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唐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西魏大统七年(541年)六月癸丑夜,杨坚带着紫气,呱呱坠地。

刚落地,就从东边来了个尼姑。

尼姑说,这个娃娃有点特别,不可像常人那样抚养,因为一般人“镇”不住他,得交给有点道行的人抚养,比如她。

征得父亲杨忠同意,尼姑便把杨坚带到别馆,亲自抚养。

杨坚确实与众不同,从小就深沉寡言,有时候可以整天不说一句话。

加上他那“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手上有个“王”字掌纹的外貌,在太学上学的时候,哪怕是关系最好的同学,也不敢跟他开玩笑。

西魏恭帝二年(555年),十四岁的杨坚,因是杨忠(北魏时期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受封陈留郡公)的儿子,被京兆尹薛善征辟为功曹,第二年被授为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成纪县公。

十五岁位列三公,只问你牛不牛?

正因为太牛,所以到了北周,杨坚的日子开始不好过,一些人开始怕他,恨他,整他。

首先是执掌朝政的权臣宇文护,多次想把杨坚弄死。

多亏有贵人匡护,杨坚才逃过一劫。

“宇文护执政,尤忌高祖(指杨坚),屡将害焉,大将军侯伏、侯寿等匡护得免”。

接着想害杨坚的,是齐王宇文宪。

宇文宪对哥哥宇文邕(北周武帝)说,杨坚长得太怪了,每次见到他,我都浑身不舒服,这个人要尽早除掉,不然将来要篡。

见人家长相不一般,就认为人家有篡位之心,这种有罪推定,史上不乏其例,也成为某些人除掉政敌的借口。

宇文邕安慰弟弟说,你不要担心,杨坚只能当一个将领,意思是,他不是当帝王那块料,不会有那个心的。

见哥哥油盐不进,宇文宪买通内史王轨,对宇文邕说,杨坚有反相,皇太子将来不是他对手。

那时候,宇文邕已经聘杨坚长女杨丽华为太子妃,岂容他人如此对待他这个亲家,所以很不高兴的说,“必天命有在,将若之何!”

就是说,杨坚如果真有帝王相,那也是天命所在,其他人又能怎样!

王轨等人见大老板真生气了,再也不敢吭声。

倒是杨坚自己,知道后很害怕,从此行事更加小心谨慎,如履薄冰,以韬光养晦。

02

对北周武帝宇文邕来说,杨坚不但是他亲家,更是他得力助手。

尽管那么多人想弄死杨坚而后快,他对杨坚的信任,却丝毫未减,不然,攻打北齐那么重要的事情,也不会带杨坚了。

在攻打北齐的战争中,杨坚不负周武帝的信任,先是于建德四年(575年)率水军三万大败北齐军队,又于第二年随周武帝亲征北齐,因功进位为柱国。

随后配合宇文宪大破北齐,周武帝把定州总管的职位给了他,随后又让他转任亳州总管。

公元578年,周武帝宇文邕亲征突厥,不幸在途中病倒,回到洛阳当天就一命呜呼,年仅三十六岁。

周武帝死后,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悲剧,再一次上演。

继位的周宣帝宇文赟对杨坚这个老丈人非常忌惮,以至于他的四个宠姬和皇后杨丽华吵架,他也“恨乌及屋”地对杨丽华说,总有一天,老子要把你家人,你爹你娘,你外公外婆,还有七大姑八大姨,统统斩尽杀绝!

那时的杨坚,已经因系皇后之父晋升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没多久又官任大后丞、右司武,很快又转任大前疑,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可这能怪他吗,他不想上也得上。

骂了皇后还不解气,宇文赟还让人去召老丈人进宫,吩咐侍卫说,你们把眼睛睁大点,看到老家伙的脸色稍有变化,就把他干掉!

对老丈人这么狠的女婿,古往今来,恐怕也找不出几个!

大老板召唤,谁敢不来?

杨坚来了,但却神色自若,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侍卫们谁也不敢动手。

这是第几次逃过一劫了?今后还有这么好的运气吗?

