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人指导,摆脱胰岛素和降糖药,一个疗程四个月,4800元药到病除……”。

昨天,央视曝光“深圳松茂堂”公司销售的宣称可根治二型糖尿病的“降糖神药”实际上是固体饮料。该公司自称按祖传秘方研制生产了一种治疗糖尿病的特效药,专门挑选患有二型糖尿病的老年人下手,诈骗所得巨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降糖药是很多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的必需品,打着“降糖神药”的幌子进行诈骗是不法分子利用的是病人们急于求成、根除疾病的愿望。糖尿病属于我国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主要是通过注射胰岛素或者服用降糖药,难以通过药物根治。

二型糖尿病的高发人群是中老年人,平日为了控制血糖需要经常监测血糖、控制饮食等,为了减少痛苦早日痊愈,许多老年人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购买,结果成为了受害人。

这些假药不仅费用高昂,起不到降糖效果,而且受骗人被诱导停用了正规药品,对身体也造成了伤害。

保健品是保健食品的通俗说法。GB16740-97《保健(功能)食品通用标准》第3.1条将保健食品定义为:保健(功能)食品是食品的一个种类,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调节人体的机能,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

所以在产品的宣传上,也不能出现有效率、成功率等相关的词语。 保健品不是药品,而不法分子却将其包装成普通药品,或者是“神药”,夸大其功效和模糊编造其用法。

有些不仅不治病,乱吃还会给身体造成巨大危害:不仅给肝肾造成极大负担,如果对保健品成分不明确,还可能会导致过敏;如果偏信保健品,还可能耽误正常疾病的治疗等。有些老年人被骗后郁郁寡欢,造成了严重的心理创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市场上的保健品大体可以分为一般保健食品、保健药品、保健化妆品、保健用品等。

保健食品具有食品性质,如茶、酒、蜂制品、饮品等;保健药品具有营养性、食物性天然药品性质,应配合治疗使用,有用法用量要求,目前带"健"字批号的药品。

保健化妆品具有化妆品的性质,不仅有局部小修饰作用,且有透皮吸收、外用内效作用,如保健香水、霜膏、漱口水等。

保健用品具有日常生活用品的性质,如健身器、按摩器、磁水器、健香袋、衣服鞋帽、垫毯等。随着大家健康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保健食品市场也空前的火爆起来。火爆的市场中,各种产品的质量也是参差不齐。

保健品诈骗老年人可以总结出常用的六大套路。

一是免费送礼,举办吸引老人的活动赠送廉价的礼品,在工作日举办讲座以免年轻人揭发;

二是登记信息,接近老年人让其填写资料以评估家底,以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推销;

三是洗脑宣传,夸大保健品的疗效,极其夸张的销售语言与广告使其深信不疑,利用“专业”的科学名词忽悠并不懂行的老年人;

四是亲情服务,如果讲座没有使老年人买单,那销售人员就会大打“亲情牌”,上门服务,像对待父母一样给其送菜揉肩;

五是组织免费旅游,让老年人远离子女,从而博取其信任;

六是存钱有息,有些诈骗团伙还会唆使老年人把钱存入其账户,承诺高额返息,并且购买保健品享受额外优惠。

总的来说就是利用老年人不知如何挑选正规合适的保健品,并给予一些一些蝇头小利吸引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我国刑法还没有专门规定关于保健品诈骗的罪名。实践中,保健品销售方以发布虚假信息、夸大保健品疗效等手段以远高于成本价格欺骗顾客购买的,涉嫌诈骗罪。

根据刑法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即达到判刑标准,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如果诈骗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若诈骗数额特别巨大,又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13个部门曾联合开展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但保健品诈骗始终得不到根除。

除了市场监管不力以及保健品市场自身存在无法根除的弊端的客观原因,我们还可以通过总结一些受骗的案例找到老年人受骗的更深层的原因——病急乱求医且缺乏对疾病的了解,缺少关爱是重要的一环。

例如抗疫片《在一起》中以更直观的角度所展现出来的问题。除夕夜将近,一位老太太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因患有阿兹海默症,她无法交代与自己密切接触的人,以及去过的地点,且内心十分抗拒与医生、市疾控工作人员交流。

老太太的儿子常年在外工作,对母亲缺少最基本的关心,不知道母亲有初期症状。与此同时,当地某商场的几名员工也被发现感染,猜测是顾客同时去了三个柜台购物,把这三个导购员感染了,符合这样的情况的人就是使用购物卡的人,而购物卡是老太太赠与她的“干儿子”:一名保健品销售员的。

和许多老年人一样,老太太缺少子女的陪伴和关爱,一旦有人热情地接近她,体贴地对待她,就容易卸下防备,付出自己的金钱与信任。

有的老年人身体不舒服,但是子女没有时间或者不愿麻烦子女所以无人陪护去看病,又或者是想要快速治愈疾病而选择自己买药。缺乏子女积极主动的关心,渐渐地老人更愿意去相信售卖保健品的销售员,没有唯一能够劝说老年人不被诈骗的子女挡在中间,销售员的说辞和商品老年人都深信不疑、照单全收。

对此,子女们应当深刻反省一下,平时是否对父母疏于照料和关注。上一次询问父母身体是否无恙是什么时候?上一次带父母去正规医院体检又是什么时候?

保健品和生活必需品是否仍需父母亲自购买?是否给父母普及了假药的危害或者帮助父母辨别真假保健品?我们子女的义务和责任是否在无形中让渡给了“不法分子”?我们是否在无形中助力这种诈骗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避免保健品诈骗,子女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抽空陪伴他们,时常关心他们,陪他们定期体检、就医,平时一起吃饭、唠嗑,不给骗子打“亲情牌”的机会,有意识地给父母打好预防针。发现保健品诈骗时及时联络公安机关……

我们可以做的有些许多,且并不费力,但是我们实际做的又太少,有些子女以为金钱可以填补一切,甚至把父母的付出想的太理所当然。当然,作为子女的我们,首先需要掌握保健品以及防诈骗的知识,才能提高老年人的防骗意识以避免其受骗。

如果保健品的宣传中出现了【治疗】、【治愈】、【防治】等字眼,一般就是过度宣传。前往正规医院就医,购买药物前反复确认其标识与说明,不盲目相信“万能”保健药品和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