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一个抹不去的时代记忆,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乡愁。

农村,还有两个亲姊妹,农业与农民,形成了几代人都致力研究与解决的“三农”问题。

当下,农村还有残酷的现实和发展上的历史欠账,是时候到了,加倍补足农村欠缺的短板了。

那么,国家为什么要统一规划农村呢?

本人认为,不管是贫困山区的农村,还是一般农业地区的农村,亦或发达地区的农村,都还生活着六亿之多农民群体,他们的生活质量提升、收入渠道拓宽、就医和养老等方面,都亟需提上加快改善的日程。这就,离不开农村在新时期的前瞻性规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所以,要统一规划农村,归结于此:

1、现状倒逼,怪态频出

,农村有村无庄,50%处于濒临凋敝与解体,很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都转移到乡镇了。农村,处在“空心化、高龄化、光棍化”的大环境,衰败不堪,老龄化严重,耕地抛荒,产业缺失,就业没机会,儿童教育严重失衡,伦理道德缺失,等等......而今,有些地方的农村,建设的城不像城,村不像村,更有甚者,怪态频出。

2、时代所需,政策环境改善

,农村经历了“新农村建设、美丽乡村、脱贫攻坚”重大政策推动的蜕变下,“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聚焦到“乡村振兴”,并全面推进。

乡村振兴,已经成为下一阶段国家农村工作的重点。尤其,“十四五”时期,开始一场“乡村建设行动”。

并且,《乡村振兴促进法》6月1日已经开始施行,从此,我国促进乡村振兴正式有法可依。以后,凡是从事乡村振兴领域的事情,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了。

所以,在“十四五”后国家发展重心在向农业和农村倾斜,背后是城乡关系的重大战略性转折,形成“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展乡村建设行动”三大趋势。

三大趋势,推动农村发展的机遇期来临。只有,夯实规划,才能惠及亿万农民。

3、生态文明,赋能农村发展

中国五千年文明哺育下的农村,随着时代变迁,正在经历“农业文明 > 工业文明 > 生态文明”的迭代转变,角色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因为,农村有着生态文明的优越性,你不负青山,青山定不会辜负你。

规划先行,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前提,也是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顶层设计。

农村,未来的发展,在实践中既要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化为生动的现实,又要争取吃上“生态”的赋能饭。

美丽宜居宜业的乡村,成为新需求,也是未来农村的雏形。

总之,农村建设,已经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投入巨额资金及资源,补足发展上的短板,必须规划先行,把握村落发展规律,以历史的、长远的、发展的眼光去审视、去考量、去研究,坚持问题导向,提出发展对策,引领“乡村建设行动”。

结合时下的发展趋势、新科技发展,如何重构农村的理想发展模型,增强村庄内生发展的韧性?

这就需要,了解原住民的需求和市场的需求,给规划设计做准备。首先,要了解,并尊重农民的多元化需求。其次,要了解,并尊重自然地理格局,彰显乡村特色优势。最后,要了解,并尊重乡村经济发展规律和市场需求。

实用性,是农村规划的核心

中国,这个文明几千年来,其实一直是有一个基本的特性,叫落叶归根,叫衣锦归乡,或者叫入土为安,因为中国这个文明是土地文明,我们对“土地”的这种感情和恋情是所有民族都不能超过的,要不然怎么会叫全世界的农耕文明在中国呢。

所以,农村的规划,实用性一定是核心。乡村振兴、乡村建设,并不是消灭农村,大拆大建。毕竟,乡村振兴,需要巨额的投资,免得重复性建设,劳民伤财。有些地方,找机构给做的农村规划,建得城不像城,村不像村,建成四不像,生态环境出现恶劣的破坏,严重失衡。基于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人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提升、危房改造、饮水安全、乡村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缺什么补什么,合理规划布局。让公共服务在农村落地,解决好水电路气网热等对边远村组的供应保障,切实保障农村生活质量的提高,加快交通、水利、仓储、物流、网络等基础设施的改造升级,有效支撑农村现代产业的发展。

各类农村,按需求规划、设计,然后开始建设,实用性要强,突出其核心点。

规划引领,建设落地,必须做到: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结合区位优势、资源条件、基建配套等,做好顶层设计,找对发展方向。

今后,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必须把乡村规划编制好、硬件建设好、软件开发好。才能实现美丽,宜居宜业的乡村。否则,短板还是短板,“补缺”还在欠缺。

文 / 李国民 / 跨界融合策划人 / 三农研究 专注(乡村建设、文旅、农旅)等项目的前期策划、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