那时候的杨坚,已经开始为自己的性命担忧。

想来想去,唯一的办法是离开朝廷,离开大老板的卧榻之侧,也许就会放过他。

杨坚把想法告诉了老同学上大夫郑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

俩人倾心相结,关系很不一般。

杨坚对郑译说,我的心思,你是晓得的,我早就想到地方上去,希望你找个机会,把我的想法,转示告诉皇上。

郑译却趁机对杨坚说:

“以公德望,天下归心,欲求多福,岂敢忘也。”

反了他娘的。

杨坚有点意外,愣了一下说:“这个问题有点大,我还没想过。”

见杨坚如此迟钝,郑译不免替他着急:“我说老杨啊,你不能每次都退让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你又能退到哪里去?退无可退,何须再退?”

杨坚沉默了半天,缓缓说了句:“时机不成熟。”

看样子,他已被郑译说动。

巧的是,那以后不久,周宣帝遣郑译南征,郑译趁机提请杨坚为元帅,理由是,“若定江东,非懿戚重臣无以镇抚”,这样的人,非杨坚莫属。

周宣帝觉得有理,同意了。

杨坚为扬州总管、以督军事。

刚要出发,杨坚患了脚疾,没能出发。

过了没几天,周宣帝就病了。

郑译和御正下大夫刘昉商量了一下,宣杨坚入宫接受顾托,继而郑译宣召,随国公杨坚接受遗命,辅佐朝政,文武百官皆受杨坚节度。

有人说,郑译这个诏,是伪造的。

不管是不是伪造的,反正朝政大权,落到了杨坚手里。

周宣帝挂掉后,周静帝宇文阐继位。

御正中大夫颜之仪与几个宦官密谋,引大将军宇文仲辅政,想把权力,从杨坚手里夺回去。

郑译得知消息,立即率开府杨惠,以及刘昉、皇甫绩、柳裘等人赶到,吓得宇文仲等人逡巡欲出,被杨坚抓住。

第二天,杨坚任大丞相,之后施政宽和,精简法令,躬行节俭,“天下之人心无不归附于他”。

这里的“天下之人”,却不包括赵王宇文招、陈王宇文纯、越王宇文盛、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这些实力不弱的北周宗室,纷纷来到长安,伺机而动。

而最先行动的是相州总管尉迟迥,悍然举兵“勤王”。

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起兵响应,仅仅十来天,想把杨坚搞下去的人马,就达十万之多。

退无可退的杨坚不再退。

令上柱国、郧国公韦孝宽出兵,率先拿下尉迟迥。

见势不妙,司马难消急忙逃到陈朝,算是捡了条命,王谦就没这么幸运了,兵败被杀。

接着,杨坚以谋反之名,先后把赵王宇文招、越王宇文盛、陈王宇文纯、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等人抓来杀了。

公元581年二月,当周静帝被迫下诏宣布禅位于杨坚。

04

建立隋朝后,杨坚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开创了中国历史上多个第一次。

开皇二年,建设的新都城大兴城,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繁华都市。

隋文帝恢复了汉魏时期的体制,确立了三省(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尚书省下属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制。这种组织严密,分工明确的体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被一直沿袭使用到清代。

对地方行政机构简化,废郡,实行州县两级制。不仅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也减轻了百姓负担。

隋文帝还下令制订了《开皇律》,废除车裂、枭首等酷刑。同时整肃吏治,惩治贪腐。

废除门阀士族制度,开创科举制,使庶民百姓得以参政。

开皇四年,东突厥可汗上表称臣,尊杨坚为“圣人天可汗”,表示愿意作为藩属,永世归顺。

公元589年,灭陈朝,统一了全国。成为秦汉之后,又一个结束长期分裂,乱世混战的朝代。

在西方历史学者眼里,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皇帝。

《剑桥中国隋唐史》这样评价:“隋朝消灭了前人过时和无效率的制度,创造了一个中央集权帝国的结构,在长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区发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识…隋朝的成就肯定是中国历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

在卫报2001年评出的世界百位伟大帝王中,他的排名在中国皇帝中居首位。

老王:角度不同,排名不论。不过,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时期举荐制的阶级固化屏障,为普通人开辟了另一条上升通道,是真正的千年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