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大早,河南省纪委监委发布消息,河南省高院原副巡视员谢红星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接受省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已退休4年的谢红星,是本周被查的第4个厅官。

“老虎”落马半月后,曾经的副手被查

公开履历显示,谢红星,男,汉族,1958年5月出生,1974年5月参加工作。谢红星退休前长期在河南政法系统任职,历任郑州市检察院反贪局局长、副检察长、常务副检察长等职;2007年12月至2014年2月,任郑州市中院常务副院长;2014年2月至2017年5月,任河南省高院副巡视员。

在郑州市中院担任常务副院长近7年的谢红星,是近两个月被查的曾在该院任职的第二个厅官。上个月20日,郑州市委原常委、政法委原书记于东辉被查。于东辉于2014年2月至2018年9月任郑州中院院长等职。此外,河南省委原常委、政法委原书记甘荣坤也已于6月1日被查,是今年首个在任上落马的省委政法委书记。

除了谢红星,本周还有3个厅官被查。周三,浙江省发改委副主任翁建荣被查。翁建荣历任丽水市景宁县经委主任;嘉兴市经委(经贸委)副主任;嘉兴市南湖区常务副区长;嘉兴市环保局局长;平湖市委副书记、市长;平湖市委书记等职。

周四,辽宁省高院审判委员会委员、二级高级法官周成德被查。周成德长期在辽宁省法院系统任职,历任阜新市中院副院长、铁岭市中院院长等职。周成德于2014年12月至去年10月,担任铁岭市中院院长近6年时间。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注意到,近几年,铁岭市原市长姜周,市委原常委、宣传部原部长王志勇,原副市长郭治鑫等先后被查。

周二,黑龙江省委政法委副书记、一级巡视员何健民被查。何健民历任黑龙江省委政研室办公室副主任,黑龙江省纪委办公厅副主任,黑龙江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党委书记、总队长,黑龙江省公安厅党委委员、副厅长等职。2018年11月至被查,任黑龙江省委政法委副书记(正厅级)。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注意到,河南省委原常委、政法委原书记甘荣坤,曾于2016年11月至2019年9月,任黑龙江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截至目前,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已启动3个多月。据前不久召开的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第一次新闻发布会消息,全国共有12576名干警主动向纪委监委投案;立案审查调查涉嫌违纪违法干警27364人,留置1760人。

除了查处4个厅官,端午节当天还有一个国企干部被查。周一,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家电网纪检监察组、陕西省纪委监委发布消息,国网企业管理协会秘书长许子智被查。许子智历任陕西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甘肃省电力公司总经理,西藏电力有限公司总经理等职。

内蒙古一处级干部敛财超2亿

本周还有12个厅官受到党纪政务处分。其中,一半来自正在涉煤腐败领域“倒查20年”的内蒙古。曾数次连发官员被查或受到处分消息的内蒙古纪委监委,本周又两次“三连发”。

周四,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原副厅长王来明、鄂尔多斯市政协原副主席曹郅琛、内蒙古自治区编办原巡视员白继荣同时受到党纪政务处分。

王来明与曹郅琛于去年12月4日同时被查。周四,王来明被“双开”。通报指其作为政法系统领导干部,既想当官又想发财,违规投资经商,为自己及家属谋利,违规干预执法活动;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定,逃避外汇监管等。王来明是首个被指逃避外汇监管的厅官;同一天被开除公职的曹郅琛被指擅权妄为,违规决策造成国家损失;家庭拥有巨额财产不能说明来源等。

白继荣于今年2月26日被查。通报显示,白继荣严重破坏党的选人用人制度,利用手中的组织人事权,在干部选拔任用中大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在职务提拔、考核等方面为他人谋取利益,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等。

周五,内蒙古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原总经理苏日勒格、原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管理局局长张三红、原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厅长白盾同时受到党纪政务处分。

苏日勒格与白盾于去年12月4日同时被查。苏日勒格被指破坏党的选人用人制度,违规为亲友获取人事利益;擅权妄为,造成国家巨额财产损失等;白盾被指在干部选拔任用过程中收受他人财物;违规收受礼金;不正确履职,越权审批探矿权等。去年12月14日被查的张三红,被指把利国惠民的水利工程变成损公肥私的“聚宝盆、摇钱树”,违规投资入股企业从事营利活动,大肆收钱敛财;不正确履行职责,违规套取水利专项资金等。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注意到,周五还有一个内蒙古处级干部受审。当天,内蒙古通辽市中院一审开庭审理鄂尔多斯市煤炭局原局长郭成信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一案。公诉机关指控,郭成信收受款物合计9033万元,还有1.14亿元家庭财产不能说明来源。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梳理后发现,“倒查20年”以来,内蒙古已有多个担任过煤炭局局长的官员被查。除郭成信外,还包括曾任锡林郭勒盟煤炭局局长的锡林郭勒盟政协原副主席张志军,达拉特旗原煤炭局局长王永丰、魏占彪等。

延伸阅读:

内蒙古涉煤腐败倒查20年:无论退休还是去世 都要算账

内蒙古自治区是全国煤炭产量最大的省区,煤炭行业在“高歌猛进”的同时出现“野蛮生长”,一度沦为腐败的温床。

乌金蒙垢,必须重拳出击。过去一年,内蒙古根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部署要求,开展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对涉煤腐败倒查20年。

倒查20年,亦成为全国反腐热词。纪委监委“N连发”,近千人接连落网。倒查20年,到底查到了啥?背后那些发人深思、给人启迪的故事,又传递出怎样的信号?

