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就是夏至,也就是农历的五月十二。夏至是夏季的第四个节气,当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到达九十度时,就是夏至交节的时间。有句老话说:“夏至逢庚日,必有四个伏”,下面就来看看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年到底有几个伏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夏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自古就是一个祭祖的节日,古人在一年之中有两次重要的祭祖活动,一次是在农历的十二月,也就是腊月,被称为“腊祭”。一次就是夏季的祭祖节,被称为“伏祭”,而夏至正是“伏祭”的开始。

书云:“夏至日,祭地祇,以其阴,故五月一阴生之日,当阴气升而祭之”,意思就是夏至那一天是阳气上升的顶点,也是阴气出生的开始,天为阳,地为阴,地生万物以养民,而民以食为天,所以大地才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因此每到夏至那一天,皇帝祭地,百姓祭祖,皇帝是为了祈求他所统治的大地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而百姓祭祖也是为了祈求四季安康。因为“夏至一阴生,冬至一阳生”,所以冬至祭天,夏至祭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夏至来临,也就意味着炎热的天气要来了。古人把炎热的天气称为“伏天”,意思就是初生的阴气受到强大的阳气压迫而藏伏于地下,因阳光炙热,人畜伏藏,阳为火,火旺则金藏,所以金藏之日就为伏,天干之中庚为阳金,因此伏天就是庚金伏藏之日,所以就有了“夏至三庚入伏”的说法,也就是夏至过后第三个庚日就为头伏的开始。

夏至逢庚日,必有四个伏

人们常说的三伏天指的就是头伏、中伏和末伏,从夏至过后第三个庚日为头伏的开始,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开始,立秋之后的第一个庚日就是末伏的开始。因为天干共有十个,所以每过十天就会有一个庚日。

在三伏之中,头伏和末伏是固定的,从夏至到立秋之间的时间也是固定的,夏至到小暑到大暑再到立秋,共有三个节气的时间,也就是四十五天。夏至过后第三个庚日就为头伏的开始,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开始,如果在立秋之前还能遇到一个庚日,那就会多出一个中伏。

意思就是从夏至到立秋之间,如果有五个庚日,就会多出来一个中伏。由于十天才会出现一个庚日,所以夏至之后前四天遇到庚日,就会出现两个中伏。如果夏至过后第五天遇到庚日,那就是末伏与立秋是同一天,就叫“伏包秋”。如果庚日出现在夏至过后第六天或者以后,那就是“秋包伏”,也就只有一个中伏了。

“夏至逢庚日”的意思就是夏至当天就是庚日,如果夏至当然就是庚日,到立秋之前必然会出现五个庚日,也就会多出来一个中伏,所以就有了“夏至逢庚日,必有四个伏”的说法,一伏为十天,四个伏就是四十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的夏至当天正好是庚子日,所以今年的伏天就有两个中伏,也就是四个伏,共有四十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