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有留意鞋圈的朋友,想必都知道 Balenciaga 最新推出了一双「弹簧鞋」X-Pander,其腾空的鞋底结构抓人眼球。

伴随着 X-Pander 的登陆,一个许久不被提及的词「结构缓震」再度出现,这个看似被时代遗忘的设计概念再度被人关注。

巴黎世家最新「弹簧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Balenciaga X-Pander

时装设计师 Demna Gvasalia 上任 Balenciaga 设计总监后,带来过不少爆款运动鞋,就像最初的 Triple S 到后来的 Track Sneaker 等。

今年 Balenciaga 又带来了全新的 X-Pander,多款配色在五月份时开启预售,目前鞋款的二级市场价格大约在 1600 美元。

X-Pander 鞋面依旧以「老爹鞋」面貌示人,采用网面与橡胶材质打造,最抢眼的部分实属高达 4 厘米的「弹簧后跟」设计。

凭借着浮夸的造型与极强造型力,鞋款一经推出便种草了不少潮流爱好者,INS 上更是有许多博主率先为大家带来了上脚展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Balenciaga

同时「弹簧鞋」也引起了热议,有网友表示:“必须要买 X-Pander,毕竟穿上它身高就有 180+ 了!”

也有网友好奇:“这个特殊的后跟,穿上它之后弹跳力会不会很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mmkemio & @imdanielsimmons

@the.simons & @_whsk

Balenciaga X-Pander 热烈的市场反馈,侧面反映出了「结构缓震」的设计概念在近年确实备受潮流爱好者欢迎。

什么是「结构缓震」?

adidas Consortium Runner 4D

一开始或许大家对「结构缓震」没有什么概念,它与「材料缓震」分别是运动鞋中最流行的两种缓震方式。

「结构缓震」单元一般比较坚韧,通过弯曲时的弹性与拉伸时的张力吸收冲击力,其物理结构一般是镂空的设计,例如 adidas 4D、Nike Air Max 等鞋款;「材料缓震」则是由一整块发泡的热塑性弹性体打造,这种软弹的材料兼具了缓震效果与舒适的脚感,因此成为了目前市场主流的缓震科技,例如 adidas Boost、Nike Lunar 等鞋款。

但在「材料缓震」成为主流之前,「结构缓震」的设计也曾备受欢迎,各大品牌都有自家招牌的「结构缓震」设计,在本世纪初的篮球赛场上便能看到许多类似的设计。

Vince Carter

Nike Shox BB4

Nike 耗时十几年研发了 Shox 技术,半人半神的加拿大飞人 Vince Carter 成为了首席代言人。Shox 由多个独立缓震柱组成,并分别配有塑胶圆环,当缓震柱受力发生形变时,塑料圆环会帮助其恢复原状,从而形成缓震效果。

Kevin Garnett

adidas Garnett 2

adidas a3 则是为了对抗 Shox 而推出的「结构缓震」科技,品牌为狼王 Kevin Garnett 打造的签名系列鞋款便搭载了这项科技,其原理与 Shox 大致相同,只是将单个模块由缓震柱改为矩形镂空结构,后来这项技术进化为闻名的 Bounce 科技。

Dwyane Wade

Converse Icon Warrior

Converse 亦有经典「魔球」技术,Converse Icon Warrior 便是 Dwyane Wade 全明星之旅的第一双球鞋,它亦伴随 Wade 参加了 2004 年全明星新秀挑战赛。排列在中底的双密度缓震魔球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研发,球体的上半层高密度,发挥了支撑作用,而球体的下半层密度则偏低,发挥了缓震的作用。

Shaquille O'Neal

LI-NING Shaq VII

李宁则研发了大名鼎鼎的「李宁弓」缓震系统,而第一个上脚李宁弓科技篮球鞋的便是大鲨鱼 Shaquille O'Neal,早期李宁的 Shaq 系列均搭载了这项科技。它是利用拱形的受压变形有效的缓解压力的原理进行研发的,由Arch、Tensile、PU 三大部件组成。

