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罗叙事(散文)

罗会松

第一章

淮罗,在安徽非常响亮。

它隶属于一个大县叫颍上,它隶属于一个大镇叫王岗。

北面颍河静静的流淌,门前淮河故道闪耀着粼粼波光。屋后广袤的唐垛湖飘来阵阵花芬谷香。脚下,出土的大量文物来自于殷商,价值连城的铜镜折射着远古的光芒。一条大路通到风情万种的镇上。据说小镇的古代名字叫郑邑,颍上的古城池就在这个地方。淮罗,据说还生活过秦朝宰相甘罗的娘,明朝的石条石碑曾经分布在庄台上。

清朝巡抚罗步汉的大旗还在代代相传的口中飘扬。

王光宇,一个当地人骄傲的名字,他点燃的红色火炬还把淮罗照亮———是的,他后来当了省长,但是,从来没有忘记第二故乡。

郑家献,一个穷苦娃娃,当上了总参五十七所的所长。

全国有名的农机大市场就在身旁。

人杰地灵,颍淮在日夜歌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章

淮河滋润了一代又一代淮罗人,

淮河也让汗水与泪水千年流淌。

这里的人勤劳善良,半农半渔豆麦飘香。

旧社会十年九涝,越累越穷,越忙越绝望……

衣衫褴褛哀鸿凄厉,流离失所要饭逃荒。

为了求生,人们居住在坝堤上。

水来人跑,水落回到住房。

于是有了“庄台”这个特殊的名字,于是就有了一个个孤岛挺立在汪洋。

颍河长长,长不过淮罗人的血泪历史。淮河深深,装不下淮罗人泪水奔淌……

第三章

共产党领导人民得解放,淮罗庄台洒满了灿烂的阳光。捕鱼捉虾,编圈打篓,种菜种粮,生活有了基本保障。涨水了,来了救生船;饥荒了,有了救济粮。访贫问苦,党的干部成了群众的主心骨;以身作则,党的干部成了群众的榜样。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淮罗人含着热泪一遍又一遍的高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四章

雨季,淮水暴涨。上淹河南大片土地,下面威胁华东地区无数的城乡。丢卒保车,顾全大局,确保淮北大堤安然无恙。唐垛湖成了蓄洪区,颍上沿淮群众功德无量。

建国以来近五十次的蓄洪啊,每一次洪水巨浪都撞击着蓄洪区人的胸膛!

看到庄稼就要颗粒归仓,看到猪马牛羊无处放养,看到劳动果实被洪水吞噬,看到一个个幸福的打算一个个泡汤……淮罗人热泪满眶,淮罗人的叹息天地回响。

但是,他们具有舍小家保大家的情怀,他们心里装着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旧社会,洪水滔天无人问;旧社会,饿殍遍野天茫茫……

有了共产党:洪水来了生命至上,洪水中间吃喝不愁有保障,洪水过后支援来自四面八方。

有了党重建家园心明眼亮。

党没有把沿淮人民的奉献和冷暖遗忘。毛主席号召“一定要把淮河治好”,全国人民挥汗如雨上战场。

本世纪国家拨巨款实施姜唐湖退建工程,一个个雄伟的大闸锁住了洪水的嚣张。

庄台人的日子从此变得幸福安稳,庄台洒满了党的阳光……

第五章

原来的淮罗非常艰难,虽然人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强。

贫困县中的最贫困村,越过百家贫困户立卡建档。

芦苇泥巴墙,土坯麦草房,人畜一同住,泥路走断肠……

住房、出行、上学、看病、吃水,艰难异常,

生活、办事、创业、致富、机制,难以想象。

脏、乱、差、穷、偏,人所共知,出去的人不愿回来,守在庄台的小伙难以娶到新娘……

党中央挥动巨手号召全民脱贫奔小康,庄台人又有了新的希望。国家投入巨资对淮罗进行环境整治,基层党组织全力以赴凝聚力量。他们决心把蓄洪基地变成产业高地,把民生洼地变成生态宜居的天堂。

淮罗人民素来勤劳善良,现在再次苦干实干加巧干妆扮美好的家乡。

绿化、硬化、亮化、美化,汗水浇灌;路净、塘净、屋内屋外净、厕所净、个人卫生净,一天一个样。

规范生活生产物品摆放、规范生活家具配置、规范居住行为;设置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小水塔、小公厕、小水塘。

建立小污水处理站、小生活平台、小文化广场,庄台上修了长城一样的防浪墙。

那是文化书室、卫生室、游客中心、信号塔、停车场,那是滩涂、垂钓、游船、草地、草原之家和跑马场。

滩涂、坡地农牧结合,稻子、鸭子、浮萍互养。

宜居、宜业、宜游,特色、美丽、惠民农庄。

荷花淀,绿伞滚玉珠,油菜花,蝴蝶采蜜忙。

采摘园,瓜果四季飘香;草原基地风吹草低见牛羊。

西瓜圆溜溜让人馋涎欲滴,鸡鸭鹅叫醒了美丽的村庄。

农副产品输送有了电商,白鹭翻飞飞出了农家的欢畅。

养老院,开天辟地;生态农庄、农家乐引来顾客四面八方,红色研学群情激昂。

来到庄台四处瞭望,你不知道是江南还是北疆;串门家家户户,你不知道这是景区还是家乡。

全国全省文明村镇实至名归,

“一村一品”示范村毫不夸张,

国家“3A”级风景区已经获得,

淮罗,已经成为脱贫致富的榜样……

忠诚、团结、奉献、勤劳、勇敢、坚强已经成为淮罗人的财富,淮罗人沐浴着党的阳光将再创一个个新的辉煌……

颍上热线全媒体 服务百万颍上人

颍上热线:400-875-0558

值班编辑微信:1500035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