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赛萌/文

兔死狗烹,鸟尽弓藏,这是古代社会的丛林法则,更是皇权时代的政治铁律。

从韩信的满门抄斩到岳飞的祸及家人,功臣名将在战场上付出汗水和鲜血之后,还得再交上将印和人头,如此帝王才能高枕无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朝名将郭子仪,一生军功显赫,先后平定叛乱、镇压藩镇、击退吐蕃,为维护李唐王朝立下汗马功劳。

此外,郭子仪历经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两度担任宰相,子孙后代中一共出了五位驸马、一位太后,可谓家族显赫。

四朝元老、出将入相、家族显赫、权倾朝野,这样的人,既是朝廷的国之柱石,也是皇帝的心腹大患。

对于这样的人,皇帝一般都不会手软,只要天下稍微安定,要么杯酒释兵权,要么送上断头台。

郭子仪最神奇的地方在于,他不但逃过了皇帝的屠刀,得以善终,还赢得了身后之名,保全了家族利益,成为 “富贵寿考”典故中的主人公。

唐代史学家裴珀评价郭子仪说:“权势倾盖天下,朝廷并不猜忌;功劳超过当世,皇帝毫不怀疑;穷奢极侈,舆论却不抨击。”

作家柏杨就说,“郭子仪在历史上有崇高的地位,几乎无人可比,他享尽世间荣华富贵却仍能保住人头,身死之后,子孙还继续享福数十年,甚至百余年。”

纵观郭子仪一生,出将入相、带兵打仗,醇酒妇人、儿孙满堂,生前封王、死后封神,至今仍被纪念,在台湾有他的庙宇和纪念堂,甚至还有一艘以他名字命名的巡防舰。

生前过足了官瘾、享够了富贵,死后还能被史学家老百姓推崇备至,哪有这样的道理?

郭子仪的善终,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安史之乱后皇权从未真正安全过,皇帝必须借助郭子仪来稳固皇权;二是郭子仪本人善于自保的高超政治技巧。

郭子仪第六子郭暧是驸马,有次与公主吵架,郭暧愤愤说道:“你仗着你父亲是天子是吗?我父亲只是不想做天子而已!”

在皇权时代,郭暧这话是非常严重的罪行,不但是欺君,而且是谋逆,是诛九族的不赦之罪,公主一怒之下乘车直奔皇宫,向父皇唐代宗奏报郭暧的悖逆之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代宗却对公主说:“郭子仪确实是如同其子所言,假使他想当天子,这天下岂是你娘家所有?”安慰了公主,代宗还叫她回家好好过日子,以后别再吵架了。

郭子仪知道后,气得把郭暧困起来入宫请罪,代宗却说:“俗话说:‘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小两口在私房里吵嘴的言语,怎值得当真呢!”

一次惊心动魄的政治危机,就在郭子仪的请罪和代宗的谈笑中烟消云散。

不过,如果你据此认为皇帝对郭子仪毫无猜忌,那就是大错特错。郭子仪曾数次被解除兵权,两次被罢相,政坛几起几落,表面原因是宦官的离间,其实是皇帝的猜疑。

公元762年,郭子仪遭宦官程元振离间,被解除兵权。第二年,吐蕃进攻大唐,兵锋直逼长安,唐代宗被迫弃长安东奔陕州,朝廷再度启用子仪为关内副元帅。

后郭子仪率军光复长安,代宗回京,羞愧地对他说:“用卿不早,故及于此。”

别说军权被夺,就算祖坟被挖,郭子仪照样岁月静好,毫无怨言。

宦官鱼朝恩一向与郭子仪不和,有次郭子仪父亲的墓被盗,人们怀疑是鱼朝恩干的,朝廷担心郭子仪会因为仇恨政敌而发兵谋叛。

事发后,郭子仪入朝,皇帝试探询问此事,没想到郭子仪痛哭流涕地说:“臣率领军队已久,不能禁止暴乱,军人们挖人祖坟的事很多,这是臣不忠不孝而获得天谴,不是人为。”

自家祖坟被挖,郭子仪却说是自己带兵无方,以自污的方式消除朝廷疑虑,朝廷也因此才安心,他自己也避免了一场灾难。

郭子仪明白,不在乎祖宗名分,才能为子孙谋得现实利益,不去跟皇权争辩,才能为自己洗清猜忌。

这是郭子仪的政治智慧,更是他的自保之法和生存之道,一个军功赫赫的统帅竟要靠这种方式自保,难怪大唐一代不如一代,最后只能寿终正寝。

作者:胡赛萌,好果文化创始人,知名评论人,曾在新闻晚报、教育时报,新加坡联合早报等国内外知名媒体发表评论文章。公号:好果胡赛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