Mizuno Wave

Reebok Zig Tech

New Balance ZIP

adidas 刀锋战士

后来,Mizuno、Reebok、New Balance 和 adidas 等品牌亦将「结构缓震」设计应用到了跑鞋当中,曾掀起过一阵「科技感」风潮,其中 Mizuno 更是将最初的 Wave 缓震科技贯彻至今。

随着时代的发展,「结构缓震」的不足也逐渐显现出来,在侧移动频繁的运动中, 安全性与稳定性均存在隐患。以 Vince Carter 为例子,他在巅峰时期多次受伤,虽然跟他霸道的球风有一定关系,但作为战靴的 Shox 也难免让人诟病。

Vince Carter

另外,因使用坚韧材质的缘故,鞋身整体重心会偏高,穿着脚感方面亦会有所下降,这令许多消费者对于「结构缓震」有所顾虑。

Nike Air 装置

因此「结构缓震」也在不断的进行升级,就像是 Shox 后期的发展亦在前掌位置加入了 Zoom Air 气垫,Shox 缓震柱也逐渐沦为一个「装饰」。

如今看来,Nike 气垫科技成为了最优秀、最成功的「结构缓震」装置,因为它是目前市场最普遍、最被大众熟知的一项缓震科技。

近期「结构缓震」设计频出

在「材料缓震」主宰了运动鞋市场一段时间后,许多品牌开始将最初的「结构缓震」设计带回,似乎想要重现昔日光辉景象。

Matthew M Williams x Nike Zoom MMW 4

Nike 与 Matthew M Williams 合作的 Zoom MMW 4 鞋款,坊间称之为「坦克鞋」。

鞋款中底位置不仅重现了传统「结构缓震」造型,前掌还结合了 Zoom Air 气垫,鞋款售价高达 3199 元。

adidas Originals x OAMC

上周刚发售的 Type O-9 是 adidas 携手 OAMC 的最新作品,中底对 Bounce 科技进行了重新的演绎,再现了 adidas 当年具有代表性的「结构缓震」科技。

鞋款定价为 2299 元,远高于 adidas 搭载 Boost 缓震科技的鞋款。

空山基 x Mizuno Wave Prophecy Sorayama

年初,Mizuno 携手日本艺术家空山基推出合作鞋款,以经典的「结构缓震」鞋款 Wave Prophecy 作为创作蓝本。

空山基以独特的角度将创新艺术融入其中,鞋款仅限量发售 160 双。

On 昂跑 Cloudswift Edge Prism

On 昂跑在四月份发布了 Edge 限量系列的新成员 Cloudswift Edge Prism。

「结构缓震」鞋底以 Helion™ superfoam 打造 CloudTec® 缓震模块,特制 Speedboard® 搭配圆弧外底。

Soulland x LI-NING「绝影」

作为国产球鞋的老大哥,李宁更是大玩「结构缓震」设计,将此概念作为新款的核心科技。

就像是品牌去年发布的「绝影」跑鞋,中底将䨻与碳板共同构成弜的镂空结构,完美将「结构缓震」与「材料缓震」相结合,以达到最佳的缓震效果与脚感。

Air Jordan 36

Jordan Brand 的正代战靴代表着品牌最顶尖的科技,从 Air Jordan 34 开始「结构缓震」便出现在了中底之上。

早前 Air Jordan 36 的谍照释出,我们能看到 Jordan Brand 依旧沿用了「结构缓震」设计。

YEEZY Knit Runner

adidas 最受欢迎的 YEEZY 系列鞋款,一直以舒适的脚感与前卫的造型著称。

在最新款的 YEEZY Knit Runner 曝光后,我们能看见鞋底同样是采用了「结构缓震」的设计。

大概从 2010 年开始,各种基于发泡技术演变而来的缓震材料接踵而来,像是 Nike Lunar、adidas Boost、李宁云以及匹克态极等等,毫无疑问是取代了「结构缓震」在运动鞋领域的地位。

但从另一方面看,「结构缓震」的外观设计,通常带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如今多元化的审美环境下,无疑能够提供更多穿搭亮点,大大提升造型效果。Balenciaga X-Pander 的出现,能否重新掀起「结构缓震」在时尚领域的新浪潮?让人非常期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