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艺术博物馆和山西古建筑博物馆都在太原纯阳宫,这里真正成了集古建与文物瑰宝之大成的宝藏之地。

进入大门左手边的碑廊是解放后建的,长达60米。碑廊内古代石刻种类齐全,时代序列较完整,现展出的石刻藏品从汉魏时期一直延续至明清,尤其是汉、魏、唐时期的石刻造像质量极高,其中共有国家一级文物20件,有着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牌坊前的路侧能看到几尊造型古朴的的石羊、石狮、石虎。

据历史资料记载,石羊在中国古代常被用作“石像生”,立于墓前神道边来体现墓主高贵的地位。根据《明会典》的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墓前才能设立“石像生”,且区别不同品级而设立。“石像生”最早出现在汉代,唐宋有严格的规制,兴盛于明代,逐渐消失于清末。

山西省艺术博物馆的这两个石羊高133.5厘米,宽98厘米,简约庄重大气,石羊引颈伏卧,双角卷曲,采用圆雕线刻手法,线条粗犷,造型简洁,是典型的古代陵墓神道仪卫性石刻。

石狮长55厘米、宽60厘米,高113厘米,粗砂岩质。双眼圆睁目视前方,披肩长发,双腿粗壮有力肌肉清晰。采用圆雕技法,线条简单流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古代,人们认为虎是一种驱邪的灵兽,虎也被道教尊奉为四灵之一,所谓的四灵即二十八星宿中的四方神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山西省艺术博物馆陈列的这件西汉蹲虎出土于山西省安邑县杜村,此虎通长134.5厘米、高71厘米。蹲虎用整块砂石因材随形雕琢而成,虎目圆睁,虎牙侧露,前肢直立,后肢蹲坐。整体造型浑厚磅礴,其雕刻技法简练,作风质朴,具有汉代石刻典型特点,属于国家一级文物,是一件珍贵的早期雕塑艺术品。

獬豸是传说中的一种怪兽,又叫独角兽,张口、独角、竖耳、螺发,腹下有幼兽,刻有铭文“大明万历三十七年五月吉日造”。生铁泥范法分铸而成,其雕塑艺术水平和铸造工艺水平极高。

纯阳祖师命书符碑:高126.5厘米、宽101.5厘米、厚11厘米。碑头线刻牡丹纹,碑身四周线刻卷草纹,碑上朱彩大多已剥落。碑两侧楷书主要向人们宣扬了“心神正则正,神佑之,心神邪则邪,神扰之”的观念,这其中包含了道家“清净为正”的信仰。清净为正在《老子想尔注》中解释为“道常无欲乐清净,故令天地常正。”就是说,只有无欲而清净,才能符合道的规律。碑正中的书道教符号无法释读,但是根据碑文内容可知它是镇宅退鬼符。光緒丙戌年荷月吉日,唐省吾敬筆,田守善经理,樊尔荣撰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有一则纯阳祖师命书符与吕洞宾画符除水怪的传说故事:很久以前汾河里出现了一个水怪,它常常兴风作浪,淹沒土地村庄危害生灵,弄得太原汾河两岸的百姓苦不堪言,不得不外出逃荒。吕洞宾画符除水怪救百姓,至今纯阳宫还保存着这块镇妖除怪“符”的石碑,可驱邪除魔,保家眷平安。

纯阳三绝之涅槃变相碑:涅槃变相碑是武则天利用宗教巩固其政权的产物。临猗县大云寺这通碑涅槃变相碑:碑螭首龟趺,额部雕天宫和须弥山。正面雕涅槃故事六图:左侧“摩耶哭棺”、“为母说法”、右侧“荼毗”、“送葬”、下面“涅槃”、“临终遗诫”,中间书“大周大云寺奉为圣神皇帝敬造涅槃变碑相一区”,下层刻施主姓名。全碑以涅槃故事为主,满饰浮雕、题名,构图紧凑,雕工精致,规模宏丽,艺术价值极高。题铭天授二年即公元691年。涅槃变相碑是2002年国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64件禁止出境的展览的国宝级文物之一。

妒神碑:妒神碑立于唐大历十一年(公元776年),碑高四尺六寸七分,宽二尺七寸三分,前刻序颂二十四行,每行五十三字,后列职名七行,每行三十九字,字体为行书。原在平定县娘子关妒女祠内,妒女其神,乃周代介子推之胞妹介山氏。

介子推的妹妹以为介子推“要挟”晋文公并以此为耻,于冬至后百日积薪,到了寒食节这天“积薪自焚”,故人称“妒女”。当地乡人为纪念介山氏移风易俗的坚贞之举,修建了妒女祠,并逐渐被奉为妒神。后人为怀念敬仰介子推,每逢清明节气都不忍举火,须冷食一月,称为寒食节。而从妒神碑碑文中可以得知,因为有了“百日积薪”“妒女焚火”,才有了“灭焰之辰,更号清明节”。这是不是俗语“先有寒食节,后有清明节”的来历?