不管背后有没有靠山,不管牵扯到什么利益,照样出重拳下狠手

这是锡林郭勒盟境内的一处露天煤矿(3月31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靖 摄

5月26日晚,专项整治监督责任办公室成员、内蒙古纪委政策法规研究室副主任刘占波调度完各专项工作组、盟市纪委监委和相关派驻纪检监察组工作后,更新了数字:全区纪检监察机关累计受理涉煤问题线索3982件,立案700件987人,其中厅局级62人,县处级227人,14名干部主动投案……

见过“狂风暴雨”,没见过如此大的阵仗。过去一年的场面,刘占波用“惊涛骇浪”来形容。

内蒙古是世界最大的露天煤矿之乡,中国重要的能源保障基地。全区12个盟市中11个有煤矿,现有煤矿523处,核定产能12.8亿吨。一段时间以来,在部分胆大妄为、别有用心之人的操控下,内蒙古煤炭资源领域积小弊而成沉疴乱象,积小病以致顽瘴痼疾,最终衍生为腐败问题的重灾区和政治生态的污染源。

2020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成立煤炭资源领域违规违法问题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石泰峰。同时,领导小组下设主体责任办公室,负责统筹安排专项整治工作;下设监督责任办公室,负责集中查处涉煤腐败案件、督促整改等。

“不‘得罪’这些腐败分子,就是得罪全区2400多万各族人民,我们一定要算清政治账、人民利益账、人心向背账。”石泰峰说。

可是,想在短期内撕开口子、挖出根子,绝非易事。

记者多次参加专项整治工作调研,对当时的情形再熟悉不过。一开始,人们议论纷纷,曾出现不少杂音——

有人担心,揪出20来年的旧事后,干部会惶恐不安,谁还会安心干正事?也有人心存侥幸,都过去20年了,很多事难找到痕迹,也许可以逃过此劫;有人认为,反腐影响经济发展,企业不能正常生产,投资者会纷纷跑掉;更有人怕翻旧账引火烧身,以“我没经手”“我不清楚”等理由推诿扯皮,甚至试图阻挠调查……

不管背后有没有靠山,不管牵扯到什么利益,一样出重拳下狠手。自治区党委一直未受外界干扰,一直未改变高压态势。

当时,负责查找问题的内蒙古自然资源厅副厅长王杰敷衍塞责,查出的问题不痛不痒,严重阻碍了专项整治深挖彻查。

“既然他不积极,那我们就先查他。”刘占波说。

不出所料,王杰被查出利用职务之便为煤老板谋利,收受他人款物,还违规入股煤矿获益。

内蒙古自然资源厅原副厅长王杰因煤落马,在看守所中接受采访(4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侯维轶 摄

“随着专项整治不断向纵深挺进,一批问题浮出水面,涉煤腐败成为污染内蒙古政治生态的最大毒瘤。”刘占波说。

何为最大毒瘤?从有煤地区、管煤部门到涉煤企业、配煤项目均有波及,个别地区甚至出现塌方式腐败,严重污染了政治生态、经济生态、自然生态。

一些问题穿了“隐身衣”,抽丝剥茧也要挖出来。

乌兰察布市原市委书记杜学军多次参加专项整治工作会,可总是台上一套、台下一套,忠诚不离口,背后留一手。

经查,2004年,杜学军任陈巴尔虎旗旗委书记期间,接受发小请托,为其公司配置煤炭资源提供帮助,收受发小夫妇现金、房产折合人民币超千万元。多年来,杜学军涉嫌受贿数千万元,在纸醉金迷中断送了事业前程。

卡车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黑岱沟露天煤矿内作业(5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贝赫 摄

政治强则筋骨硬,政治弱则百病生。

专项整治中,内蒙古坚决清除作风顽疾和腐败沉疴滋生的土壤,坚持“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通过完善一系列制度机制,堵塞监管漏洞,拓展延伸治理链条,全面、深度修复政治生态。

2020年,内蒙古印发《关于规范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参与矿产资源开发行为的规定(试行)》,将副科级(含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和涉及矿产资源开发相关部门一般公职人员的配偶、子女及其配偶作为规范对象,明确了禁止参与矿产资源开发的具体情形和行为,比其他省区市相关规定更为严格。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煤炭资源领域干部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加强煤炭资源专项审计工作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重塑政商关系,厘清权力边界。

