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 | 网络

作者 | 臣本布衣

本号原创首发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民风极其彪悍的地方,这个地方民风之彪悍在整个H省都是出名的。高考我还是比较幸运的,考入了邻省省会W市的一所一本类大学ZNN大学,读的历史专业(并非师范类)。为什么考研?自己当时并不清楚。至于为什么选择HK这所985理工类大学?其实想去一个好学校,HS毕竟只是一个211,而WD又难度较大,所以只能选择HK大学。

我是一个非常要强的女生,很多事我都希望做的很好,甚至在班里是最好的。初来HK,感觉还是很不错的。因为这里的师资阵容很强,有三位老先生(包括我的导师)是学术领域内的元老级人物,泰斗级人物。HK大学中国史研究生学习还有一间资料室,资料室里面资料应有尽有,而且藏书更是丰富。

每天的生活基本上就是东二舍、东五楼、集贤楼(食堂)、图书馆之间穿梭,我很用功读书,研一一年我基本上读完了《续资治通鉴长编》。我开始了选题,当然选题跟自己的导师方向一致,很幸运我的导师对我很好,他说他有一个想法,一直没有去做,希望我能够去做,我便开始把这个想法作为了自己的选题。后来的两年里都在为这个题目而努力,逐渐构思出了论文的框架,最后写成了几万字的毕业论文。

在学习上我是很充实的,我很感谢在HK大学的这段学习经历。HK大学中国史专业经常邀请一些史学名家来举办讲座,这给我了近距离接触学术大家的机会,至今感觉很有收获。

但是任何一个人是不可能脱离现实的,其实读研期间我面临很大的现实压力。家里本来就经济条件很一般,再加上研一期间家里连续出了一些事故,所以基本上就是雪上加霜了。

恰恰在这个时候他出现了,他并不是这里的学生,只是经常来这里旁听我们学校的中国史专业课,渐渐的和他熟悉了。接触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了解,他知道了我的情况以后,在经济上开始帮助我。后来的了解中,发现他对学术有着超出常人的热爱,他在史学研究上也有着过人之处,也见识到他的血气方刚、骁勇之处。其实这个时候对他虽有好感,但是并没有任何的发展。因为他有女朋友了,我也有一直喜欢我的人(个人感觉喜欢我的那个男孩儿很优秀,但是自己觉得不合适)。

当然他对我最大的帮助还是在学习上,比方说他谈他对王安石变法的看法,他分析我们学校L先生与北大Z女士在王安石变法上态度差异背后的因素,他谈对史料的整理与论文撰写的关系。这些是在其他地方所听不到的,所以我养成了每次和他聊天做笔记的习惯。

后来他拿着我的开题报告后反反复复去读,也提了很多重要并且非常正确的意见,我很感谢他,也很佩服他。应该说恰恰是他,激励了我在学术之路上奋勇前进。

长期的接触中,我感觉到他始终奉行人文主义,关心别人、帮助别人是他为人处事的一个最大优点。或者说他粗中有细吧,他的内心很细致,在感情上很专一,他对他女朋友的爱是矢志不渝的。恰恰因为这样,我很佩服他,仰慕感觉越来越强。

研三的时候面临择业的问题,我选择了公务员和选调生考试,因为各种因素,在最接近成功的环节最后败下阵来。当时自己很沮丧,甚至怀疑人生。这个时候自己谈了一个男朋友,男朋友也安慰了许久,自己的心情渐渐恢复平和。有一天晚上在宿舍楼下遇到了他,他是在等他女朋友。不经意间说起了自己这件事,他说“其实就是这样,很多事失败并没有正式的必然的理由,我们只是一粒尘埃”。我觉得他这句话不但让我释然了,而且我觉得他学历史真的学到了精髓,因为他能看透人性。

毕业后我回到了本省C市一家中学教初中历史,过了不久就和男朋友分手了,因为本身感情也不是太深。我听说他毕业后也是回了老家,在一家高中教学,他与女朋友感情不是太好,经常性吵架。

很多时候我是纠结的,因为总想迈出一步和他联系一下,也并不奢求什么。但是每当要联系的时候我选择了放弃,因为总觉得那样不是太好。其实他在学术期刊上发表的两篇文章以及他的毕业论文,我都下载下来打印出来放在身边,时常去看,总觉得这样是在和他交流学术。

我和他的认识开始于学术,我对他的敬仰也是因为学术,所以最终我选择了对他的那种感觉只留在学术上,也许只有这样才能够保持“人生若只如初见”的感觉吧。

其实很多时候都会刻意去翻一翻他的朋友圈,很想知道这些年他是怎么生活的,有时候也会对他产生一些关心的想法,但是这些年始终控制住了没有和他联系。

我没有选择删除他是因为,他真的很好,自己内心是舍不得。无论是毕业前的接触,还是后来翻看他的朋友圈,我都能够感觉他是一个正直的人,在现实中他没有阿谀奉承、没有投机钻营,更多的是敢于直言、无畏得失。他时常说一句话,“人做事应该更多考虑对错,而不应该考虑得失”。我也知道他在后来的工作中经常和领导“开杠”,他在与领导的斗智斗勇的生活中似乎很享受,但似乎大多数是为了维护公平正义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中国史研究生的生涯在他的身上真正发挥了价值,他的这种处世风格确实让他在职场上不太顺,他这样的人也是少数,但恰恰社会因为他这样少数的人而进步。

去年3月份来C市了,他在一所跟我工作的学校同属一个集团的高中任教。其实我内心是很欣喜若狂的,当然我知道他已经结婚了,但婚姻生活不太幸福。不见面是不可能的,有了经常接触的机会,我也尝试着迈出一步,但是并不奢求什么。他表达过在婚姻中的不如意,但是能够看出他更多是对他妻子深深的爱。

9月份可能是因为家庭缘故,他离开了C市,我记得他走的那天天气很好,但是我的心情却差到了极点。他进火车站的那一瞬间,我喊出了我的心声,他没有回头,挥了挥手。

时隔几个月后,我看到了他的朋友圈,他开始“宝爸”的生涯,天天陪孩子在一起玩,偶尔去一所学校兼职讲课,他自己在朋友圈里自嘲:“已近中年,却一事无成,每天在温饱线上挣扎”。

他与他妻子的事情我了解不是太多,但是能够了解到的是他这些年似乎被妻子拖累了很多,比方说他为了妻子放弃了已经考上的北大博士。诚然这些都是人家的家事,我也没有资格去评论对错。但是我想说的是,很遗憾没有早些年认识他。也许很幸运,我守住了做人的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