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大象。它们是顶级网红,受到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但如果让我们把时间范围拉长,“最大的陆地哺乳动物” 就不再是大象了,而是一种被称为巨犀的生物——现代犀牛的祖先。

估计体重在15 - 24吨,肩高近5米,头部可能和长颈鹿一样高。它的大小是非洲大象的四倍,相当于八只白犀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图:巨犀在现在的青藏高原东北部的森林里大吃大喝

想想如果这些大家伙闯入城市会怎样?仅仅是北上撞铲车,毁农田,闯城市,踩鸡吓狗,逛吃逛喝的大象就带来了不少经济损失。

城市必定承受不起巨犀们的摧残,不过现在我们只能通过它们的骸骨研究它们了。

不久前,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甘肃临夏盆地渐新世晚期2650万年前的地层中,古生物学家发现了一具长度超过1米,并带有下颌骨的完整头骨。它被认为是一个巨犀新种——临夏巨犀。

上图:保存完好的头骨和下巴

在灭绝之前,这种食草动物在漫游于亚洲广袤的森林中,寻找树叶、柔软的植物和灌木为食。

这种奇异的动物有细长的颅骨、较短的躯干、异常长且肌肉发达的脖子和利于奔跑的大长腿。

它的头还可以伸到7米高,足够吃到树顶的叶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图:临夏巨犀的第二颈椎

这个像长颈鹿一样取食树冠枝叶的庞然大物主要生活在亚洲,特别是中国、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和巴基斯坦一带。

但古生物学家们也在青藏高原的西南缘又发现了一个属种,名“布格蒂巨犀”。

后经分析发现,巨犀在渐新世早期从青藏高原北侧的蒙古高原经中国西北地区扩散到南亚,巴基斯坦巨犀的后代又在渐新世晚期返回甘肃和新疆。

那巨犀是如何轻易穿越“世界屋脊”——隔绝人类的青藏高原的呢?

上图:昆仑山脉

曾经温暖湿润的青藏高原挡不住这些巨兽。

在我们的常识里,青藏高原的海拔一般在3000-5000米之间,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是东亚、东南亚和南亚许多大河流发源地。但在千万年前却并非如此,甚至在2.8亿年前,它还是波涛汹涌的辽阔海洋。

青藏高原的历史极其年轻:2.4亿年前,由于板块运动,分离出来的印度板块以较快的速度向北移动、挤压,其北部发生了强烈的褶皱断裂和抬升,促使昆仑山和可可西里地区隆生为陆地。

上图:青藏高原全貌

随着印度板块继续向北漂移,到了距今8000万年前,藏北地区和部分藏南地区也脱离海洋成为陆地。

此时的“青藏高原”地势宽展舒缓,河流纵横,湖泊密布,其间有广阔的平原,气候湿润,丛林茂盛。高原的地貌格局基本形成。

而在巨犀横行的渐新世(3390 - 2300万年前)期间,青藏高原的高度可能低于2,000 米,与此同时,现在的中亚大部分地区仍然被特提斯海覆盖,这些都不足以阻止巨犀的脚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图:巨犀穿越青藏高原留下的线索

在那之后,青藏高原又经历了几个不同的上升阶段。尤其是距今一万年前,高原抬升速度极快,以平均每年7厘米速度上升,这才使之成为当今地球上的“世界屋脊”。

巨犀注定灭绝,毕竟它堵不住“吃货”人类的嘴。

巨犀是曾经最具代表性的野兽之一,它的灭绝与气候变化和疾病息息相关。不过他即便活下来,等到人类登场,一样要被吃绝。

古生物学家就曾发现,在人类远祖蹒跚学步的早期(距今500万至400万年前),东非却经历了多次灭绝事件。

在对化石进行整理和分析之后,古生物学家更是注意到在这一时期,大型食肉动物的数量出现了急剧减少的现象,这个减少过程的时间起点就在距今400万年前。

很显然,食肉动物减少前,一定是食草动物先减少。

古生物学家估计,随着人类的进化,大量巨型草食性动物被猎杀,使得这些食草动物的数量大幅下降到濒临灭绝的水平。

进而导致其他食肉动物无肉可吃,因为没有足够的食物而饥饿,数量逐渐下降。

并且人类不仅自己猎杀巨型草食性动物,还会偷抢食肉动物的猎物。

即人类的祖先(南方古猿等)很可能会从食肉动物那里偷走或者是抢走刚刚捕获的猎物,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造成了整个物种数量的减少甚至是灭绝。

根据人类诞生以来的化石记录显示,古人类通过高强度的狩猎驱动了自己大脑的发达、社会的复杂化。在这个过程中,使得每当人类到达一个区域,就会吃光这一区域的部分生物。

据统计,当时许多体重超过四十千克的动物都进了古人类的肚子。

要不怎么说这些巨兽的结局只有一个,那就是灭绝,毕竟被吃掉是它们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