不管利益链关系网多么庞杂,靠这种利益关系捆绑的炸弹随时会引爆,所谓的靠山随时会土崩瓦解

煤炭资源富集地区容易成为腐败重灾区,一个重要原因,是地方政府和市场边界不清、职责不明,导致出现官商勾结、以权谋利、利益输送等问题,恶化市场环境。

内蒙古涉煤腐败案件之所以会抓一个带一窝连一串,也是因为在长期交集和逐步扩张中,政商之间最终衍生出了庞大的涉煤利益链、关系网和共腐群——贪官这一方,千方百计利用权力设租寻租、保租护租;不法商人这一方,则想方设法利用黑金猎官猎权、控官控权。

但反腐重锤一再证明,靠这种利益关系捆绑的炸弹随时会引爆,所谓的靠山随时会土崩瓦解。在这次专项整治中,利用资源搞政治攀附、人身依附的,就查处了一大批案件。

卡车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黑岱沟露天煤矿内作业(5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例如,鄂尔多斯市2004年以来配置的93个矿业权,其中23个不合规,大量煤炭资源被企业倒卖或占有。张平在担任鄂尔多斯市乌审旗旗长、旗委书记期间,低价转让探矿权,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损失。鄂尔多斯市原煤炭局更是出现了500多名公职人员入股煤矿,高利分红。“裁判员”变身“运动员”,煤炭市场的公平公正遭到严重破坏。

一些企业打着“火区治理”幌子违法获取、盗采煤炭资源,一些地方错配滥配火区治理项目。2010年,某公司经理高某某找到时任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旗委书记海明,想申报灭火工程。煤田火区本应由旗政府组织实施,海明却指示旗长将灭火工程交由这家公司。为表达感谢,高某某分别送给二人20万元。此后,公司原股东庞某某得知海明要给女儿购房,“赞助”100万元。2011年至2013年,这家公司打着“灭火”幌子,在未获得任何采矿权的情况下,疯狂盗采煤炭1511万吨,总价值竟超13亿元。

清除涉煤利益网,内蒙古将重点放在促进政府“有为”、市场“有效”,紧紧围绕产权交易、资源配置、行政审批、生产监管等方面加强制度建设,全面推行煤炭资源市场化配置机制。专项整治中,内蒙古废止和宣布失效涉煤政策法规文件863件,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文件100件。经过专项整治,解决存量问题有了明确办法,严控增量问题更有了实招。

专项整治不仅要整治问题,更要保护合法合规生产经营。通过专项整治,内蒙古煤炭企业一批问题得到解决,13处产能每年8520万吨的煤矿转入正常生产,14处产能每年6925万吨的煤矿完善了相关手续,为增产保供作出积极贡献。2020年,内蒙古煤炭产量达10.066亿吨,比上年增长1.3%。

只要腐败了,不管你是退休回家了,还是转行了,不管是在医院,甚至离世了,这笔账迟早要算

内蒙古涉煤领域反腐败,对全国党员干部都是深刻警示。

记者在看守所接触到几十名被关押人员,这些人无不是受组织培养多年、身处重要部门关键岗位的领导干部,不少人还拥有过闪亮光环。最终导致他们身败名裂的,均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在一件大事上犯了糊涂:为官路上,没有搞清楚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面对记者的镜头,有的干部忏悔地说,党员干部一定记住千万别拿人家的,只要拿了就手短,拿上瘾就收不住,利益勾连了,就切割不掉了!

2000年,44岁的刘桂花上任鄂托克旗旗委书记,直至2007年调离,主政一方长达7年之久。在此期间,掌握着全旗煤炭资源配置情况的刘桂花,面对“煤老板”的疯狂围猎,把权力当红利,把商人当钱袋,把分管领域当成“私人领域”,大搞权钱交易。

鄂尔多斯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刘桂花因煤落马。新华社记者侯维轶 摄

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后,刘桂花最终幡然悔悟:“痛定思痛,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莫伸手,伸手必被捉。”王杰也后悔地说:“本来是查问题的人,自己却有问题。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

倒查20年,释放出追责到底、将反腐进行到底的坚定信号:只要腐败了,不管你是退休回家了,还是转行了,不管心脏装支架了,还是离世了,法律有追诉期,但纪律没有追诉期,这笔账迟早要算。

例如,干部赵德英被审查时,年近80岁,已退休18年。

倒查20年,彰显出我们党刮骨疗毒的反腐决心。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永葆长盛不衰,正是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永恒课题,坚持不懈地推进自我革命,练就“刀刃向内”的历史自觉、勇毅担当与过硬本领。

这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黑岱沟露天煤矿植被恢复区(5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贝赫 摄

反腐败是场持久战。一方面,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牢正确的权力观,对权力心存敬畏,秉公用权、严格自律;另一方面,也要继续拧紧制度的“紧箍咒”,让为官者挡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在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懈奋斗之中燃亮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