随后被日军打捞于1943年修复,减少1挺机枪,主要进行巡逻任务,1944年末被击沉。

114号鱼雷艇

7、布雷舰

大灯(Barlight)/101号辅助布雷舰(英国)

原为英国布网船,长41.14 m,宽7.7m,排水量542吨,主机为一台850马力蒸汽机,航速10节。武器为1门12磅高射炮,定员30人。在日军进攻香港时自沉,1942年9月26日被打捞修复,编入第四舰队执行布雷任务,武备变化为1门80mm高射炮和数量不明的水雷,乘员增加到70人。1944年6月5日在塞班岛登陆战中被摧毁。

英国时期
1942年6月修理中的101号

2、勒班陀(RM Lepanato)/兴津(Okitsu)(意大利)

1928年服役的意大利布雷舰,长62.2m,宽8.69m,排水量700吨;主机功率1500马力,航速15节,续航力3500海里/10节。武备为2门4英寸炮和1门3英寸高射炮。1943年9月意大利倒戈时在上海自沉,随后被打捞。

1944年6月被日本海军修复,易名兴津作为炮舰使用。武备变更为1门3英寸高射炮,4座双联装25mm炮和2座深弹抛射机和2具深弹滑轨,配置36枚深水炸弹。1945年日本投降后移交中华民国海军,易名咸宁。

兴津号侧视图
勒班陀号,1938年
1945年的兴津号
咸宁号,195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