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一份爱情保险,三年内不离婚就能得到赔付2.3万?这不是玩笑,而是一张真实的保单。近日,济南一对夫妻与保险公司之间的诉讼引发热议。

事件还原:夫妻俩购买爱情保险到期遭拒赔

2016年,徐某和妻子张某在某保险公司购买了一份“附加婚姻津贴保险”。充满浪漫气息的粉色保险凭证上写着“爱情保险保险箱。对于世界而言,你是一个人。但是对我而言,你是整个世界”,另外还有一句浪漫的宣言:“我用誓言将你我的爱锁进全世界。”

该保险起止日期为2016年11月4日至2019年11月3日。按照保险合同约定,徐某购买的这份爱情保险,如果在保期内主险没有出过险,而且保期内与保险合同上的“指定心上人”持续存在婚姻关系,那么徐某就可以得到2.3万余元赔付。然而,合同到期后,徐某却没有如愿得到保险公司的赔付。多次沟通未果后,徐某一怒之下将保险公司诉至济南市高新区法院,要求保险公司履行约定。

近日,济南市高新区法院受理了这起保险合同纠纷案件。法庭上,徐某出示了结婚证原件,称其伴侣有事不能到庭。然而,保险公司却辩称,徐某的婚姻关系已经结束。

在案情清楚证据充分而某保险公司拒绝调解的情况下,济南市高新区法院认为,原告诉讼请求有事实及法律依据,不违反法律规定,予以支持,于是判定被告某保险公司应该依法履约。保险公司接到速裁判决书时当即表示履行,全额将保险金打款至徐某名下。

专家表示,购买爱情保险,是对婚姻的美好寄托,但幸福婚姻生活并不是靠冰冷的条款和人民法院的裁判,更应该依靠的是夫妻之间的尊重、理解和信任。

奇葩险种:借保险之名,行赌博之实

此事引起网友热议,不少网友纷纷表示,刚知道还有这种保险,真是太奇葩了?但其实在互联网保险野蛮生长的前几年,这样的奇葩险其实并不鲜见——雾霾险、中秋赏月险、世界杯遗憾险、人在囧途险、忘穿秋裤险、鹿晗恋爱险……

互联网奇葩保险正是借助于互联网这个平台才给其提供了最佳机会。虽然保费不高,年轻人甚至以玩耍娱乐的心情投保。但必须清楚的是,互联网经济平台的一个特点是规模经济本质,依靠大的粉丝与流量把业务做大的,以量取胜是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制胜法宝。

消费者更关心的是,购买“奇葩险”有什么法律风险?区分赌博行为和保险是保险法上一个基本命题。保险作为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是以转移和化解风险为目标的,而“奇葩险”更类似一种赌博行为,把原本稳定的收入反而转化为不稳定的风险。

以“鹿晗恋爱险”为例,其中关于“明星保持恋爱关系即赔偿”的关键条款约定,从本质上来说是一场对赌游戏,完全与商业保险的保障属性无关。保险被当作一场博彩游戏,在互联网保险的浪潮之下,注定会给消费者传递一些错误信号,引发保险市场的失序。

这些“奇葩”险种看似无厘头、令人无法理解,实则在互联网上受到年轻人们的一众追捧。众多商家瞄准当下社会商品多层次多元化的特点,借助互联网平台,推出价格低廉且个性十足的“新鲜”险种。

保险专家表示,这些险种之所以受到热捧,一是由于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缺乏安全感。例如,对爱情缺乏信任,恋爱险便应运而生;二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导致人们对于“扶老人”这些平凡的小事有所顾虑,于是出现了“扶老人被讹险”这种具有讽刺意味却又符合实际的险种;三是险种的多样化、个性化使得投保群体趋于年轻化,奇葩的名字使投保成为一种时尚,这些消费者消费的并非仅仅是保险产品,而是一种猎奇心理。

“互联网+”:是创新手段,不是目的

互联网险种的层出不穷,保险APP的遍地开花,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我国金融市场的繁荣,但另一方面也暗藏了巨大的风险与隐患。这些多样的险种背后可能是商家诈骗或非法集资的阴谋,亦或是网络赌博的黑暗力量。

保险专家表示,这些违法违规的销售行为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还冲击着我国保险行业的良性发展。某些所谓的“保险创新”犹如金融市场的蛀虫,侵蚀着金融行业的肉体。如果不加以整治和规范,终将导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悲剧。

不可否认,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等网络新经济的发展,伴随而来的网络金融方式、手段、产品、渠道与创新会层出不穷。除了必须加强监管,还要加强投资者的教育与培训,增强投资者的抵抗力与鉴别力,这也是完全与必要的当务之急。

保险业的良性创新值得鼓励,体现了互联网时代保险业新的增长点,但同时应牢记“互联网+”是手段,不是目的,保险创新应当回归保险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