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9月鲁迅与他的爱人许广平喜获爱子。鲁迅为他取名“海婴”,寓意为上海出生的婴儿。

据说在他将出世时,许广平一度出现难产的迹象。医生为此征求鲁迅意见是留大人还是留孩子时,鲁迅不假思索地说:“留大人。”

好在母子平安,或许鲁迅觉得海婴的到来是个意外的收获,他对这个孩子倾注了异乎寻常的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海婴的教育鲁迅并没有像三味书屋里的寿老师那样的严厉。

而是创造机会让海婴自由地成长,希望海婴成为一个“敢说、敢笑、敢骂、敢打”的人。

海婴最终并没像他父亲那样成为一个大文豪,而是成就了另一番事业。

幼年的周海婴体弱多病,鲁迅青年时学过医,平时海婴有点儿小毛病可自己进行简单处理;如果还不奏效,就请医生或到医院。

鲁迅家中除了药品以外,还购置了一些简单的医疗器具,比如体温计(摄氏标准)、蒸汽吸入器、通便用的玻璃注射器等等。还有纱布、绷带、镊子、剪刀等等。

鲁迅把它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二楼五斗柜的抽屉里面,方便取用。

物品摆放井然有序。各种药品,也都有一定的存放位置。

鲁迅对儿子的身体健康格外的上心,但他对自己的疾病,却似乎不太当一回事。

在教育方面鲁迅与现在父母的“鸡娃”不同,他尊重孩子,正如许广平的《鲁迅先生与海婴》里讲到的那样:“顺其自然,极力不多给他打击,甚或不愿拂逆他的喜爱,除非在极不能容忍、极不合理的某一程度之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时候,周海婴的玩具不少,但他却是个玩具破坏者,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但凡能拆卸的都会被他“大卸八块”,一是看其内部结构,二是他觉得自己有把握装配复原。

父母从不阻止他这样做,他满手油污把父亲给他买的留声机拆了,把齿轮当陀螺旋转着玩,正在意犹未尽时。被母亲见撞见了,先是吃了一惊,但她没有责备孩子,并鼓励海婴将它复原。

聪明的海婴居然办到了。也变得越发胆大自信。家里的缝纫机,被他拆开装拢,装拢又拆开,性能仍然正常。

海婴从小就对无线电技术感兴趣,8岁那年疼爱他对父亲病逝鲁迅去世后,家境曾一度困难,但周海婴并没有因此放弃,他用储蓄多年的压岁钱交纳学费,报考南洋无线电夜校。1952年考进北大物理系。

他在北大物理系读书时,同学们打桥牌、跳交谊舞,他出于好奇,偶尔走去观看,就会引来别人的非议,说什么“鲁迅的儿子不好好读书,只知道打牌跳舞”。

鲁迅在遗嘱中表示“希望后代万不可做空头文学家”。作为鲁迅的儿子,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大家的关注。

从小父母就教导他不能以名人的孩子自居。周海婴对名与利想得不多,看得很淡,只想做一个实实在在的普通人。

他不愿在鲁迅的光环下生活,也从不向外人炫耀自己是谁的后代,他希望靠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成绩,去赢得社会的承认。

他走上严谨的科研道路,成为了一名无线电专家,同时他也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他从10岁起拿起相机摄影70年来,拍摄了数万张照片,记录下了不少珍贵的重要历史瞬间,用相机定格社会,发现社会本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很多父母为了孩子将来有出息,一味地给孩子“打鸡血”,不断给孩子安排学习和活动,有时候太过了反而适得其反。

就像《小舍得》中的田雨岚,对儿子过于苛刻,不堪重负的子悠在考场突然爆发,撕了试卷掀翻桌子跑出考场。

甚至出现了幻觉,经常看到一个名叫大龙的男孩,其实大龙就是子悠内心深处的自己,他幻想着自己也能像大龙一样,每天都无忧无虑的。

自己的孩子更努力更出色是每个父母所希望的,但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我们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情绪,倾听孩子的内心感受。

作者梦姿笔谈【如梦如姿,妙笔生花】愿用手中之笔写尽世间繁华,人情冷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