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8年11月,湘军在桐城、三河一带全军覆没,8000多兵马阵亡,这是湘军孤军深入作战之恶果。三河惨败后,此时湘军实际主帅胡林翼吐血不止;曾国藩因弟弟曾国华阵亡,几天吃不下饭;咸丰皇帝害怕太平军挺进中原,威胁帝都燕京安全,食欲不振。此外,这8000兵马都是湖南老兵,是湘军最精锐部队,也是曾国藩训练湘军时的第一批人马。

从1860年初到1861年9月,太平军与湘军在安庆进行会战,前后持续近2年时间。结果,包括安庆守军在内,太平军总计损失兵马6万人,陈玉成主力军团被打残,元气大伤。1862年5月,陈玉成困守庐州,中了苗沛霖之计,在寿州被逮捕,遭凌迟处死。

三河之战,湘军惨败,元气大伤;安庆之战,太平军惨败,也是元气大伤。有意思的是,三河惨败后,湘军依然能蹦跶,很快就满血复活。太平军则不一样,很快就蔫了,再也没有取得辉煌战绩,直到灭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8000精锐阵亡,湘军在安徽处境危险,胡林翼急忙将鲍超“霆军”、多隆阿八旗马队从安庆城下撤回来,避免被太平军内外夹击,损失更大。陈玉成、李秀成乘胜追击,连战连捷,袁甲三(袁世凯叔祖)团练溃败,安徽巡抚李孟群在六安战败,被陈玉成俘虏,绝食而亡。

太平军攻势迅猛,但湘军很快就缓过神来,在潜山之战、太湖之战、二郎河之战中击败陈玉成,扭转溃败局势。1860年初,胡林翼湘军在小池驿获胜,陈玉成军团败逃,湘军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可以说,三河惨败后湘军依然能蹦跶,是太平军的劲敌,实力不容小觑。

安庆战败后,太平军几乎是一蹶不振,一直被湘军吊打。1864年7月,湘军“吉字营”攻入天京,灭亡太平天国。可以说,安庆之战后,太平军就蔫了,毫无获胜的希望。

同样是损失惨重,湘军依然蹦跶,太平军则蔫了,难以再现辉煌。那么,原因究竟何在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双方抗损失的能力不同,湘军可以没有李续宾,但太平军绝对不能没有陈玉成。正如陈玉成临刑前所言:太平天国失去我,江山也就失去了一半。

纵观太平天国战争,“围点打援”是常用的经典战术。起初,湘军、太平军都喜欢野战,相互厮杀,互有胜负。胡林翼主政湘军时,针对太平天国主要城市都在长江沿岸,以及对方水师力量薄弱的特殊情况,他决定避开攻坚战,转而采取“围点打援”战术,消灭太平军有生力量。

相对太平天国而言,清朝经济实力强大,且湘军水师力量强大,牢牢掌握长江控制权,这是胡林翼“围点打援”战术玩得转的主要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围点打援”战术下,湘军主要目的不是夺取城池,而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慢慢耗死太平军。那么,“围点打援”战术如何操作呢?具体分工有三点。

其一、水师封锁长江,确保湘军粮食供应之同时截断太平军粮道,饿死城内太平军,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之目的。

其二、“攻坚拒援”同时进行,一部分湘军打造坚固堡垒围城;一部分湘军部署在外围,截杀太平天国援军。

其三、出动湘军去打游击,深入太平天国腹地作战,让太平军顾此失彼,无法集中兵力进行大规模会战。

三个环节中,最关键的就是“打援”,也就是消灭援军。收获最大的是围城,因为他们第一个杀入城内,摘取最终果实。那么,号称湘军第一悍将的李续宾承担什么任务呢?答案是围城,躲在堡垒里面战斗。

野战能力,李续宾不行,否则也不会在三河全军覆没。李续宾擅长围城,却不擅长野战,就算阵亡三河镇,湘军集团也很容易找到替代者。君不见,安庆会战之前,九帅曾国荃毫无名气,却成为会战之主角;他躲在堡垒里面作战,摘取胜利果实,是人生赢家。其中原因,曾国藩偏袒是其一,关键是围城压力不大。

“围点打援”战术下,“围城”角色很容易找到替代者,但野战部队则不行。若是没有强大的野战军团,湘军早晚得失败。野战,鲍超、多隆阿、李续宜、蒋益澧最厉害,他们角色不好替代。祁门之战时,若没有鲍超“霆军”血战拼杀,曾国藩早就没命了。由于野战“王牌”尚在,湘军很快就恢复元气,继续蹦跶。

相对而言,太平军就没那么幸运了,安庆之战陈玉成军团覆没,这是无法承受的损失。“围点打援”战术下,太军没有强大水师,没有长江控制权,想从水路运送粮食入城补给守军,压根就做不到。城内守军想要补给,只有陆路运输。安庆之战时,陈玉成重点在集贤关,目的是打通陆路运输线。

想要从陆地上运送粮食,太平军必须要组建一支强大的“野战”军团,否则一样玩不转。太平天国阵营,谁人野战能力最强悍呢?答案是,英王陈玉成,麾下有五大队、五小队,还专门组建一支骑兵,战斗力很强。可惜,李秀成迷恋苏杭繁华,拒绝增援安庆,导致陈玉成战败,野战军团被打残。

安庆战败,英王陈玉成走投无路,在寿州被诱捕,受凌迟处死。没了陈玉成强的野战军团,太平军在“围点打援”中吃尽苦头,无法打通陆地交通线,注定玩不转。

参考书目:《太平天国战争全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